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7篇“ 周边视网膜变性“的相关文章
周边视网膜变性广角多模影像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周边视网膜变性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病变,不同类型的变性影响不同的视网膜层次,可能对视力造成威胁。尽管现代眼底成像技术被应用于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由于其所处的特殊部位,影像学检查困难,因此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总结了有关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多种广角成像技术的影像特征,包括超广角眼底成像、广角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及其发病机制或病理特点的新观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由于样本量非常少,且缺乏前瞻性、长期的多模态影像的观察研究,因而目前仍无法全面评价不同类型病变的进展性及危险性。期望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多模态广角成像技术对此类疾病进行研究,指导临床干预决策。
黄涵黄琳彭绍民彭绍民
关键词:周边视网膜变性发病机制
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广角多模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应用广角多模影像技术分析周边视网膜变性(PRD),包括格子样变性、蜗牛迹样变性、非压迫白、非压迫黑和脉络膜视网膜变性5种不同变性的影像特征及其风险相关影像改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推导其可能的病理...
黄涵
关键词:周边视网膜变性病理改变
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与眼生物测量值及优势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注视性优势眼及眼生物测量值与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8月13日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行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筛检其术前检查的数据,收录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病例93例(135眼),其中单眼周边视网膜变性51例,双眼周边视网膜变性42例,男44例,女49例。将单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对侧健康眼设为对照(51眼),分别收集记录这186眼者的年龄、平时戴镜视力,有效矫正眼压、主觉等效球镜值、散瞳后等效球镜值、晶状体调节屈光度(主觉性-散瞳后)、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其中单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患者,通过卡洞法检测注视性优势眼。分析以上数据相关性。结果:周边视网膜变性眼的晶状体调节屈光度均值大于健康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2,P=0.014);主觉等效球镜均值大于健康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02)。注视性优势眼与周边视网膜变性呈现负相关(t=-4.13,P<0.001)。主觉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在单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病例中存在相关性(t=27.976,P<0.05)。年龄(P>0.05)、性别(χ^2=0.767,P=0.38)、最佳矫正视力(P>0.05)、有效矫正眼压(P>0.05)、中央角膜厚度(t=0.982,P=0.327)、中央前房深度(t=1.02,P=3.08)、眼轴长度(t=1.552,P=0.222)与周边视网膜变性不呈现相关性。结论:晶状体调节力的加强及是否为注视性优势眼与近视眼发生周边视网膜变性具有相关性,可为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和早期筛检提供参考。
林华珍王惠云董飞
关键词: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优势眼
不同类型黄斑裂孔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性(>-6.00 D)黄斑裂孔和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患眼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发生情况。方法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黄斑裂孔患者106例(106眼),分为两组:A组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组,68例(68眼);B组为外伤性黄斑裂孔组,38例(3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三面镜和玻璃体切割术中对周边视网膜检查,以确认周边视网膜变性情况。结果A组中周边视网膜变性区者52眼,占76.47%;B组中周边视网膜变性区者8眼,占21.05%。两组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8眼中,非压迫变白者6眼,检出率15.79%;格子样变性7眼,检出率18.42%;囊样变性4眼,检出率10.53%;其他类型变性2眼,检出率5.26%。结论外伤性黄斑裂孔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率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明显较少。
秦廷玉高莎莎王文战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外伤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的中度与高度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伴视网膜脱离的中度近视者与高度近视者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方法对近视伴视网膜脱离手术166例(167只眼)进行分析,按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为高度近视(-6.25D及以上)伴视网膜脱离组,117例(117只眼);B组为中度近视(-3.00D~-6.00D)伴视网膜脱离组,49例(50只眼)。均在三面镜下和玻璃体切除术中对周边视网膜进行详细检查。结果A组周边视网膜变性者29只眼,占24.79%;周边视网膜变性者88只眼,占75.21%。B组周边视网膜变性者1只眼,占2.00%;周边视网膜变性者49只眼,占98.00%。比较两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率(X2=12.3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伴视网膜脱离(A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度近视伴视网膜脱离者(B组)。
泰廷玉高莎莎王文战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伴或不伴糖尿病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研究高度近视(-6.00 D以上)视网膜脱离不伴糖尿病和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伴糖尿病患者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发生情况。方法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211例(211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不伴糖尿病组,156例(156只眼);B组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伴糖尿病组,55例(55只眼)。所有病例均进行三面镜检查,特别是玻璃体切除术中对周边视网膜检查,以确认周边视网膜变性情况。结果 A组中,周边视网膜变性区者121只眼,占77.56%。 B组中,周边视网膜变性区者21只眼,占38.18%。两组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6, P=0.000。结论当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同时患有糖尿病时,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率明显较少。
秦廷玉高莎莎杨苗苗王文战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糖尿病
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特点及预防性光凝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特点以及氩离子激光预防性光凝的效果。方法近视眼503例(984眼)。充分散瞳后验光,并依近视程度分为3组,用检眼镜以及裂隙灯显微镜联合三面镜或全视网膜镜详细检查眼底,记录周边视网膜变性病灶的数量、特点和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伴严重视网膜变性者予以氩离子激光光凝。结果984眼中周边视网膜变性155眼(15.75%),周边视网膜变性百分率:I组为8.36%;11组为15.90%;Ⅲ组为22.75%。双眼的变性区分布有对称性,百分率为60.65%。变性区以不压变白和树枝样变性多见。对视网膜变性较严重者施行了眼底激光光凝。复诊时见激光斑反应明显、裂孔稳定,局限性浅脱离者经2—4次激光光凝后视网膜完全平复,在2年内复诊中无1例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检出率随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而增高,且有对称性,对周边视网膜变性进行激光光凝可以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刘萍
关键词:近视
倍频532nm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倍频532 nm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充分散瞳,用+90D前置镜、间接眼底镜和三面镜检查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97例,应用倍频532 nm激光光凝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激光光凝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0.1±2.2)个月。95例(97.94%)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激光封闭良好,激光斑形成明显,2例(2.06%)患者发生明显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法激光治疗,行巩膜外冷凝及外垫压手术封闭裂孔,视网膜脱离复位。结论倍频532 nm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和干性裂孔安全有效、方便经济,能够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赵宪孟宋志刚韩二营李月礼
关键词:光凝周边视网膜变性
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干预性光凝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干预性激光光凝的方法和疗效。方法LASIK术前对近视眼常规行直接检眼镜、三面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对合并有明届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近视眼行532nm激光干预性光凝渝疗。在变性区外光凝2~3排,光斑直径200~300μm,时间0.15~0.20s,光斑间距1.0~1.5个光斑,出现三级光斑为准。结果197例(231眼)视网膜变性,其中格子样变性163眼(70.56%),霜样变性64眼(27.71%),囊样变性4眼(1.73%)。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LASIK术前对周边视网膜变性进行干预性光凝,是预防LASIK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方法。
王伟贾乃伟杨煜生廖志坚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近视LASIK
周边视网膜变性光凝后LASIK手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评价对其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后再行LASIK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拟行LASIK术的1015例2030只眼扩瞳后用Volk Digital WideField前置镜和三面镜详查眼底,对于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亚临床视网膜脱离等眼给予532nm激光预防性光凝,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B组),其余未行眼底激光预防性光凝的手术患者为A组。观察两组术后1周、1和6个月、1年裸眼视力以及B组眼底情况。结果在1015例(2030只眼)中,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共146例237只眼。A组937例1874只眼和B组72例106只眼患者LASIK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患者LASIK手术后1和6个月、1年散瞳后复查眼底见视网膜病变程度稳定,变性区无进展和演化,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眼底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有临床意义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在LASIK术前给予预防性激光光凝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裂孔及脱离的发生,对LASIK术后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影响。
王慧高丰潘颖喆殷晖高荣萍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光凝视网膜变性

相关作者

王文战
作品数:104被引量:20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视网膜
高莎莎
作品数:25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周边视网膜变性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内
霍银平
作品数:17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周边视网膜变性 玻璃体切除术 眼屈光状态 硅油取出术
秦廷玉
作品数:19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周边视网膜变性 玻璃体切除术 交感性眼炎 玻璃体
徐艳春
作品数:77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近视 后巩膜加固术 巩膜 形觉剥夺 眼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