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2篇“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右室流出间隔的定位可撕开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右室流出间隔的定位可撕开鞘,涉及介入手术用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鞘管、内管、导丝,所述内管套设于所述鞘管内,所述导丝套设于所述内管内,所述鞘管包括直管、大弯和小弯,所述大弯的一端与直管...
梁东农树雄
文献传递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流出间隔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行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流出间隔起搏患者起搏参数、心电图、心功能、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
裴苗苗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功能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右室流出间隔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间隔起搏和右室心尖起搏的植入技术参数和心电图的变化,以及间隔起搏1年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80例,30例行右室心尖被动电极植入(被动电极组),50例行右室流出间隔主动螺旋电极植入(主动电极组),两组在植入时间、曝光时间、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及间隔起搏1年后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变化。结果 主动电极组较被动电极组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长[(20.00 ± 3.48)min比(15.00 ± 2.67)min、(9.45 ± 3.48)min比(6.78 ± 2.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动电极组QRS时限及QTc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短[(0.119 2 ± 0.042 1)s比(0.142 3 ± 0.032 4)s、(0.403 5 ± 0.026 8)s比(0.442 7 ± 0.054 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主动电极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右室流出间隔主动螺旋电极间隔起搏较被动电极心尖起搏更加符合生理性起搏,是较为理想的起搏位。
王建飞张晓红周跟东程鹏
关键词:间隔部起搏
右室流出间隔起搏与心尖起搏对患者远期影响的对比
目的:对比右室流出间隔起搏和右室心尖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生存、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等方面的远期影响是否真正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改进对不同起搏位点远期影响的认识,为指导临床选择优势的起搏位点提供长期临床证据支持.  ...
周欣蓓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生存率心脏结构
右室流出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起搏(RVA)与右室流出(RVOT)间隔起搏对左室和左房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更接近生理的起搏位置。方法选择具备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间隔起搏组(试验组62例),右心室心尖起搏组(对照组58例),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左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间的差异;左房功能指标最大左房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测量(LAVmin)、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测量、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的差异;起搏QRS波宽度差异及起搏器植入前后P波离散度(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差异。结果 RVA组与RVOT组患者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均较植入前时限有明显延长,但RVA组延长的程度更大(P<0.01);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RVA组LVEF、FS较植入前降低,LVEDD较植入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RVOT组差异显著(P<0.01)。而RVOT组,植入后与植入前相比,上述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RVOT组左心房客积参数LAVp、LAVmin、LAVmax较RVA组显著缩小(P<0.01),LATEF和LAAEF较术前均有提高,但RVOT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的Pd及P_(mxax)均高于术前,但RVOT组术后显著低于RVA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出间隔起搏由于起搏位置更接近房室结水平,使双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更接近于生理,从而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杨肖平江朔晨焦鹏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心尖部起搏螺旋电极
RT3D-STI对右室流出间隔和心尖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对右室流出间隔和心尖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间隔起搏组(对照组)34例,心尖起搏组(观察组)3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RT3D-STI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NT-pro BNP、EF、GLS、GCS、GRS以及GAS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F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GLS、GCS、GRS以及G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T3D-STI对右室流出间隔和心尖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显著,数据表明,选择右室流出间隔起搏为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芳邹坤香黄秀婷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心尖部左室收缩功能
右室流出间隔与心尖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右室流出间隔与心尖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安装DDD起搏器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右室心尖(RVA)组,一组是右室流出间隔(RVS)组,比较两组起搏进行置入时以及术后3个月的起搏参数与左室射血(LVEF)分数。结果 RVA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与RVS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导线阻抗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的术后QRS波时(154.9±15.84)明显高于RVS组的术后QRS波时(124.1±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VS组的LVEF分数(0.56±0.03)明显高于RVA组的LVEF分数(0.51±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流出间隔对心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心尖起搏,并且安全可靠。
钱剑峰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心尖部起搏心功能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间隔和心尖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间隔和心尖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间隔(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间隔和心尖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心尖部左室收缩功能
右室流出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对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比较
2016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right ventricularapex,RVA)起搏和右心室流出(right ventfieular outflow trace,RVOT)间隔起搏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将80例符合缓慢型心律失常需要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并且原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RVA起搏和RVOT间隔起搏两组;②分析和比较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两组右心室电极导线心室起搏比率、电极阻抗、起搏阈值;③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心电图标准Ⅱ导联QRS宽度;④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心排指数(c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观察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与RVOT间隔起搏组相比,RVA组心电图标准Ⅱ导联QRS波更宽(173.80±5.42vs118.35±3.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前2组LVEF、Tei、CI、E/A和dp/dt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RVA起搏组LVEF、Tei、CI、E/A和dp/dtmax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25±5.34vs54.10±4.53;0.46±0.04vs0.49±0.04;2.86±0.54vs2.48±0.43;1.72±0.60vs1.24±0.43;1701.93±53.46vs1800.55±58.00)。与术前相比,RVO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27±4.39vs59.10±4.35;0.45±0.03vs0.44±0.05;2.88±0.39vs2.79±0.42;1.73±0.49vs1.71±0.49;1697.33±62.99vs1706.45±63.07)。结论对于原有心功能不全且需要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与RVA起搏相比,RVOT间隔起搏更接近生理性左心室与右心室电一机械收缩活动,能避免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是一种较理想的起搏位。
蔡金明林国立吴国盛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
右室流出间隔起搏QRS时限对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比较
2016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e,RVOT)间隔起搏QRS波时限对缓慢型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右心室间隔起搏治疗,心室起搏比例均大于90%,并且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按患者起搏时QRS波时限(paced QRS duration,p QRSd)分为两组,QRS波时限<180 ms的为A组(n=26),起搏时QRS波时限≥180 ms的为B组(n=26)。测量并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和术后3个月两个不同时期的血浆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参数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的NT-pro-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的NT-pro-BNP、LVEDD、LVESD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B组的LVEF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置入时、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起搏阀值、导线阻抗、R波高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并且需要安装心脏永起搏器的患者,RVOT间隔起搏QRS波时限和术后心功能密切相关,p QRSd越宽,心功能越差。
蔡金明林国立吴国盛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右室流出道QRS波时限

相关作者

刘庆军
作品数:37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起搏 右室心尖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潘文
作品数:24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起搏 右室心尖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心肌重构
钱剑峰
作品数:29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起搏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右室心尖部 心肌重构
刘峰
作品数:20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脏起搏 右室心尖部 冠心病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孙建辉
作品数:116被引量:386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