搜索到334篇“ 哲学主题“的相关文章
半个桃花源 半个囚徒院——《红楼梦》政治哲学主题的再考察
2024年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既是一部蕴含末世意味的市井人情小说,又是一部具有个人主义自由思想的人生哲理小说,书中所述女性追求的自由美好生活大多属于私人性质,不具公共属性或政治属性。她们关心个人情感和家族琐事之类的私人事务,展示自我创造的私人自由所能达到的可能程度,不触及个体是否享有政治权利的问题,不触及与争取人身自由、维护人格尊严、享有政治权利相关的基本制度问题。大观园是实现一半自由的乌托邦,呈现出一幅“半个桃花源、半个囚徒院”的景象。曹雪芹批判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表达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孕育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他没有提出人民主权之类的近代民主思想,但他触及男女地位平等的性别政治问题,注意到朝代兴衰轮替的历史规律问题。从政治哲学上看,《红楼梦》的主题是自由而非民主。曹雪芹的自由平等思想遥相呼应于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思想,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未来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埋下伏笔。曹雪芹成为探索近代个人主义自由思想的先行者,在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张国清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自由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法哲学主题和马克思法哲学的内在性证明被引量:1
2021年
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解释学循环,实现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双重批判。所以完成思想转向以后,马克思并没有离开法哲学的问题领域,而是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回答法哲学固有的问题。因此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存在着政治经济学和法哲学的双重主题,其中作为政治经济学主题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与作为法哲学主题的劳动所有权和资本所有权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相互阐释的关系。法哲学主题能否由隐性存在变为显性存在,取决于辩证法和法哲学能否相容,批判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能否统一,马克思所理解的辩证理性和历史理性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法哲学主题,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规范性、科学性和革命性获得新的平衡和统一,并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或政治哲学的存在赢得一种内在性证明。
萧诗美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法哲学辩证法
魏晋玄学哲学主题转向的当代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从魏晋玄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正始玄学关注的主要是社会秩序的整合因而可归结为政治问题;竹林玄学关注的主要是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因而可归结为人生问题,玄学自此由政治主题转向人生主题;西晋玄学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将政治问题与人生问题合二为一,达到所谓“内圣外王”之道。魏晋玄学的哲学主题转换对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精神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儒道互补”的文化精神对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熊斌陈琳
关键词:魏晋玄学哲学主题
人类解放与实践批判--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哲学主题
2021年
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有着鲜明的哲学主题,人类解放和实践批判是这一主题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有其内在逻辑,恩格斯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动因是为人类求解放,在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他相信黑格尔哲学能够为实现人类解放提供指导,但随着对黑格尔哲学局限性的深入认识,恩格斯逐渐摆脱了黑格尔哲学的思想束缚,走上了对黑格尔哲学和现实社会展开实践批判的道路,成功地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依靠力量和现实路径,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刘凯朱宗友
关键词:恩格斯共产主义
黑格尔的哲学主题及其哲学史意义
2020年
关于“哲学”,黑格尔明确地将其定义为“关于真理的科学”。在黑格尔的全部著述中,这绝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命题”,而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正是在展开这个“主题”的进程中,黑格尔不仅系统地、具体地论述了“关于真理的科学”的理论性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功能,而且真实地实现了“哲学”的三个方面的“三者一致”。
孙正聿
关键词:哲学主题黑格尔思维方式哲学史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论群的哲学主题被引量:2
2020年
从1842年2月到1843年3月,马克思撰写了主题相似、内容相联的政论群,在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在始于评论普鲁士新书报检查令的这组政论群中,马克思阐扬启蒙理念与公共精神,认为报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新书报检查令和林木盗窃法不符合普遍意识和社会精神。他在表明《莱茵报》思想立场的过程中做出法哲学的最初阐述,第一次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此,他尽力使思想趋向现实,进而重塑时代的观念,开启哲学的世界化视域,为后来形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镌刻了重要的思想路标。
臧峰宇
关键词:《莱茵报》哲学主题公共精神
关于真理的哲学——黑格尔的哲学主题及其哲学史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黑格尔把他的哲学定位为"关于真理的科学",并把"关于真理的科学"定位为"对思想的思想",从而构建了他作为"思想的内涵逻辑"的宏大哲学体系。黑格尔关于真理的哲学以构建人类的"现实自我意识"为使命,在哲学的理论形态上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在哲学的理论性质上实现了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三者一致",在哲学的理论内容上实现了精神历程、概念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三者一致"。黑格尔哲学所达成的哲学思维和哲学使命的理论自觉,为理解"哲学"及其所追求的"真理"提供了具有哲学史意义的"思想地平";深入地探讨黑格尔关于真理的哲学,具体地阐发黑格尔哲学的贡献与局限,在当代的哲学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
孙正聿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观真理辩证法
论图画书中的哲学主题与儿童哲学教育
图画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项重要形式,自17世纪诞生于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持续发展,20世纪至今不断繁荣。运用多种绘画技法和媒介,传递多元化的价值观,涵盖了包括自我、社会、自然等丰富主题,具有文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更...
张雁飞
关键词:图画书哲学主题儿童哲学教育
文献传递
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资本论》哲学主题再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理解资本逻辑与革命主体生成之间的关系问题,应当首先从西方思想史上厘清《资本论》及手稿中的“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的关系,辨明“资本主体”的真实哲学内涵,进而才能深入《资本论》的理论逻辑,探究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的内在关联。首先,资本主体概念与近代的自我意识主体概念在形式上同构,而实质上则根本不同:资本逻辑呈现为价值增殖过程剥削能动实践、支配自我意识主体的权力支配结构。进而,研究资本逻辑与主体生成问题,不能停留于主体与结构的外部对峙,而要把握资本逻辑与劳动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资本逻辑内部探究劳动主体如何从价值增殖手段发展为自我解放主体的潜能与路径。资本逻辑的基本矛盾不仅准备了主体生成的客观条件,而且还蕴含着主体的能动性生成机制。《资本论》并没有完整地回答资本逻辑中革命主体的生成问题,而只是提供了这一问题的“局部解答”。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
哲学的底色 人类永恒追求的六大哲学主题
作者致力于使本书成为一本无须费力研究,只要读一读,就能从中获益的书。真、善、美、自由、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也是哲学的应有之义。在著作中,作者尝试用最通俗易懂的叙事方式,努力让哲学的应有之义逃脱出晦涩的内容,...
栾建红译
关键词:通俗读物哲学

相关作者

任平
作品数:212被引量:1,575H指数:1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出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交往实践观 中国式现代化
王志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罗尔斯 正义 当代政治 《正义论》 政治哲学
张蓬
作品数:34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哲学 知识论 悖论 马克思哲学 文化身份
邹文通
作品数:26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
研究主题:挡墙 腔体 安全预警 高校大学生 多功能终端
郗戈
作品数:119被引量:47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资本论》 资本逻辑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