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1篇“ 后生动物“的相关文章
- 河南寒武系苗岭统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交替发育
- 2023年
- 河南寒武系苗岭统发育了大量微生物成因构造(叠层石和凝块石)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登封馒头组三段下部以叠层石灰岩及含垂直潜穴鲕粒灰岩的交替发育为特征,常被风暴作用导致的凹凸不平界面所分隔,叠层石形成于中等能量的滩间坪环境,而垂直潜穴发育于持续搅动的高能鲕粒滩环境;登封张夏组底部以凝块石灰岩和生物扰动构造灰岩的交替发育为特征,常以厚薄不均的泥岩层为分界面,二者均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之下的深水低能环境;卫辉崮山组以叠层石灰岩和生物扰动构造灰岩的交替发育为特征,二者以凹凸不平的界面或薄泥岩层相分隔,叠层石保存于中等能量的潮间坪沉积,而生物扰动构造则形成于低能的台地缓斜坡。当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成席时(如清洁的水体、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和坚硬的底质),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和微生物席底会大量发育。当环境条件不适合微生物席发育时(如浑浊的水体、交替变化的水动力条件和松软的底质),后生动物便开始在沉积物中掘穴,留下各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和混合底。
- 张彦欣齐永安刘炳辰代明月王敏李妲
- 关键词:寒武系
- 上扬子北缘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礁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4
- 2023年
- 作为一种海洋高等级生态系统,生物礁在前寒武‒寒武纪过渡时期经历了重要转变,特别是后生动物礁的大规模出现对寒武纪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扬子北缘多个寒武系仙女洞组含古杯生物礁剖面为例,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古杯动物既可以单独成礁,也可以与钙质微生物联合造礁,或者作为附礁生物保存于钙质微生物礁内部.古杯礁大部分具有低缓的外部形貌,障积结构发育且古杯化石保存较好,部分具亮晶胶结特征,以在正常浪基面附近和滩间环境发育最为典型.钙质微生物‒古杯礁与含古杯钙质微生物礁既可以单独发育,也可以在潮下带形成多个叠置状复合体;内部可见古杯被微生物黏附包绕或结壳,但礁胶结物少见.高能环境生物礁中古杯动物具有破碎状、异地搬运等特征,其原因可能与其个体较小,以及较薄的钙质骨骼还无法适应强水动力条件有关.另一方面,由于研究区滨海环境经常性陆源输入带来的较高营养条件更有利于微生物主导的生物礁发育,古杯在与其竞争过程中可能处于劣势.
- 李杨凡李飞李飞李翔李怡霖李翔李雅兰易楚恒曾伟
- 关键词:古杯动物沉积学
- 两类早期后生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研究
- 冯辉
- 大规模后生动物RNA-seq样本数据采集与基因表达数据库的构建
- 近年来,低成本、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全基因组水平上基因表达和可变剪接分析必不可少的工具。该技术产生了海量的测序数据存储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 尹斐
- 关键词:后生动物转录组测序基因表达可变剪接
-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 2022年
-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环境以及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5个剖面保存了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其中微生物成因构造有3大类、25小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有6属13种。这些构造在地层自下而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微生物成因构造自孙家沟组中上部出现到刘家沟组顶部消失;后生动物扰动构造自刘家沟组上部出现,到和尚沟组上部逐渐增多,至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基本达到灾变事件前的生物水平;二者仅在刘家沟组共生。本研究表明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在整体上具有负相关性与耦合变化关系。
- 郑伟吴盼盼许欣邢智峰邢智峰刘云龙齐永安
- 南极鱼类后生动物寄生虫研究进展: 线虫、绦虫与桡足类
- 2022年
- 极端的环境造就了南极独特的生物群体,其中鱼类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也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或终末宿主。南极鱼类寄生虫种类丰富,是南大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南极鱼类及其寄生虫的营养关系可为阐释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变动提供重要的生态数据。虽然关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寄生虫的种类鉴定、区系调查和组织病理等方面。由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跨度时间长、地域范围广,相关研究较为零散。文章综述了南极鱼类寄生线虫、绦虫以及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宿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开展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 朱国平宁静
- 关键词:寄生虫桡足类线虫绦虫
- 一种利用后生动物促进污泥提取絮凝剂的方法
- 一种利用后生动物促进污泥提取絮凝剂的方法,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利用剩余污泥生产微生物絮凝剂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提取难度大,且直接提取的絮凝剂絮凝率低的问题。方法:一、浓缩均质化处理;二、利用后生动物...
- 张晓琦闫立龙
- 文献传递
-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发育
- 河南寒武系苗岭统发育了大量微生物成因构造(微生物岩)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由于海平面频繁变化和沉积环境的变迁,研究区苗岭统馒头组、张夏组和崮山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如叠层石、凝块石和核形石等与后生动物扰动构...
- 张彦欣
- 后生动物Wnt蛋白家族系统演化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动物Wnt蛋白家族成员在调控体轴发育图式和细胞多样化等生物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关Wnt蛋白家族及其信号通路的演化动态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物种基因组中Wnt蛋白家族及其信号通路关键同源基因的检索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源于早期的后生动物,在大堡礁海绵(Amphimedon queenslandica)、梳状水母(Mnemiopsis leidyi)、星状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等动物中都有完整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存在。在演化进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其中,Wnt蛋白家族在演化中存在着基因重复、缺失及适应性进化等特征。进化速率分析显示Wnt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承受了正选择来适应功能分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依据。
- 张艳萍王鑫宋晓军
-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适应性进化系统发育
-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微生物岩—后生动物扰动灰岩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下部发育凝块石和核形石等微生物岩,中上部发育大量的后生动物扰动灰岩。本文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微相分析、无机碳氧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来分析微生物岩—后生动物扰动灰岩转变的控制因素。结合宏观岩性特...
- 仲聪聪
- 关键词:寒武纪张夏组微生物岩
相关作者
- 韦彦斐

- 作品数:228被引量:3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污泥 印染废水 污泥减量 后生动物 混合液回流
- 李明智

- 作品数:87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污泥 污泥减量 后生动物 微生物菌剂 印染废水
- 梅荣武

- 作品数:261被引量:5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印染废水 污泥 污泥减量 后生动物 混合液回流
- 李欲如

- 作品数:111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混合液回流 污泥减量 污泥 印染废水 后生动物
- 喻治平

- 作品数:24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后生动物 污泥产率 生物选择 生物强化 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