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5篇“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相关文章
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关节镜术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关节镜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均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术进行治疗。术观察组予以针刺及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于术前及术3、6、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于术1 d及2、4、8周测定膝关节肿胀值。结果:组内比较,2组术3、6、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各时间比较呈依次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2、4、8周肿胀值均低于术1 d,且各时间比较呈依次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3、6、12个月IKD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各时间比较呈依次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3、6、12个月VAS、IKD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2、4、8周膝关节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洗能够减轻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关节镜术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忠华徐永发周明龚礼
关键词:针刺中药熏洗关节镜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后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脱骨:关节镜治疗中的材料、植入物及内固定技术
2025年
背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脱骨的最佳手术技术仍值得商榷。随着关节镜手术的应用与成熟,它在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脱骨的诊疗中有很大前景。目的:综述关节镜技术在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脱骨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包括不同关节镜治疗方法、手术入路、胫骨隧道设计、缝合材料选择以及内固定植入物选择等。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及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23年11月,中文检索词为“后交叉韧带,十字韧带,脱骨,关节镜”;英文检索词为“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vulsion,fracture,tibia,arthroscopic,operation,fixation,treatment”。共纳入9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关节镜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来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脱骨。根据入路、缝合材料类型以及用于缝合的入路和胫骨隧道数量等不同,关节镜技术可以分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自体移植物增强重建、关节镜下多交叉带缝合桥固定、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固定以及关节镜下直接前缝合悬吊固定等几类。在各种研究中,常用的临床结果评估指标包括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及KT-2000关节测量仪差等,研究显示关节镜手术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检测结果较术前显著改善,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关节镜手术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接受关节镜技术治疗的各类交叉韧带胫骨附着脱骨患者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创伤性关节炎、神经血管损伤、围手术期伤口感染、血栓形成以及骨不愈合等。
余铭王文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手术内固定
关节镜下“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
202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联合微孔钢板“三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的临床资料,骨分型均为Meyers-McKeeverⅢ型,且骨块直径>10 mm,均行关节镜下“8”字缝线联合微孔钢板“三固定”术治疗。记录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7.44±8.66)min,术中出血量(37.84±5.58)mL,术引流量(72.68±7.61)mL,住院时间(8.00±1.89)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5个月,平均(20.34±3.57)个月。骨愈合时间65~90 d,平均(74.96±6.53)d。术3个月及6个月复查膝关节侧位片示骨块均愈合,内植物无松动。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而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8”字缝线联合微孔钢板“三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大骨块(直径>10 mm)脱骨,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龚礼周明侯慧铭邹文范少勇胡梁深
关键词: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后交叉韧带关节镜手术缝线
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对骨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关节恢复情况、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30例,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和关节镜组(30例,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两组患者术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与术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与术7 d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更短;与术前比,术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均升高,且关节镜组均较传统组更高;与术前比,术7 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关节镜组均较传统组更低;关节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
蒋睿徐长明
关键词:关节镜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下带袢钛板悬吊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袢钛板悬吊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脱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带袢钛板悬吊固定治疗的52例(52膝)PCL胫骨脱骨患者临床资料。男29例,女23例;年龄19~66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运动伤17例,摔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9 d,平均13.3 d。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30例,Ⅲ型22例。患者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21.3±6.7)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20.7±5.8)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3±0.7)分;膝关节活动度(41.73±3.17)°。基于术前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骨块长径13~25 mm,平均18.1 mm。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骨愈合情况,采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6~81 min,平均56.2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0.1个月。术中发生脱骨块医源性骨4例;术发生膝关节积液2例,膝前痛1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3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均达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术1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均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33.44±4.17)°、Lysholm评分(93.6±3.1)分、IKDC评分(93.4±2.5)分、VAS评分(1.0±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带袢钛板悬吊固定治疗PCL胫骨脱骨操作简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万丰汪松王远文耿傲唐金龙李浩郑伟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悬吊固定关节镜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重建术中医特色康复及护理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6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入选患者均行重建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指标、满意度差异,并比较2组护理前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术指标相比,观察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幅度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康复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状况,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可推广使用。
李冉于小普王新玲马雪颜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重建手术疼痛评分
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23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通过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PCL)胫骨脱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采用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PCL胫骨脱骨的2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切口情况及骨复位和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通过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获得平均13.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 ml。所有切口均正常愈合,无并发症。本组术1~3天、3个月、6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骨均复位良好,无复位丢失,骨线术3个月时模糊,6个月时基本消失。术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22.7±8.2)°,较术前(71.9±16.1)°明显改善;术6个月Lysholm评分为(91.3±7.4)分,较术前(51.2±12.6)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PCL胫骨脱骨具有显露快速、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腘窝组织及血管神经扰动小、并发症少等优,患者恢复快,功能良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张磊李昊陈峰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骨折小切口
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关节镜手术围术期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关节镜手术围术期中的实际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72例2021年8月-202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6例)采取围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和75.00%,前者明显高于者;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骨愈合时间及术疼痛评分分别为(91.31±6.67)分、(95.64±5.11)d、(4.89±0.80)分,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复位优良率为86.11%和61.11%,前者明显高于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的护理中,患者认知能力相对较高,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较好,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措施实施,优化护理质量,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手术带来的疼痛,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参考。
赵鸥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手术围术期个性化护理
关节镜下外排锚钉固定和小切口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外排锚钉内固定和小切口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9~57岁,平均(34.89±11.26)岁。19例采用关节镜下外排锚钉内固定治疗(A组),23例采用小切口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侧、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和骨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94.74±13.38)min显著长于B组(61.74±10.07)min(P<0.05)。患者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6±2.27)个月。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前两组患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各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的治疗,关节镜下外排锚钉内固定和小切口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避免内固定物断裂相关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等优势。
邓永张季永赵平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螺钉关节镜
克氏针内固定术与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脱骨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探究克氏针内固定术与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脱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112例PCL胫骨脱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PUSHLCOK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1年,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1年,研究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6%、11.48%,相较于对照组的8.20%、6.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1年,研究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9.84%,低于对照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相较于对照组的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L胫骨脱骨患者采用PUSHLCOK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程度,利于提高关节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安全性。
孙刚和康然张金玲
关键词:撕脱骨折胫骨止点后交叉韧带克氏针内固定术

相关作者

刘飞
作品数:55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可吸收 隧道
陈崇民
作品数:100被引量:256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市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孙惠清
作品数:73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关节镜 胫骨骨折 后交叉韧带
张云庆
作品数:150被引量:609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胫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骨折
米琨
作品数:153被引量:5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关节镜 关节镜下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外科手术 关节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