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篇“ 叶赛宁诗歌“的相关文章
- 哀伤之下的温暖底色——叶赛宁诗歌《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的艺术特色
- 2024年
- 抒情诗《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1921)是叶赛宁精神危机初期的代表作,该文拟从音韵色彩、布局谋篇、抒情言志、文本间联系四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理念,发掘诗歌的艺术内涵。诗歌以抒情之“我”为话语主体,立足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维度,诠释了春天与秋天、青春与苍老(心灵苍老)、生与死的对立主题。全诗音韵和谐优美,主题鲜明突出,抒情之“我”经历了自我安慰、不满现状、追忆青春、妥协祝愿的心绪转变,在哀伤的基调下铺陈了温暖的底色,以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诗人的创作灵感源于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1842),所成之诗又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生活的故事》(1945—1963)、路遥《平凡的世界》(1986)中留有印记,足见诗歌隽永的艺术魅力。
- 王晓婷
- 关键词:叶赛宁
-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 2023年
-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 姬晨卉
- 关键词:天人合一叶赛宁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 海子与叶赛宁诗歌中的“恋地情结”
- 2022年
- 在中国“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海子和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歌作品中都体现着深厚的“恋地情结”,二人在诗歌意象、“城乡冲突”主题和精神层面的终极指归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二人诗作中的“恋地情结”有助于理解作品背后的美学意蕴和哲学内涵,并能为以“乡土”为主题的比较诗学提供理论层面的借鉴作用。
- 赵栋梁
- 关键词:叶赛宁诗歌
- 译者漫谈叶赛宁诗歌的赏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白桦树是俄罗斯的象征性意象之一。早在19世纪,杰出的俄罗斯纯艺术派诗人费特就写过一首以白桦命题的抒情诗。叶赛宁在20世纪初写的这首《白桦》,虽然源于前辈诗人,但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可以从叶赛宁的自述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他说:"阅读我的诗的读者应该主要关注其中的抒情感和形象性——意象,并非我个人的臆造,只不过是我将它们发扬光大,并使之成为我个人诗歌创作的基石。
- 顾蕴璞
- 关键词:叶赛宁象征性意象白桦树形象性
- 叶赛宁诗歌中的乡村书写研究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сенин)(1895—1925),是20世纪俄罗斯引以为傲的诗人、苏联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短暂坎坷的一生中,诗人创作出三百多首诗歌,其中以乡村、...
- 王铃
- 关键词:叶赛宁乡村书写还乡
- 叶赛宁诗歌的自然主题与人生悲剧被引量:1
- 2020年
- 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化的社会背景,探索诗人自然意识的变化、意象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内心的冲突,了解诗人的思想、心中的渴望,以及思想意识中的哀怨,揭示诗人人生悲剧的根源是时代变迁导致的思想矛盾。
- 张伟杨景
- 关键词:叶赛宁自然意识意象主义哀怨
- 从叶赛宁诗歌的汉译看汉俄颜色词的对比 ——兼谈俄语颜色词的汉译
-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身边所有的物体都有具体的颜色,这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可见的部分,而最有趣的、最重要的现象往往发生在看不到的世界:在我们的文化中和在内心世界中。文化属于各个民族,反映一群人的传统和知觉。相反,...
- 卡娜(POPRITKINA KIRA)
- 关键词:颜色词翻译叶赛宁诗歌
- 文献传递
- 海子与叶赛宁诗歌经典文本审美比较
- 2017年
- 海子与叶赛宁同为来自乡村的诗人。但是在各种诗歌体式上,叶赛宁的诗歌更加具有写实主义特色的细节描写、细致的情感抒发等特征;而海子的诗歌特征则是在意象的使用与组合上,经常具有跳跃、省略、不连贯、意指不明晰等特点。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写作个性及时代的原因,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风尚的不同。
- 王珉赵凯
- 关键词:叶赛宁诗歌经典审美比较
- 悼念一棵枫树——浅析叶赛宁诗歌《我凋零的枫树啊,挂满冰花的枫树……》
- 2017年
- 天才诗人叶赛宁在诗歌创作中惯用意象主义表现手法,崇尚天人合一。《我凋零的枫树啊,挂满冰花的枫树……》是一首有着浓厚"叶赛宁气质"的诗歌。全诗通过那"凋零的枫树"、"暴风雪"、"柳树"、"青松"、"小白桦"等一连串不断跳动的音符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婉转悠扬而又阴郁悲凉的哀歌。
- 王开源
- 关键词:叶赛宁枫树
- 叶赛宁诗歌的意象艺术
- 叶赛宁最终走向现实主义的过程中是经历过意象主义的,他以自己特有的比喻、暗示和象征开拓了诗歌意象的新空间。本文侧重从叶赛宁的意象主义创作实践角度探讨他新颖的主导意象类型及其象征意蕴。
- 纪薇
- 关键词:叶赛宁意象主义象征意蕴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纪薇

-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主义 意象艺术 叶赛宁诗歌 叶赛宁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 赵凯

- 作品数:43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老舍作品 悲剧 美学品格 悲剧意味
- 雷海霞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俄语教学 俄语专业 情景模拟 情景教学法 情景
- 刘伟

-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诗歌 华兹华斯 叶赛宁 陶渊明 《红楼梦》
- 周卫忠

- 作品数:2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民族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色彩 叶赛宁诗歌 叶赛宁 诗歌 《罗摩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