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9篇“ 周缘前陆盆地“的相关文章
- 拉萨地块北缘中晚侏罗世周缘前陆盆地的厘定被引量:2
- 2022年
- 研究拉萨地块北缘中晚侏罗世盆地类型、演化对重塑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含油气盆地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那曲县城北部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组一段为陡坡型三角洲沉积,下部的碎屑流显示出向南东流动的特点;二段主要为潮坪-混积陆棚沉积;一段下部的石英杂砂岩、二段下部的石英细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分别为2611~216 Ma和2800~152 Ma.综合研究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盆地为受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控制的周缘前陆盆地,具有双物源的特征;152 Ma±,该区经历了由复理石盆地向磨拉石盆地的转换;同时,结合带内部逆冲推覆活动较强,形成以莎木罗组为标志的新的前陆盆地.
- 李奋其张士贞李俊刘函秦雅东
- 关键词:周缘前陆盆地构造地质
- 青藏高原东南缘金顶铅锌矿集区中新世沉积特征:大陆斜向碰撞带周缘前陆盆地沉积被引量:4
- 2022年
-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三江造山带中段,受印度-欧亚大陆斜向碰撞相关构造的强烈影响,导致地层序列及时代归属难辨,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认识存在诸多分歧。先期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在金顶铅锌矿集区内常见的含石膏岩地层并非前人认为的古新统云龙组的一部分,而是角度不整合于前古新统之上的一套新地层,暂定名为中新统金顶砂泥岩。系统的剖面测量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表明,金顶砂泥岩从下到上由洪积相砾岩、辫状河三角洲相粉-细砂岩夹泥岩和砾岩以及湖泊相粉砂岩夹泥岩组成,石膏层位于砾岩之上。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频繁出现灰绿色、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黄铁矿结核层,可能是频繁的区域性挤压作用造成的逆冲-走滑断层使上三叠统基底岩系中古油气藏破裂、泄露所致;该套地层内广泛发育的同沉积逆断层(视正断层)、滑脱褶皱和液化砂脉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指示沉积盆地发育期间地壳发生了NEE-SWW向缩短。金顶砂泥岩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近东西向挤压构造诱发并控制的周缘前陆盆地沉积,时代为中新世。这一认识为深入理解大陆斜向碰撞带构造演化及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资料。
- 王宇薛传东杨天南梁明娟刘靖坤
- 关键词:周缘前陆盆地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南缘
- 藏南古近纪周缘前陆盆地及其油气远景浅析
- 前陆盆地是碰撞构造体系的一个重要单元,它是一种形成于线形挤压造山带前缘与相邻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谷式沉积盆地,主要是对造山带内由推覆体负载引起的曲折沉降的一种响应,通常叠置在业己变薄的大陆边缘之上。印度与亚洲板块的碰撞...
- 李国彪
- 关键词:前陆盆地油气远景
- 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物源分析及构造演化
- 本文通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和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揭示了碰撞前后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变化,提供了盆地和造山带早期的演化历史。江孜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属于弧-陆或陆...
- 蔡福龙丁林张清海徐晓霞岳雅慧张利云许强
-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周缘前陆盆地碎屑岩物源分析
- 南秦岭泥盆纪:周缘前陆盆地和新生海洋盆地并列被引量:6
- 2009年
- 南秦岭泥盆系形成的构造环境是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学者们长期争议的一个焦点。通过形成大地构造环境、沉积特征的综合对比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南秦岭地区泥盆纪的盆地原型,大致以佛坪隆起为界,其东的东秦岭发育周缘前陆盆地,其西的西秦岭发育周缘前陆盆地(北带)和新生海洋盆地(南带),东秦岭与扬子连接部位(高川)发育一个新生的坳拉槽,这些盆地在空间上并列。
- 高长林黄泽光方成名
- 关键词:泥盆纪前陆盆地坳拉槽
- 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物源分析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3
- 2008年
- 本文通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和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揭示了碰撞前后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变化,提供了盆地和造山带早期的演化历史。江孜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属于弧-陆或陆-陆碰撞背景下的海沟沉积。日朗砾岩中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有大洋岛弧物质的注入,物源区为大洋岛弧或增生楔。上古新统-下始新统甲查拉组长石质岩屑砂岩反映了冈底斯岛弧和再循环造山带物源区特征,是陆-陆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的前渊沉积。岗巴地区古新统基堵拉组石英砂岩表现为印度大陆内部物源区特征,而始新统遮普惹组岩屑砂岩为再循环造山带和冈底斯岛弧物源区。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在古新世期间开始发育,它指示了印度与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时间。
- 蔡福龙丁林张清海徐晓霞岳雅慧张利云许强
-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周缘前陆盆地碎屑岩物源分析
-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被引量:12
- 2006年
-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 张传恒杜维良刘典波汪剑王梦华
- 关键词:前陆盆地早二叠世
- 川西周缘前陆盆地前陆层序与非前陆层序沉积储层特征
- 川西周缘前陆盆地可分为前前陆期克拉通边缘和地台阶段沉积、前陆期海陆交互相及三角洲相沉积和后前陆期坳陷湖盆地层序,前前陆层序对储层的影响以对其后沉积的母岩影响为主;前陆层序是主力储层发育层段,储层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河流-...
- 杜业波季汉成吴因业朱筱敏
- 标定碰撞构造的地层学线索——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结构与充填序列被引量:6
- 2003年
- 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陆间造山带的早期阶段。前陆褶冲带不同的前缘断裂活动样式决定了前陆盆地发育不同的结构。以低角度、盲逆冲活动为特征的前缘断裂所控制的前陆盆地发育了复杂的次级构造单元 ,具体可识别出楔顶、前渊、前隆和隆后 4个沉积带。这类前陆盆地发育了 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 :1靠陆一侧初始前隆区发育的“欠补偿三位一体”充填序列 ;2前渊带靠陆一侧发育的陆棚沉没充填序列 ;3初始前渊深海—半深海区发育的沉积颗粒向上变粗、沉积环境向上变浅的沉积充填序列。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沉积物扩散方向转换面、碳酸盐岩台地沉没不整合面等关键界面的时空位置是标定碰撞构造的主要地层学标志。
- 张传恒孙玉建汪剑马郡李春燕
- 关键词:周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相沉积环境
- 塔里木盆地南缘志留-泥盆纪周缘前陆盆地被引量:18
- 2002年
-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对蛇绿岩、岩浆岩和火山岩的同位素测年、地球化学组分测试、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地震资料解释,对塔里木板块南缘前石炭纪构造与沉积建造进行了研究,证实震旦寒武纪塔里木板块南缘存在拉张构造下的昆仑洋盆;随后的碰撞造山在塔里木南缘形成周缘前陆盆地,上志留统至泥盆系的磨拉石相沉积体系叠置在震旦至中志留统被动陆缘的复理石相沉积体系之上,构成前陆盆地的二元结构.同时,在野外地质和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识别出了志留至泥盆系地层南厚北薄的箕状沉积特征和前陆冲断带内残存的前石炭纪逆冲挤压构造,进一步证实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志留至泥盆纪周缘前陆盆地的存在.
- 魏国齐贾承造李本亮陈汉林
- 关键词:蛇绿岩岩浆岩火山岩周缘前陆盆地
相关作者
- 张传恒

- 作品数:89被引量:1,25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江南造山带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质意义 凝灰岩
- 王建刚

- 作品数:34被引量:29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藏南 物源区分析 淡色花岗岩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白垩纪
- 刘立群

- 作品数:15被引量:53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油气系统 盆山耦合 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 周缘前陆盆地
- 李曰俊

- 作品数:126被引量:1,376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正断层 塔里木盆地西部 放射虫化石 断裂带
- 刘和甫

- 作品数:47被引量:1,642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前陆盆地 盆地 油气系统 盆山耦合 构造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