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2篇“ 后囊膜破裂“的相关文章
- 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 2023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出现囊膜破裂)98例和观察组(出现囊膜破裂)22例,对其独立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展开探讨。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前段玻切手术、玻璃体积血、合并冠心病及晶状体核分级≥Ⅲ级为术后发生囊膜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观察组术前LogMAR视力值<0.1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冠心病、术前LogMAR视力值<0.1、晶状体核分级≥III、前段玻切手术和玻璃体积血都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前段玻切手术、玻璃体积血、合并冠心病及晶状体核分级≥Ⅲ级为术后发生囊膜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措施,以降低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的发生。
- 徐秋龙
- 关键词:白内障囊膜破裂
- 人工晶状体夹持技术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囊膜破裂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即前后节联合手术,是高效的手术方式,而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PCR)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术中并发症之一,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PCR,稳定、安全地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对于顺利完成后段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前后段联合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术中处理、以及IOL光学部夹持固定法植入IOL的手术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 叶鸿飞赵培泉
- 关键词: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患者发生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于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88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后囊膜破裂将其分为后囊膜破裂组51例(57眼)与后囊膜未破裂组137例(144眼)。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后囊膜破裂组年龄≥55岁的患者占比及有玻璃体手术史、有玻璃体积血、晶状体核分级Ⅳ级、术前视力<20/200的患眼占比均显著高于后囊膜未破裂组;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因变量,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有玻璃体手术史、有玻璃体积血、晶状体核分级Ⅳ级、术前视力<20/200均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1、2.462、2.686、2.418、1.852,均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5岁、有玻璃体手术史、有玻璃体积血、晶状体核分级Ⅳ级、术前视力<20/200,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筛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高危患者,并给予预防措施,以降低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风险。
- 朱广萍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视力
- 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探讨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0例白内障患者中有20例(1.00%)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组男性、术前视力<20/200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的年龄、青光眼史、糖尿病史、玻璃体积血、饮酒史、视网膜脱离手术史、高度近视眼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视力<20/200是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主要受性别、术前视力<20/200等因素影响,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降低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率。
- 郭慧敏樊冬生
-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 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山医大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00例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超声乳化术中是否发生后囊膜破裂分为未发生组(168例,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发生组(32例,发生后囊膜破裂)。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中合并冠心病、晶状体核分级≥Ⅲ级、合并玻璃体手术、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术前LogMAR视力值<0.1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术前LogMAR视力值<0.1、晶状体核分级≥Ⅲ级、有玻璃体手术、合并玻璃体积血均为影响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OR=3.108、3.374、3.501、3.725、2.659,均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术前LogMAR视力值<0.1、晶状体核分级≥Ⅲ级、合并玻璃体手术、合并玻璃体积血均为影响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防预措施,以降低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
- 桑万春张小平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
- 微创角膜小切口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或后囊膜破裂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创角膜小切口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或后囊膜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20眼)因不同原因晶状体半脱位或后囊膜破裂的患者,均采用微创角膜小切口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治疗。统计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性情况、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眼内晶体(IOL)位置,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没有出现晶状体残核/皮质掉入玻璃体腔;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仅1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瞳孔略变形,但位置居中,未见视力有所影响,未予治疗。所有患者人工晶体均为一期植入。术后患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0.37±0.34)(LogMAR视力)优于术前的(1.0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平均眼压(15.35±3.33)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术前的(18.35±2.7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大部分在术后3~7 d后逐渐好转,随访末期无角膜严重水肿及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充分散瞳后可见IOL光学中心部均位于瞳孔中央,无下沉、偏移、翻转等;无虹膜夹持出现,未见悬吊线外露及局部排斥反应出现。结论经微创角膜小切口人工晶状体单襻悬吊固定术治疗因不同原因晶状体半脱位或后囊膜破裂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视觉恢复,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徐嘉阳
-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后囊膜破裂
- 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C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并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晶状体PCR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16)与未发生(n=57)。仔细阅读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8.121(4.392~74.767)、18.700(4.829~72.417)、37.333(7.215~193.187),均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积极实施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的发生率。
- 胡然俞江徐晋刘晓娟杨芳
-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积血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最常见的威胁术后视力的并发症之一。PCR不仅影响手术进程如人工晶体植入,还会导致一系列术中、术后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情况(浅前房、前房过深、小瞳孔、白内障类型及核的硬度、假性剥脱综合征)、手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各种术中因素等。为了全面认识PCR,并降低临床上PCR的发生率,本文就其发生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张春建徐方吴晋晖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415例患者(5743只眼)资料,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10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PCR的480眼(4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全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糖皮质激素服用史、吸烟史、饮酒史)、眼科基本信息及眼科危险因素(视力、眼压、青光眼史、高度近视史、角膜病变史、葡萄膜炎病变史、白内障类型、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手术史)和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进行比较,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眼术前视力<20/200[89.2%(107/120)vs 58.1%(279/480)]、玻璃体积血[10.8%(13/120)vs 2.3%(11/480)]、玻璃体手术史[20.8%(25/120)vs 4.8%(23/48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11眼和459眼进行了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观察组Ⅰ~Ⅴ级者分别为9眼(8.1%)、11眼(9.9%)、10眼(9.0%)、46眼(41.4%)和35眼(31.5%),对照组Ⅰ~Ⅴ者分别为88眼(19.2%)、82眼(17.9%)、109眼(23.7%)、97眼(21.1%)和83眼(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ogMAR视力由术前2.11±0.98恢复到术后1.07±0.44(P<0.05),对照组由术前1.37±0.90恢复到术后0.72±0.37(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logMAR视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术前视力<20/200、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手术史和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
- 张春建吴晋晖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 可折叠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在处理后囊膜破裂中的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可折叠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在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出现后囊膜破裂的64例(64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33眼)和对照组。试验组行可折叠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对照组(31例31眼)行硬片式人工晶体双襻悬吊术。手术当天记录疼痛评分,并分别于术后1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记录术眼视力、眼压、前房反应、晶体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疼痛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术后第1天,两组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试验组前房反应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视力、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1例(3.03%)术后第1天出现前房积血,2例(6.06%)出现人工晶体轻度偏位;对照组1例患者(3.33%)术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未发现其余并发症。结论:改良折叠型人工晶体上方悬吊术是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谢田华谭澄烨殷丽姚勇
-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术超声乳化手术后囊膜
相关作者
- 章露易

- 作品数:17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巩膜 脑缺血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
- 黄经河

- 作品数:47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 叶舒

- 作品数:29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甲基丙烯酸甲酯 难治性青光眼 术中后囊膜破裂 鼻泪管阻塞
- 袁援生

- 作品数:204被引量:5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青光眼 视网膜 白内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功能
- 王祥群

- 作品数:26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白内障 超声乳化 晶状体 乳化 劈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