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2篇“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相关文章
-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现状
- 2024年
- 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时,与上颌窦底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治疗周期较短,但是手术视野和提升高度受限,容易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亦或剥离不足,因此传统观念里内提升仅适用于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轻度不足的病例。随着外科器械的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研究者们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案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夏海斌徐珺怡
- 关键词:牙种植
-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黏骨膜穿孔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分析对比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穿孔与否对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并使用CAS-KIT工具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32例患者共计38个种植位点,对比分析窦底黏膜穿孔组与未穿孔组患者的术后主观感受、术后即刻、术后4个月及修复后影像学表现。结果:32例患者通过使用CAS-KIT工具提升上颌窦黏膜并成功同期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发现8例患者黏骨膜穿孔,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肿痛或感染等不适反应,术后4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发现上颌窦提升后形成新骨改建,修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均存留无松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两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有无发生穿孔,种植体早期成功率均较高。
- 许悦张鹏李建虎程政周秦
- 关键词:种植体
-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3年
- 探讨在上颌窦内提升手术中,采用不值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2年5月间就诊的28例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14例,参照组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研究组在手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对比两组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种植体近、远中面骨增量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12周的骨密度(138.98±22.65)Hu、(265.45±21.85)Hu低于参照组(381.46±21.78)Hu、(402.65±29.64)Hu,(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半年骨密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25.13±3.69)分钟短于参照组(38.96±6.12)分钟,研究组的手术费用(8478.85±652.52)元低于参照组(9278.89±611.87)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23%)与参照组(29.03%)相比,术后并发症(粘膜穿孔及窦腔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时植入种植体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它的成本更低,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 李跃智
-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体骨密度
- 全面性护理对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围术期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总结3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用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围术期全面性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手术室实施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全面性护理,包括护理配合、健康宣教、术后随访等方面,术前行细致化心理护理,缓解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熟练配合,准确传递器械及钻针,协助安装液压装置,及时调节钻速及扭力;术后关注感染及出血情况,指导合理饮食、规范用药,进行口腔卫生干预,及时随访并协助建立家庭支持体系。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术后反应较轻,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认为手术舒适感较高。结论 围术期进行合理的全面性护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 吴钰婷谢玲玲
- 关键词:口腔种植
- 2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比较2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上颌后牙区种植、骨量不足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放置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实验组放置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骨增量、骨密度等情况,统计2组术后种植体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24个月的种植体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种植体牙槽骨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2个月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放置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可改善术后骨代谢,增强种植体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
- 刘芳李振谢小飞路晓淼张容秀徐丽张凯
- 关键词:植骨材料种植体
-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植骨与否对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植骨与否对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与否分为对照组(30例,不给予植骨)与研究组(30例,给予植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种植修复1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种植体稳定性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相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窦底新骨形成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剩余骨高度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提升高度高于对照组的提升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与同期植入种植体联合治疗后,是否植骨对种植体留存率、稳定性影响不大;相比不植骨,植骨后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剩余骨高度、提升高度,促进窦底吸收新骨的形成,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刘鹏飞辛璐张波
- 关键词:同期植入种植体
- 煅烧骨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效果研究
- 2021年
- 比较在上颌窦提升术中骼瑞煅烧小牛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与采用BIo-oss小牛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在术后骨增量、骨密度以及种植体稳定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大连美尔口腔上颌后牙缺失拟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58例,将其按照平行对照实验随机方法分为骼瑞组和BIo-oss组(提升种植后分别放置煅烧骨粉或部分混合自体骨),各29例.术后6个月通过拍摄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对成骨情况以及种植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共有1个上颌窦膜发生穿孔(骼瑞组1个,BIo-oss组0个),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创口裂开、血肿、水肿等,随访期间种植体未发生松动.术后6个月骼瑞组平均骨增量、平均骨密度与BIo-oss组无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骨增量以及骨密度方面,两种骨粉无明显区别,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贾天鹰李辉徐奥翔
- 关键词:煅烧骨上颌窦提升异种骨冻干骨
- 上颌窦外提升术放置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放置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与采用无植骨帐篷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在术后骨增量、骨密度以及种植体稳定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的80例上颌后牙缺失拟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将其按照平行对照实验随机方法分为纳米组(放置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和帐篷组(采用无植骨帐篷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各40例。术后6个月通过拍摄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对成骨情况以及种植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共有3个上颌窦膜发生穿孔(帐篷组2个,纳米组1个),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创口裂开、血肿、水肿等,随访期间种植体未发生松动。术后6个月纳米组平均骨增量、平均骨密度高于帐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种植体稳定性方面,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而在术后骨增量以及骨密度方面,放置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优于无植骨帐篷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迟增鹏宋玉波李文健王少如赵开杨杰王莹童磊王奇民韩红钰陈正岗
- 关键词:生物材料植骨上颌窦外提升种植学
- 上颌后牙区不同剩余骨高度行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不同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t,RBH)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以及术中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剩余骨高度不足患者38例,根据不同的RBH以及术中是否应用CGF将38例患者分为四组。A组:3 mm≤RBH<5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7例。B组:3 mm≤RBH<5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CGF后同期植入种植体9例。C组:5 mm≤RBH<8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12例。D组:5 mm≤RBH<8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CGF后同期植入种植体10例。种植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复查CBCT检查种植体颈缘骨水平变化,窦底提升后骨高度变化,种植体骨结合及新骨形成的情况,有无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及修复体的稳定性,种植义齿的并发症。结果38例病例无上颌窦炎症反应及上颌窦黏膜穿孔,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永久修复后种植体及修复体稳定,术后一年种植体颈缘骨水平稳定。A、B组间,C、D组间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的平均值在术后4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C、D组间在术后以及随访的24个月内的上颌窦底骨提升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用CGF组窦底骨提升量分别高于A组、C组。结论在3 mm≤RBH<8 mm时,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后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在术中应用CGF可促进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后新骨形成,加快骨结合,有效增加窦底骨高度,增强种植体稳定性。
- 田菊忠许琛徐青峰
- 脉冲式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与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治疗模式处理不同深度天然牙三壁骨缺损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种植同期联合应用脉冲式掺饵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处理天然牙三壁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颗牙缺失伴天然牙近缺隙侧三壁骨缺损患者30例,按照垂直骨缺损深度分为组1和组2。两组均使用EDTA+Er:YAG激光联合应用处理天然牙暴露根面+同期种植+骨增量术,术后10 d行软组织愈合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6月骨高度变化量以及修复后6月边缘骨吸收量,修复后6个月随访记录并比较天然牙的临床指标,包括邻牙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龈沟出血指数(SBI),比较两组天然牙保留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结果组1一期愈合率为92.31%,组2一期愈合率为82.35%,组1一期愈合率高于组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组1和组2的骨高度量变化量分别为(2.85±1.81)、(4.92±2.22)mm,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边缘骨吸收量变化量为(0.70±0.32)、(1.25±0.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月,两组临床指标(PD、CAL、S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天然牙保留率分别为100%、94.12%,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结论联合应用EDTA+Er:YAG激光处理不同深度天然牙三壁骨缺损同期种植病例均取得较好骨增量效果,且在组2骨增量效果优于组1。通过上述联合治疗以及同期植入种植体,将不同深度的三壁骨缺损均转化为有利于成骨的三维空间形态,恢复类似的牙周再附着效果,从而获得较好天然牙保留率、种植体存留率。
- 把丽根·伯拉提汉林志辉满毅
- 关键词:骨下袋牙周再生骨增量骨缺损
相关作者
- 徐欣

- 作品数:273被引量:5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口腔种植 种植体 牙种植 牙周病 牙种植体
- 徐淑兰

- 作品数:97被引量:4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 骨高度 引导骨再生 骨移植
- 周磊

- 作品数:309被引量:1,21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 牙种植体 辛伐他汀 引导骨再生
- 黄建生

- 作品数:153被引量:76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 牙种植体 种植义齿 上颌窦
- 吴王喜

- 作品数:51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 骨高度 上颌窦外提升 拔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