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27篇“ 可溶性有机氮“的相关文章
- 一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将农田土壤投入KCl溶液中,取滤液,先测得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取另一份滤液加入以滤液样品体积计小于等于10%的质量浓度为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高温氧化后加入盐酸,测定硝...
- 段英华邹洪琴李德近
- 极端降雨条件下淹水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2024年
-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更为频繁,但目前针对极端暴雨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不同组分的影响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7.20”极端降雨事件为契机,选择暴雨事件发生后未淹水(CK)、淹水不超过1个月(Y1)及淹水超过2个月(Y2)3种不同淹水时长的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极端暴雨事件对0~100 cm土层深度内SOC、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极端暴雨事件发生后,农田SOC与DOC随淹水时长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SOC表现为淹水农田整体高于未淹水农田,且40 cm以下土层增加比例高于40 cm以上土层。0~100 cm土层内SOC含量CK为3.41~14.25 g∙kg^(-1),Y1为5.45~18.11 g∙kg^(-1),Y2为4.68~15.15 g∙kg^(-1),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SOC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0 cm土层内DOC含量CK为414.19~580.39 mg∙kg^(-1),Y1为327.99~874.19 mg∙kg^(-1),Y2为242.34~301.93 mg∙kg^(-1);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DOC在0~40 cm土层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 cm以下土层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40~60 cm和80~100 cm土层DOC含量CK显著高于Y2。2)极端暴雨事件后,不同淹水时长下农田SOC和DOC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均呈降低趋势;DOC在CK处理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0~20 cm土层DOC含量最高,Y1的DOC整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Y2的DOC在0~100 cm土层内变化趋势不明显。3)土壤水分能够显著影响SOC及DOC/SOC,但与DOC之间未见显著回归关系,土壤总碳、总磷、总氮等养分含量对SOC、DOC及DOC/SOC存在显著的影响,pH和电导率变化与SOC和DOC的分布未见显著相关性。
- 胡婵娟鄢创郭雷郝民杰毛齐正杨生智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淹水
- 一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有机酸的定性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有机酸的定性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样品和乙醇混合,水浴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1和残渣;(2)将残渣和乙醇混合,水浴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2;(3)将上...
- 张培安赵泉刘冬峰宋洋单琳雯金欢淳张涛
-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为准确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动态、合理制定森林经营措施,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探讨3个演替系列6种典型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演替进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呈波动式趋势,0~10 cm层最大,10~20 cm层出现下降趋势,20~40 cm层后开始逐渐升高的趋势。湿生演替系列表现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中生演替系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积累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凋落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湿生演替系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凋落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旱生演替系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毛管孔隙度、砂粒比、凋落物量、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 张东来张玲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演替可溶性有机碳影响因素
- 一种探测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及方法,其中,激光雷达包括激光发射系统、四通道信号接收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通过四通道接收到的信号和定标实验可以反演得到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光学特性在不同波长处...
- 刘东蒋铖冲周雨迪徐沛拓吴虹达赵泓楷
- 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与荧光特性对比研究
- 2024年
-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大部分湖泊出现了水文隔离现象.然而,水文隔离如何影响大型湖泊CDOM组成变化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于2021年在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采集水样,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研究CDOM光学特性,揭示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CDOM组成和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碟形湖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以及CDOM在355 nm处的吸收系数〔a(355)〕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通江水域(p<0.001),表明受水文隔离影响的碟形湖水体中存在更丰富的有机物.②基于PARAFAC分析得出的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和蛋白质荧光组分(C3)最大荧光强度值(Fmax)的平均值均表现为碟形湖高于通江水域;碟形湖和通江水域的类腐殖质组分(C1+C2)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分别为71.96%和59.93%,且通江水域CDOM中蛋白质荧光组分C3的贡献率高于碟形湖.③通过碟形湖和通江水域CDOM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碟形湖CDOM相对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均高于通江水域.研究显示,水文隔离对鄱阳湖CDOM空间分布及组成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 简正军徐健刘甲庆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
- 针阔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释放的动态特征
- 2024年
-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树种和质量比例组合为15个处理(3个单一树种处理+12个混合处理)后进行野外凋落叶分解实验,并探讨DOC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结果表明:(1)马尾松和大部分混合处理凋落叶(除了PT64)在分解初期(0~6个月)的DOC含量均显著升高,出现富集现象,之后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分解中后期(12~18个月)或分解末期(18~24个月)再次出现小幅度的碳富集现象。阔叶所占比例越高,其后期DOC含量越低。(2)分解前期(0~6个月)凋落叶DOC释放的拮抗效应较强(58.33%),仅有8.33%(1/12)的混合处理表现出协同效应。之后(6~18个月)其协同效应逐渐增强(91.67%),分解末期(18~24个月)凋落叶的协同效应有所减弱(66.67%)。在所有混合处理中,PT64在整个分解期间均出现协同效应,其次为PT73、PCT622和PCT613在大部分分解时期(3/4)出现协同效应。(3)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初始质量因子中N含量、P含量、木质素含量、缩合单宁含量、C/N、C/P、木质素/N以及木质素/P是影响该研究区域中凋落物DOC释放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马尾松与阔叶凋落叶混合后的DOC释放受到树种、混合比例及分解时间的共同影响。相对于其他混合处理,阔叶占比大于等于30.00%且含有香椿(T)的凋落叶混合处理(PT64、PT73、PCT622和PCT613)更能促进DOC的释放。
- 李勋张艳宋思梦周扬张健
- 关键词:马尾松乡土阔叶树种可溶性有机碳拮抗效应
- 一种基于去木质化的一次性餐具转化可溶性有机物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去木质化的一次性餐具转化可溶性有机物的方法。本专利以常见的一次性餐具为处置对象,利用哈茨木霉与长柄木霉组成的微生物菌剂调控材料中的木质素去除过程及可溶性有机物转化效率,本发明提供的高效降解转化一次性餐...
- 刘乐李程赖睿特
- 含钙添加剂处理下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变化
- 2024年
- 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资源,研究含钙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对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物(DOM)组成性质差异,可为秸秆高效腐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花生秸秆和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钙添加剂草酸钙(CaC_(2)O_(4))和氢氧化钙[Ca(OH)_(2)]及不同添加量(4%、 8%),进行秸秆腐解试验。测定腐解产物养分含量,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和平行因子方法(PARAFAC)探究秸秆腐解产物DOM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上,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物总碳含量显著大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添加剂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总碳含量小于低量处理;花生秸秆腐解产物的总氮、总磷和总钾高于水稻秸秆腐解产物。(2)通过3DEEM-PARAFAC方法分析腐解产物DOM组成,共识别出类胡敏酸(C1)、类胡敏酸(C2)和类色氨酸(C3)三种荧光组分;不同添加剂类型、添加量和不同秸秆类型对腐解产物DOM荧光组分的影响较为复杂,没有明显规律,但是总体上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1和C2组分比例大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3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氢氧化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组分C1、 C2与组分C3呈显著负相关;组分C2含量与总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明显高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生物源指数(BIX)明显高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草酸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的转化,而其他处理DOM来自于微生物转化和陆生植物;不同添加量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荧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花生秸秆腐解产物DOM的HIX、 BIX和荧光指数(McKnight index)均高于水稻秸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McKnight和HIX呈显著负相关,和BI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秸秆腐解产物DOM中BIX和总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
- 夏明明刘佳吴萌樊剑波刘晓利陈玲马昕伶李忠佩李忠佩
- 关键词:秸秆可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 可溶性有机碳和营养水平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及附着藻类的复合影响
- 沉水植物是湖泊中的关键功能群,对于维持浅水湖泊清水稳态和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而附着藻类作为水体常见的初级生产者,对浅水湖泊营养盐循环及沉水植物丰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溶性有机碳(DOC)...
- 罗东
- 关键词:浅水湖泊附着藻类可溶性有机碳富营养化
相关作者
- 邢世和

- 作品数:218被引量:1,221H指数:20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耕地 GIS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有机碳
- 周建斌

- 作品数:179被引量:2,989H指数:3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日光温室 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氮肥 可溶性有机氮
- 赵满兴

- 作品数:71被引量:77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 可溶性有机碳 黄土丘陵区 生物有机肥
- 周碧青

- 作品数:83被引量:5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可溶性有机氮 耕作土壤 蜂蜜 紫云英 基肥
- 杨玉盛

- 作品数:529被引量:7,064H指数:48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土壤呼吸 人工林 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