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2篇“ 听觉刺激“的相关文章
双模式听觉刺激系统
提出一种双模式听觉刺激系统,其包括:可植入的刺激组件(14),其用于根据电刺激信号将神经刺激施加于患者的听觉;声刺激单元(21、23),其用于根据声刺激信号将声刺激施加于患者的听觉;以及声音处理器(24),其用于由输入音...
V·哈马赫尔J·夏卢佩尔
一种基于音程听觉刺激模式的ERP提取与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音程听觉刺激模式的ERP提取与分析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包括:分别输入两组刺激音程,对两组不同被测试者进行脑电实验;所述第一组刺激音程包括第一低频的音程和第一高频的音程,所述第二组刺激音程包括第二...
甘霖韩军伟张高燕刘诗韵黄翔东李忠杰宋乐马幸雅
一种基于节律性听觉刺激的数字音乐运动训练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节律性听觉刺激的数字音乐运动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运动节律数据;参数调整模块,用于采集病人的年龄、喜好,生成相应风格的曲目,根据患者的运动节律数据调整曲目的参数;节律性听觉刺激...
张化雨秦明昌
节律性听觉刺激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是使用重复的、有节律的声音感觉信号,通过诱发有节奏的运动,促进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AS作为一种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新兴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矫正异常步态,提高平衡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节奏夹带运动系统、听觉-运动同步有关。此外,RAS还可与其他多种康复技术结合,更好地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该文将对RAS在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袁润萍张寒阳张阳杨晓莉吴鸣
关键词:声刺激卒中
一种可调节频率的视觉听觉刺激促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频率的视觉听觉刺激促醒装置,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促醒装置本体朝向使用者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推板,辅助推板靠近促醒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放置横柱,放置...
张利张劼梁嘉瑶朱根应闻万顺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听觉刺激干预的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整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听觉刺激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 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2013年5月1日—2024年1月31日的国内外中英文相关网站与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听觉刺激干预的文献。4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政策声明、11篇系统评价和2篇随机对照试验,最终从干预环境、干预类型、干预途径、干预时机、注意事项、健康教育6个方面总结出18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听觉刺激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符路路解艺璇王玥魏巍张传英朱宇
关键词:操作性疼痛听觉刺激新生儿循证护理
早期听觉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三种早期听觉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为早产儿早期听觉刺激在临床上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7例早产儿按随机化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3组干预组,对照组(n = 40),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轻音乐(n = 40)、白噪声(n = 38)、母亲声音(n = 39)三种早期听觉刺激干预。观察比较四组早产儿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喂养耐受情况。结果:干预组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P P P > 0.05);在经口喂养成效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喂养效率方面,干预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各组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P < 0.05)。结论:轻音乐、白噪声、母亲声音能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且白噪声及母亲声音效果优于轻音乐;轻音乐、白噪声、母亲声音都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但三者之间比较无差异;轻音乐、白噪声、母亲声音不能提升患儿的喂养成效,但可以提升喂养效率,且母亲声音刺激提升喂养效率的效果最显著。
刘丹梁荣华陈敏琪詹凌燕钟金元
关键词:早产儿经口喂养
基于听觉刺激的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连通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目前对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分级评估仍是相关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因效性网络可以通过时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直观地反映信息传递方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患者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作用。本文结合脑电图和因效性网络探讨听觉刺激下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S)患者与最低意识状态(MCS)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差异。方法共纳入23例DOC患者,采集并分析唤名刺激下的脑电信号,通过多元格兰杰因果方法构建脑功能网络,利用脑网络节点度、聚类系数、全局效率以及因果流向性等参量从脑区之间协同工作的角度对比研究听觉刺激下不同意识水平患者的网络特征。结果唤名刺激下MCS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强于VS患者,且呈现出因果流向差异,MCS与VS患者四个脑区的信息传递方向均不相同。结论唤名听觉刺激下MCS患者的信息传递能力强于VS患者;与VS患者相比MCS患者为因果源的电极通道数增多,对其他脑区的信息输出增多。本研究可为DOC患者意识水平的分级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尹宁杨帆李中振韩雅美李济丞徐桂芝
关键词:听觉刺激脑电图
保温护理联合听觉刺激在改善全麻患者复苏质量中的应用
2024年
探析保温护理+听觉刺激在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开始本次研究,结束于2024年1月,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桂平市中医医院这一期间行全身麻醉的70例手术患者分为3组,一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称之为基础组(合计20例),另一组常规手术室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称之为干预I组(合计20例),还有一组常规手术室护理+保温护理+听觉刺激,称之为干预II组(合计30例),对比三组患者复苏质量、PACU出室时苏醒评分。结果 干预I组各项复苏质量指标优于基础组(P<0.05);相较于基础组、干预I组,干预II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54.86±6.87)min、拔管时间(32.65±3.14)min、PACU滞留时间(61.68±6.98)min更短(P<0.05);干预I组PACU出室时苏醒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干预II组PACU出室时肢体活动度、意识清醒程度、呼吸通畅程度以及苏醒总分均高于基础组、干预I组(P<0.05)。结论 对全麻患者采用保温护理联合听觉刺激,可提高患者复苏质量。
黄俏莲
关键词:全麻保温护理听觉刺激
保温护理结合听觉刺激干预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对全身麻醉病人复苏质量提升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保温护理+听觉刺激方案应用的结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事先全面收集相关病历资料。经过严格的筛选流程,成功获取86份符合条件的样本。以上样本均有全身麻醉干预的指征,完全符合该次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关于纳入的具体日期,起始时间为2023年3月,终止时间为2024年3月。通过奇偶分组法的形式,对病例进行分组操作。严格遵循每组均为43份病例的标准,将所有样本均匀划分至2个组别。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组的执行对策。而应用保温护理、听觉刺激干预结合的一组以试验组命名。全面收集、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节点中的相关资料,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经过全面评估、处理所获取的临床数据,对获取的临床指标开展仔细分析,统计、处理复苏质量与恢复时间指标,证明试验组的数值均较低,且该组有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在生命体征波动维度等关键指标方面,试验组展示出出色的结果,P<0.05。结论 基于保温护理、听觉刺激干预的联合推行,促使全身麻醉人群在复苏质量方面得到良好的提升。
张永雪
关键词:全身麻醉保温护理听觉刺激

相关作者

明东
作品数:880被引量:1,028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脑电 脑-机接口 脑电信号 脑机接口 功能性电刺激
刘爽
作品数:154被引量:8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脑电 情绪 听觉刺激 脑电特征 纳米制剂
安兴伟
作品数:47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脑-机接口 听觉刺激 视听 事件相关电位 脑电
柯余峰
作品数:69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脑电 脑-机接口 脑电特征 情绪 脑区
李远清
作品数:230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脑机接口 脑电信号 多模态 脑电 视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