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篇“ 后殖民文学“的相关文章
- 后殖民文学被引量:8
- 2009年
- 国内通常将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讨论局限于殖民地文学,这样难以看清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的关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英美文学的后殖民解读,颠覆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经典。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等人撰写的《逆写帝国》一书首次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殖民地文学,成为后殖民文学乃至后殖民理论的先导。博尔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同是一部综合之作,它试图将对于帝国文学与殖民地文学结合起来进行"对位"解读,从而发现两者的互动关系。
- 赵稀方
- 关键词:东方主义
- 《阿拉丁》后殖民文学与电影改编中的特征表现
- 2024年
- 殖民主义的遗留影响深刻且隐秘地融入全球经济、政治与文化结构中,持续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吕茨勒指出,在后现代背景下,民族主义、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思想交织,尽管这些思想常因缺乏明确目标而受到批评,但其追求的目标往往复杂且模糊,难以被简单解读。
- 唐家卓
- 关键词:后殖民文学多元文化主义电影改编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
- 后殖民文学研究的探索与商榷——王润华《华文后殖民文学: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初探
- 2024年
- 王润华的《华文后殖民文学: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实现了后殖民华文文学的理论建构与论述,从“后殖民理论”的一般理解、两种殖民源头产生两种后殖民文学(“被侵略的殖民地”与“移民者殖民地”)以及建构后殖民文学的书写策略(“弃用与挪用”“取消西方话语”和“取消西方文本”以及“地方与迁移”)三个层面努力讨论王润华的相关论述对传统学术认知的补充,以及其中一些论述在学术界所引起的质疑,同时涉及周策纵倡议、王润华支持的“双重文学传统与双重文学中心论”。
- 张森林
- 从放逐到本土,从单一族群到多元文化书写——论走出殖民地的新马华文后殖民文学
- 2024年
- 以从放逐到本土,从单一族群到多元文化书写的宏观视角,可以论述新马华文文学走出殖民地文学困境、构建新马华后殖民文学的艰难历程。此期间经历,从中国文学传统走向马华文学的现代传统、弃用(abrogation)与挪用(appropriation)的写作策略之颠覆以及从单一族群到多元文化书写,留下“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世界离散族群华文作家受肯定”的余论,可资展望未来新马后殖民文学的新境界、新经验。
- 王润华
- 关键词:马华文学殖民后殖民
- “小写英语”:作为反抗的后殖民文学策略
- 20 世纪中后期,非英语地区的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展现出与欧洲主流英语文学完全不同的面貌。关注着前英属殖民地文学的《逆写帝国:后殖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首次提出了“小写英语”(english)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
- 黄嘉琪
- 关键词:后殖民文学审美范式
- 跨文化书写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访谈录
- 2023年
-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在访谈中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和澳大利亚语境的后殖民研究,厘清了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后殖民研究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帮助读者扫清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上的误区。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认为后殖民作家通过文化挪用和语言转换来表现自我,后殖民文学以全新的形式在世界文学体系流通,是典型的世界文学。后殖民文学颠覆了欧洲现代性叙事,改变了文学生产和流通的传统模式。从后殖民视角解读英语文学中的文化表征,可以有效地分析作为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书写存在的诸多问题。
- 张丽丽
- 关键词:世界文学
- “神话”的终结与“风景”的发现——对王润华华文后殖民文学研究之反思被引量:1
- 2022年
- 王润华的华文后殖民文学研究中对“鲁迅神话”与“本土性”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重重困惑:中国对新马不存在殖民之实,但“鲁迅神话”给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发展带来的影响,又与“文化殖民”有相似之处。“本土性”是王润华开出的一剂良方,但其与“中国性”和他所推崇的多元文化存在龃龉。“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可为解答上述困惑提供一种思路:“鲁迅神话”可以被看作新马华文文学史内部发展的必经阶段,并非来自中国的外来殖民;去“中国性”特指去除以现代中国为“想象的共同体”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感时忧国”,而非中华文化传统;多元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本土性。
- 郭风华
- 关键词:本土性
- 后殖民文学中的记忆、语言、异质性与地方性——古尔纳的创作与批评思想解析被引量:2
- 2022年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非洲裔英国流散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兼具小说家和批评家的双重身份。其创作和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书写记忆与重塑历史是流散作家难以抗拒的使命;(2)后殖民写作中的语言选择是个人经历与现实需要协商的结果;(3)对非洲文化民族主义的批判;(4)对“后殖民”与“世界文学”的反思与超越。
- 张峰
- 关键词:后殖民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诺贝尔文学奖语言选择古尔
- 后殖民文学中的记忆、语言、异质性与地方性——古尔纳的创作与批评思想解析被引量:14
- 2022年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关于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思想散见于其文学评论、随笔、访谈录、演讲等类型的文本中,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书写记忆与重塑历史是流散作家难以抗拒的使命;第二,后殖民写作中的语言选择是个人经历与现实需要协商的结果;第三,对非洲文化民族主义的批判;第四,对“后殖民”与“世界文学”的反思与超越。本文结合具体文本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古尔纳的思想观念置于后殖民文学研究的语境中,探讨其独特价值和贡献。
- 张峰
- 关键词:后殖民记忆
- 斯里兰卡作家魏克拉马沁格汉译文本研究--从后殖民文学话语出发
- 2022年
- 马丁·魏克拉马沁格是斯里兰卡著名的小说家,受成长经历影响,其作品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饱含着对农村与农民的深情。《魏克拉马沁格短篇小说集》针对农民、小私有者与资产阶级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批判,其主题表达的复杂性值得剖析。同时,魏克拉马沁格作品中具有明显的后殖民主义文学特征,其汉译一方面体现了两国在后殖民时代进行反思与批判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思潮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 岳凯华何思奇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相关作者
- 尹锡南

- 作品数:130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南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梵语诗学 《舞论》 中印关系 梵语 泰戈尔
- 任一鸣

- 作品数:32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后殖民文学 后殖民 穆尔 民族语言 电视广告
- 邹威华

- 作品数:49被引量:221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斯图亚特·霍尔 文化霸权 伯明翰学派 文化 文化身份
- 伏珊

- 作品数:22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伯明翰学派 斯图亚特·霍尔 文化霸权 文化 文化身份
- 赵稀方

- 作品数:106被引量:36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香港文学 翻译 后殖民主义 小说 后殖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