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95篇“ 可溶性黏附分子“的相关文章
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辅助性T细胞17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及其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 ICAM-1)、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及其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分为重度粘连组(32例)和非重度粘连组(58例);另选同期的90例健康体检女性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s ICAM-1、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外周血Th17水平,计算SII,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 ICAM-1、Th17、SII与重度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的关系,比较重度粘连组与非重度粘连组术后血清AMH、FSH、LH、E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s ICAM-1、Th17、SII与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 ICAM-1、外周血Th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II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粘连组血清s ICAM-1、外周血Th17水平均高于非重度粘连组,SII大于非重度粘连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 ICAM-1、Th17、SII均是重度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重度粘连组术后血清AMH、E2水平均低于非重度粘连组,FSH、LH水平均高于非重度粘连组,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s ICAM-1、Th17、SII与术后AMH、E2均呈负相关(P<0.05),与FSH、LH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 ICAM-1、Th17、SII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呈正性关联,有助于反映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王玮玮阁慧娟马金枝郭亚琼周艳菲祝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辅助性T细胞17卵巢储备功能
观察酒精性肝病患者应用枳葛口服液+多烯磷脂酰胆碱的疗效及对瘦素(LEP)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1)水平的影响
2022年
观察枳葛口服液+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瘦素(LEP)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酒精性肝病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B(n30,予枳葛口服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研究起止2020年6月-2022年6月。结果 临床疗效B组(96.67%)高于A组(80.00%),对比(x24.043,P<0.05)。血清LEP与sVCAM-1指标水平B组(1.35±0.31ng/mL、429.38±25.59ng/mL)均低于A组(1.54±0.39ng/mL、565.84±30.97ng/mL),对比(t2.088、18.604,P均<0.05)。肝功能ALT、AST、ALP及GGT指标水平B组(34.12±4.27U/L、29.38±5.91U/L、47.38±5.61U/L、41.11±5.33U/L)均低于A组(41.74±5.69U/L、38.84±5.97U/L、57.21±5.47U/L、49.01±6.47U/L),对比(t5.866、6.168、6.871、5.161,P均<0.05)。结论 枳葛口服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有效降低人体血清LEP与sVCAM-1指标水平,并促使肝功能得到改善与修复,最终积极影响疾病预后,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张丹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瘦素
新生儿肺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观察与研究新生儿肺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5例新生儿肺炎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5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查两组新生儿的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新生儿、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分类新生儿的检测结果,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新生儿肺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与分类新生儿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与新生儿肺炎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显著异常,且严重程度与分类对其表达均有影响,可作为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监测指标。
彭立高淑强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收治的56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56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并将观察组中不同类型、发病时间及分期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研究指标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早产儿高于足月儿,早发型高于晚发型,急性期高于恢复期;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研究指标均与新生儿败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可溶性黏附分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类型、发病时间及分期患儿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指标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败血症新生儿上述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董淑红刘艳薇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CD6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溶性黏附分子新生儿败血症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19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n=83,普通慢性乙肝患者)、重症乙肝组(n=36,重症乙肝患者),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P-selectin、ICAM-1以及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肝功能指标(AST、ALT、TP、TBil)、肝纤维化指标(CⅣ、HA、LN)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selectin、ICAM-1含量与上述病情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慢性乙肝组、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中P-selectin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ICAM-1的含量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病情加重P-selectin、ICAM-1血清含量改变加剧。慢性乙肝组、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更高;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中AST、ALT、TBil的水平高于慢性乙肝组、正常对照组,TP的水平低于慢性乙肝组、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中CⅣ、HA、LN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症乙肝组患者血清CⅣ、HA、LN含量更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P-selectin、ICAM-1含量与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均直接相关。结论:P-selectin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含量异常增高,而ICAM-1含量异常下降,其具体血清含量可用于衡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陈曦胡冬吴丹庄利东陈刚
关键词:慢性乙肝P-SELECTINICAM-1HBV-DNA
无症状中低风险人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特征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无症状中低风险人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特征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相关性,评价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对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行CCTA检查的无症状患者400例,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4种黏附分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检测。根据斑块成分分为高风险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高风险斑块组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升高;sVCAM-1和sP-Selectin组间分布无差异(P=0.772和0.23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131,P=0.019)、年龄(OR=1.053,P=0.002)、高血脂病史(OR=1.960,P=0.022)、载脂蛋白B(apoB)(OR=2.896,P=0.004)及sE-Selectin(OR=1.975,P=0.008)是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sE-Selectin最佳截断点为73.14 ng/ml,敏感度55.3%,特异度78.3%,阳性预测值(PV+)71.8%,阴性预测值(PV-)64.4%。结论在无症状中低风险人群中,sE-Selectin是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独立预测因素。监测外周血sE-Selectin水平可在无症状中低风险人群CTA检查前的筛查中起到一定作用。
甘露颜光涛贾兴旺杨立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E选择素
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46例,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1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毒炽盛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2项指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狼疮活动积分及ESR以热毒炽盛型最高,依次为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热毒炽盛型及脾肾阳虚型补体C3滴度显著低于肝肾阴虚型(P<0.05);SICAM-1与SVCAM-1两种分子间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狼疮积分、ERS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定SLE活动的重要指标,检测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辅助指标。
甄珠刘克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可溶性黏附分子
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其相关性,探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CHD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状态.方法 96例CHD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成糖代谢正常(N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别检测其与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IGT组和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SVCAM-1、SICAM-1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9,0.51,P<0.01)、hs-CRP(r=0.32,0.56,P<0.01)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吴波马瑾陈德王蕊王豪王加红张文佳唐静辉张忠
关键词: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冠状动脉疾病糖耐量
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及阿卡波糖对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患者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该类患者是否存在不同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以及阿卡波糖对其的影响。方法根据OGTT结果将96例CHD患者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和T2DM组,检测上述各组和对照(NC)组血清SVCAM-1、SICAM-1及hsCRP浓度,对比与糖代谢各参数的相关性。观察阿卡波糖对IGT组和T2DM组SVCAM-1、SICAM-1、hsCRP的影响。结果IGT、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血清SVCAM-1、SICAM-1与HbA1c(r=0.39、0.51,P<0.01)及hsC-RP呈正相关(r=0.32、0.56,P<0.01)。T2DM组SICAM-1与HbA1c、hsC-RP有更好的相关性(r=0.65、0.71,P<0.001)。阿卡波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降低明显。结论在CHD患者中,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阿卡波糖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在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吴波马瑾陈德王蕊王豪王加红张文佳唐静辉张忠
关键词: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糖耐量
可溶性黏附分子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中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 选取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271例,其中IVIG敏感型252例,IVIG无反应型19例;发生冠脉扩张的患儿7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同时实验室检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CRP、血清谷草转氨酶、血钠和血钾水平。结果 IVIG治疗前,敏感型及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亦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后24~48 h,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前,IVIG敏感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IVIG无反应合并冠脉扩张患儿sICAM-1水平亦明显高于IVIG无反应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与治疗前后WBC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r=0.7562、0.8435,均P〈0.01),与治疗后CRP水平变化亦呈正相关(r=0.8936,P〈0.01)。结论 高水平的sICAM-1表达可望作为预测KD患儿对IVIG反应情况及发生冠脉扩张的一项危险因素。
刘凡丁艳尹薇
关键词:川崎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儿童

相关作者

季海生
作品数:92被引量:32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病原菌 淋巴细胞 耐药性 儿童 细胞因子
张忠
作品数:6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研究主题:心功能 可溶性黏附分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糖耐量
陈德
作品数:54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
徐瑾
作品数:24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报告 特应性皮炎 SVCAM-1 SICAM-1
任宏生
作品数:69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氯吡格雷 乌司他丁 羟乙基淀粉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