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篇“ 咏史怀古“的相关文章
借古讽今 咏史怀古
2024年
咏史怀古诗一般包含三类:第一类是咏史诗,即一般以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抒发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看法;第二类是怀古诗,往往是诗人凭吊古迹或故地重游而心生感慨,从而引发对当下时事的议论或评价,将自己的看法委婉地假托在历史事件的评说之中;第三类是咏史怀古诗,即诗人在阅读古籍或登高而望之时,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说来达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目的,有时也假托历史来表达自己对当下时局的看法。
吴玥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借古讽今登高
咏史怀古类诗词的教学实施
2023年
咏史怀古类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席位。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咏史怀古类诗词的分布和选文情况进行梳理和整合,从对焦诗词之言、品味诗词之美、解读诗词之意和领悟诗词之蕴等角度,探索咏史怀古类诗词的教学对策。
刘丽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咏史怀古教学对策
越南燕行使臣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治宏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诗的文本解读策略
2023年
咏史怀古诗经久不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题材。在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经典的咏史怀古诗,是进行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关键。如何发挥咏史怀古诗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为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给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解读文本的时候需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鄢麒麟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初中语文品德教育热爱祖国文本解读解读文本
部编版初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较之从前,2016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古典诗词的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咏史怀古类诗歌又占了相当部分,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咏史怀古类诗歌通常以古人古迹为依托,借助史实或典故以抒发思想、情感,如忧国伤时、怀人伤己、壮志难酬、讽...
刘莉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千古兴亡事 怅然怀古意——初中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探
2023年
古典诗歌具有“诗言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是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诗人将历史题材作为发自身情感和志向的介导,多蕴含壮志难酬、讽朝政、忧国忧民等情,说尽千古兴亡事。文章基于整体视角,将其整合成“咏史怀古诗”专题,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文本特点,并从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典体悟三个维度鉴赏品析咏史怀古诗,感受咏史怀古诗的丰厚内涵和语言表达,体悟帐然怀古意,以期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
张敏
关键词:专题教学用典
元代咏史怀古散曲研究
自班固《咏史》开始,咏史怀古逐渐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诗、词、曲、赋等各类文学体裁都曾以咏史怀古为创作内容。散曲是元代文学的典型代表,属于诗的范畴。受到传统诗词的影响,元散曲家也将咏史怀古题材纳入到散曲创作中。...
张岩
关键词:元代咏史怀古散曲文化心理
唐代扬州咏史怀古诗研究
扬州是我国唐代历史上重要的商业都会,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在整个唐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代诗人以扬州为主题,书写了众多类型丰富的名篇佳作。本文以扬州咏史怀古诗歌为聚焦,通过分析整个有唐一代相关诗歌,探讨其发展特点及背...
左丽琳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创作心态审美特质
杨奂的咏史怀古诗研究
2022年
杨奂是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咏史怀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既体现出史学家的理性与严谨,又表现出诗人灵活的艺术构思,呈现出同质互文与异质互文相交融的特点。杨奂在这些诗作中借古讽今,抒己之怀,流露出忧国忧民、伤时感事的思想感情。作为元初北方文人的代表,杨奂在金元易代之际的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
崔悦辛昕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金末元初
初中“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咏史怀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高的文学审美意义、史学意义和思想启迪意义。笔者以统编本“1+X”群文阅读教学理念为导向,以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初中“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为依据,把“咏史怀古诗”与群文阅...
王锋锋
关键词:初中语文咏史怀古诗

相关作者

赵望秦
作品数:72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咏史诗 刻本 《史记》 唐代 《咏史诗》
肖瑞峰
作品数:77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刘禹锡 唱和诗 诗歌创作 白居易 汉诗
周欣展
作品数:14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国际学术 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美学 求索 社会文化发展
巩智敏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研究主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考语文 感性认识 复习备考 教学设计
陈婷
作品数:1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英语口语 学习自我效能感 国内英语 公选课教学 公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