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叶肢介化石“的相关文章
叶肢介化石
陈丕基
关键词:介甲目古动物学化石
一块含叶肢介化石的黄蜡石
2022年
黄蜡石是一种观赏石,表皮蜡质,有包浆感。其原岩为硅质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玉髓,即隐晶质二氧化硅。黄蜡石硬度较大,摩氏硬度可达7左右。由于铁氧化物的浸染使黄蜡石呈现出不同的黄色,甚至浅红色。而锰氧化物沿微隙渗透则形成了黑色的草花纹。
黄迪颖沈炎彬刘琦方艳连信能
关键词:黄蜡石锰氧化物铁氧化物隐晶质观赏石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白垩系下沟组叶肢介化石的发现及古生态与古环境被引量:2
2020年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红山湾白垩纪单型盆地是张掖-民乐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缺乏可靠的生物地层和古生态与古环境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叶肢介化石,包括1个种和3个未定种:Eosestheria ovate、E.sp.。结合首次发现的大古植物化石Claophlebis、Podozamites、微古植物化石和前人同位素测年结果,认为地质公园红山湾一带成景地层属于Aptian阶,应为Aptian中晚期。通过对叶肢介个体8个特征参数进行测量,运用PAST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按照生态系统,结合发现的大古、微古植物化石,将早白垩世红山湾盆地划分为陆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对沉积盆地古生态与古环境进行了恢复与重建。
仲新孙新春辜平阳李小强刘莎刘晔
关键词:叶肢介化石
牛绍武研究的部分叶肢介化石模式标本移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模式标本库
2020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牛绍武研究员自1983年起发表文章描述了大量有关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叶肢介化石(如卢进才等,2018;牛绍武,1983,1984,1985,2008;牛绍武等,2002,2003,2005,2010;牛绍武、田树刚,2008;田树刚等,2004,2008;牛绍武、辛后田,2017;张文堂等,1987),这些叶肢介化石模式标本原保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现称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李罡
关键词:地质调查叶肢介化石模式标本
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发现晚白垩世嫩江组叶肢介化石被引量:2
2019年
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高力板镇西南首次发现晚白垩世叶肢介化石4属6种,包括:Estherites(Euestherites)cf.pulcherrimus Zhang et Chen、Estherites(Euestherites)sp.、Estherites sp.、Halysestheria biformis Zhang et Chen、Glyptostracus sp.、Dictyestheria sp.,确定这套地层为嫩江组.该地区嫩江组的发现,为建立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地层系列奠定了基础,为下一步开展松辽盆地油气地质调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德军张健苏飞郑月娟陈树旺张海华黄欣张渝金
关键词: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嫩江组叶肢介
陕西渭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叶肢介化石及其地层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陆相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对全面认识该时期全球性重大生物与环境突变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陕西渭北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石川河剖面和后周公庙剖面的叶肢介化石进行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恢复了叶肢介化石的面貌和组合特征,从而利用叶肢介化石组合来进行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其中,石川河剖面共产出叶肢介化石4属8种,后周公庙剖面共产出叶肢介化石2属3种.据此,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叶肢介化石由老到新可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是晚二叠世晚期的Pseudestheria minutaPseudestheria xinjiangensis组合,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的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opsis vilujensis组合和早三叠世早期的Magniestheria subcircularis-Cornia germari组合,并且通过这些叶肢介化石组合可以大致建立不同沉积区之间的生物地层对比关系.另外,两条剖面上都存在叶肢介化石与海相化石同层产出的现象,认为通过研究陕西渭北地区由于多期次海泛事件所导致的海、陆混合生物群,有望建立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该地区与海相地层的生物地层对比关系.
楚道亮缪雪吴玉样郭文伟舒文超童金南
关键词:叶肢介化石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学
南澜沧江带中三叠世叶肢介化石的发现及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三叠纪火山-沉积岩是南澜沧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缺乏可靠的生物地层学研究.首次报道了该地区忙怀组叶肢介化石,包括3个种和1个未定种:Euestheria minuta、Euestheria yipinglangensis、Euestheria dazuensis和Euestheria sp..对保存较好的叶肢介个体进行了8个特征参数的测量,并对叶肢介化石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描述.将获得的壳体长度和宽度进行压轴回归(RMA)线性拟合,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简单线性测量数据主成分分析和壳体轮廓傅里叶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E.minuta、E.sp.、E.yipinglangensis和E.dazuensis有较大程度的种内变化.结合化石组合和同位素测年结果,认为南澜沧江带忙怀组上部时代已延伸至中三叠世拉丁期.
罗亮王冬兵楚道亮吴庆杰李开成
关键词:叶肢介化石形态分析南澜沧江带古生物学
滇西南忙怀组时代的限定:基于叶肢介化石和锆石U-Pb年龄被引量:3
2018年
1研究目的(Objective)滇西云县—景洪一带广泛分布的火山地层是古特提斯构造域南澜沧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代的准确限定对理解古特提斯大洋俯冲、闭合以及陆内造山等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区域上对该套火山地层的时代和岩石地层划分仍存在争议。前人在限定该火山地层时代时,多是利用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而未对其上下层位的沉积岩开展生物地层研究,致使该套火山岩及其赋存地层因长期缺乏有效的生物地层证据而争议不断。为此本研究将高精度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与叶肢介生物地层学研究相结合,以期准确限定该火山地层时代。
罗亮王冬兵楚道亮王宇罗波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叶肢介化石滇西南火山地层特提斯构造域岩石地层划分
冀北滦平盆地九佛堂组—沙海组叶肢介化石的发现与陆相建阶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
2018年
2007—2008年,在滦平县西瓜园东滦河南岸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与西瓜园组连续的直接接触关系,其后,又在滦平以西巴克什营至滦平公路鹞子梁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鹞子梁砾岩,并向西追索到拉海沟北的得胜岭北山,九佛堂组剖面就是从得胜岭北山鹞子梁砾岩底部开始向北测制。在滦平县以西的山湾、杨树沟、小乔木沟、德胜岭等地都采到了叶肢介化石,特别是在该组下部采集到了阜新东方叶肢介和九佛堂东方叶肢介;顶部采集到了沙海组的典型分子延吉叶肢介属的几个种,证明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之上、阜新组(青石砬组)之下确有九佛堂组—沙海组,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滦平盆地"大西瓜园组"或"大九佛堂组"的争论。至此,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初步建立起来。结合滦平盆地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结合前人资料,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自下而上拟初步建立三宝营阶(土城子阶)、榆树下阶(大北沟阶)、张家沟阶(原大店子组)、李营阶(义县阶)、鹞子梁阶(九佛堂阶)-清河门阶(沙海阶)、海州阶和"孙家湾阶",以供今后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时参考。
牛绍武辛后田
关键词:叶肢介化石九佛堂组沙海组滦平盆地
华蓥山中侏罗统沙溪庙组页岩叶肢介化石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华蓥山地区的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沙溪庙组页岩中有一叶肢介化石富集层"叶肢介页岩"。叶肢介化石一般出现在陆相地层中,由于它数量多、演化快、分布广泛,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和邻近地区中生代非海相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叶肢介化石形态功能和现代叶肢介生活环境的分析和华蓥山地区叶肢介埋藏情况的研究,对其在中侏罗统的古环境进行了重塑,该文着重论述了叶肢介的演变和古环境的变化以及古环境变化对"叶肢介页岩"形成的影响。
周志鸿朱章雄杨圳唐望才余继
关键词:化石古环境中侏罗统

相关作者

刘淑文
作品数:12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叶肢介化石 叶肢介 三叠纪 化石 三叠系
牛绍武
作品数:47被引量:27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滦平盆地 叶肢介 叶肢介化石 陆相 新元古代
王思恩
作品数:31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叶肢介 生物地层学 晚侏罗世 新疆准噶尔盆地 叶肢介化石
陈丕基
作品数:35被引量:40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叶肢介 白垩系 白垩纪 地层 叶肢介化石
李罡
作品数:43被引量:27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叶肢介 白垩系 白垩纪 南雄盆地 晚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