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30 篇“ 后路椎间融合术 “的相关文章
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融合 器退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 疾病安全有效,目前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椎 间 融合 器退出等[1-2]。尽管PLIF术 后融合 器后移并突入椎 管的发生率低于3%[3],但是一旦发生则可能压迫硬脊膜或神经根并引起神经症状,往往需要再次手术 翻修。因此,在一期手术 中应尽量避免导致融合 器退出的危险因素,降低融合 器退出的发生率。PLIF术 后发生融合 器移位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骨质疏松、梨形终板、发生融合 间 隙上终板后部损伤、椎 弓根螺钉松动以及术 中操作不规范等。部分可能的危险因素,例如融合 间 隙上终板后部损伤,在文献中提出后未经统计学验证。故本研究回顾既往接受PLIF的患者资料,纳入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导致融合 器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战友 丁舒晨 符楚迪 杜江东关键词: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感染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手术 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 研究院经过数据处理分析提供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河北省及北京市共15家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治疗患者的脱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比较感染组(SSI)和非感染组(non-SSI)的分类数据,得到对术 后感染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使用SPSS Modeler 20数据建模系统作为工具,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分析,得到术 后感染的患者特征,即感染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764例患者数据,其中373例患者被诊断为SSI,发病率为4.4%(95%CI,2.2%~6.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确定六个变量[包括肥胖、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及以上、手术 时间 延长、慢性心脏病、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与SSI独立相关。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类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为90.6%,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易发生感染的患者特征,即两种感染模式:[(BMI=1)and(SD=1)and(ASA=1)and(RI=1)]or[(BMI=0)and(SD=1)and(DM=1)and(RI=1)]。结论: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应用于本研究可获得90.6%的平均精度,并得到两种感染模型,(1)患者肥胖,肾功能不全,ASA分级Ⅲ级及以上,且手术 时间 ≥3h;(2)患者无肥胖,但同时患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且手术 时间 ≥3h。 裴宏磊 张昶 郭亚峰 陈美云 董宇飞 周孝聪 高宏阳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手术部位感染 不同固定方案的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2024年 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结合内固定系统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腰椎 滑脱等疾病。不同的内固定方案会使内固定系统和腰椎 产生不同的力学响应,其结果会影响到内固定方案的选择。针对腰椎 L5-S1骶骨节段轻度滑脱完全复位状态,在1例健康成年人腰椎 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3种不同节段的内固定手术 方案:A组L5-S1融合 固定、B组L4-L5-S1融合 固定、C组L5-S1-S2融合 固定,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固定骶髂关节的耳状面,在L1椎 体上表面施加垂直向下400 N的载荷和不同方向的7.5 N·m力矩,模拟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等生理活动,比较不同方案模型中固定节段的钉棒应力情况、相邻近节段的椎 间 盘应力情况和各节段活动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A组模型,B组和C组模型的椎 弓根螺钉和连接棒最大应力值较大;B组和C组椎 间 盘的应力最大值的集中区域明显大于A组;A组、B组和C组模型的腰椎 活动总量较完整模型均有所减少。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组L5-S1融合 固定的方案可以降低内固定系统断裂的发生率,减少邻近节段椎 间 盘退变的发生率,在完成复位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腰椎 活动度,且A组方案的手术 时间 短、术 中出血量少,是一种更优的内固定方案。 程莹莹 梁畅 许鹏 杨雷 张冰关键词: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有限元分析 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融合 器后移的影响因素及再手术 策略 2024年 目的分析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融合 器(cage)后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再手术 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行腰椎 后路 减压椎 弓根钉棒内固定椎 间 植骨融合术 治疗的1214例退行性腰椎 疾病患者,术 后第1次侧位X线片和术 后随访比较时cage后缘金属标记物向后移位≥2 mm的患者标记为cage移位组,再根据随机原则抽取100例无cage后移的患者标记为非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 前后平均椎 间 隙高度及腰椎 前凸角、融合 前后椎 间 盘高度差、螺钉松动情况、cage置入深度、融合 节段数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18个月,平均11.3个月。21例出现术 后cage后移,其中4例需行再手术 ,再手术 节段分别为:L3、41例,L4、52例,L5S11例,其中1例是第1次翻修术 后再次cage后移,被迫行二次翻修手术 。cage后移组(n=21)手术 前后平均椎 间 隙高度均较非移位组(n=1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选择相对较小的cage是后移的影响因素。此外,骨质疏松、置入深度不足、螺钉松动、梨形椎 间 隙、长节段固定后发生cage后移的概率也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后cage移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骨质疏松症、cage相对较小、置入深度不足、“梨形”椎 间 隙、长节段固定及内固定松动是融合术 后cage移位的主要危险因素。翻修手术 应找到cage后移的主要因素而制定个性化的再手术 方案,无附加损伤地取出cage、椎 间 及钉道的重新制备、恢复腰椎 前凸角是再手术 成功的关键因素。 郝清海 刘涛 李庆超 柴星宇 孙小刚 宋将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 再手术 “鸡尾酒”局部浸润镇痛在单节段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中的镇痛疗效 2024年 目的 比较单节段腰椎 后路 融合术 中“鸡尾酒”局部浸润对术 后早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行单节段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的腰椎 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鸡尾酒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鸡尾酒组手术 结束后于切口两侧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注射鸡尾酒液50 ml(1%罗哌卡因89.4 mg、氟比洛芬酯50 mg、肾上腺素0.25 mg),对照组手术 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注射50 ml。比较两组术 后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用药、心率及血压变化、术 后下床时间 、术 后腰背肌开始锻炼时间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鸡尾酒组术 后12、18、24、36、48 h静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鸡尾酒组术 后12、18、24、36、48、72 h翻身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鸡尾酒组共有12例患者术 后使用补救镇痛药物,共使用15次,而对照组有23例患者使用急性镇痛药物,共计29次;鸡尾酒组术 后下床活动时间 、术 后腰背肌锻炼时间 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 后住院时间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尾酒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 后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鸡尾酒”局部浸润镇痛在单节段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中的镇痛疗效良好,可延长术 后镇痛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 后早期康复,且不影响心率及血压变化,应用安全性较高。 周丙玲 李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对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治疗退行性腰椎 滑脱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对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PLIF)改善退行性腰椎 滑脱脊柱参数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PLIF手术 治疗的退行性腰椎 滑脱患者76例,以双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值超过10°分为对照组与FT组各38例;对比两组手术 前后的临床资料变化,影像参数评估包括滑脱率、椎 间 隙高度、腰椎 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Cobb角和腰椎 活动度,临床症状评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MacNab分级;分析影像学参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根据术 前FT的不同节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 的影像学参数和症状评分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 23.63个月,FT组的腰椎 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术 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 治疗后两组的影像学参数和症状评分均较术 前有所好转,FT组的术 后腰椎 前凸和腰椎 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1);FT组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脱率(SP)、椎 间 隙高度(IH)、腰椎 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和关节活动度(ROM)的矫正与两组患者的VAS改善和ODI改善均呈显著相关(P<0.05),手术 节段FT和多节段FT的腰椎 前凸矫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LIF手术 治疗退行性腰椎 滑脱能够恢复患者腰椎 生理曲度,获得良好的症状改善,但患者术 后出现腰椎 活动受限。FT阻碍了腰椎 形态的矫正,是PLIF手术 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于浩 阚顺利 胡炜 朱如森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融合术 围术 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围术 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的181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RS2002≥3分的85例患者纳入干预组,NRS2002<3分的9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宣教,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模式及喜好自行订餐;干预组予以进一步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可能致术 后低蛋白血症的潜在高危因素(是否伴随糖尿病、衰弱状态、手术 时间 及术 中出血量)及术 后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病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衰弱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术 中出血量及术 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手术 时间 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 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 前有所下降,干预组各指标的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 及术 后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行腰椎 后路 融合术 的高龄患者进行术 前营养干预,可减少术 后营养指标的下降。 任晓艺 李旭颖 钱红娟 李缨 王朝东关键词:营养干预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营养指标 术后感染 住院时间 内镜与开放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治疗腰椎 退行疾病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后路 椎 间 融合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内镜镜下后路 椎 间 融合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PLIF)治疗腰椎 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手术 治疗的腰椎 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 前医患沟通效果,20例采用Endo-PLIF术 ,另外20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术 。比较两组围手术 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 中无严重并发症。内镜组的手术 时间 和术 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组(P<0.05),但是内镜组术 中失血量、术 后恢复下地时间 和住院时间 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两组间 切口总长度、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内镜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 显著早于开放组(P<0.05)。随时间 推移,两组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出院时、术 后6个月、末次随访内镜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 前相比,术 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椎 间 隙高度、腰椎 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 点两组间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应时间 点两组间 Bridwell融合 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PLIF术 ,Endo-PLIF治疗腰椎 退变性疾病疗效确切,具备创伤性低、手术 出血量少、术 后恢复快等优势。 胡向阳 胡可君 朱慧强 刘英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手术 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对椎 旁肌损伤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估腰椎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PLIF)后椎 旁肌肉损伤状况。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PLIF治疗的侧隐窝型腰椎 管狭窄症患者56例。记录术 前、术 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使用表面肌电图(sEMG)测定在抬物动作试验三阶段椎 旁肌均方根(RMS)和中位频率(MF)变化;检测术 前及术 后第1、3、7天血清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患者术 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 前降低(P<0.05)。在测试阶段一、二中,患者术 后3个月椎 旁肌RMS水平低于术 前,在测试阶段三中患者术 后椎 旁肌的MF值高于术 前(P<0.05)。血清CK术 后第1、3天较术 前水平升高,且在术 后第1天达到峰值(P<0.05),术 后第7天血清CK水平基本恢复至术 前水平。CRP水平术 后各时点均高于术 前,于术 后第3天达到峰值,术 后第7天较前下降(P<0.05)。结论s EMG显示PLIF对椎 旁肌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这可能是引起患者术 后椎 旁肌功能下降和术 后腰痛仍未完全缓解的主要原因。 张晓 商亮 阮智关键词: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融合术 肌酸激酶 肌电描记术 椎旁肌 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治疗腰椎 间 盘突出症椎 间 孔镜术 后复发2023年 复发性腰椎 间 盘突出症是腰椎 间 盘突出症术 后常见的并发症.后路 椎 间 融合术 能够彻底地摘除髓核组织,解除压迫,使黏连的神经根有效松解,融合 手术 同时可以通过使用cage撑开责任椎 间 隙,恢复腰椎 生理曲度和椎 间 的高度,使得手术 节段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减缓腰椎 退变的进程,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刚 闫朋磊 刘维曦 金丹杰 庄超 刘瑞平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后路椎间融合术
相关作者
张大海 作品数:26 被引量:115 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 研究主题:QUADRANT通道 QUADRANT 椎间盘 镜下治疗 椎间盘镜 范丽静 作品数:26 被引量:119 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 研究主题:QUADRANT通道 QUADRANT 镜下治疗 椎间盘镜 近期疗效观察 滕海军 作品数:104 被引量:323 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 研究主题:QUADRANT通道 QUADRANT 椎间盘 椎间盘镜 椎间融合器 王亮 作品数:33 被引量:137 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QUADRANT QUADRANT通道 椎间盘镜 椎间盘 镜下治疗 郭志良 作品数:49 被引量:156 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 研究主题:QUADRANT通道 QUADRANT 椎间盘 椎间盘镜 纤维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