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9篇“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文章
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护理干预观察
2024年
分析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80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为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较高,且口腔感染症状消退时间较短,口腔卫生情况改善效果较高,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可促进感染快速消退,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黄志慧
关键词:艾滋病口腔感染念珠菌感染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口内株检出情况和药敏性观察
2024年
分析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口腔株检出情况与药敏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体检者一般资料,检出口腔念珠菌感染者39例(研究组),健康者89例(对照组),收集标本培养,并进行药敏结果测定。结果 研究组念珠菌检出率(87.18%,34/39)高于对照组(12.36%,11/89),P<0.05;研究组检出白色、热带、光滑、其他念珠菌与混合构成比为61.76%(21/34)、14.71%(5/34)、5.88%(2/34)、2.94%(1/34)、14.71%(5/34),对照组上述株构成比为54.55%(6/11)、18.18%(2/11)、18.18%(2/11)、9.09%(1/11)、0.00%(0/11)。口腔念珠菌对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素的敏感性有效率为46.67%、84.44%、80.00%,100.00%。特比萘芬、氟康唑联合应用较单独用药的MIC值下降。结论 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治疗时需进行药敏试验来确定有效药物,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来治疗耐药株。
周星文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感染检出情况药敏性
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群多样性和群特征分析
2024年
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口腔群多样性和群特征。方法 收集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和感染科门诊或住院18例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的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IlluminaHiseq2500平台(PE250模式)对样本细的16SrDNAV3-4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多样性和群特征的差异分析。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两组参与者中,一般资料和平均测序数据量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门和属水平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群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相对丰度前15的物种在门水平进行差异分析的结果提示厚壁门(Firmicutes)和弯曲杆门(Campilobacterota)在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者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但变形门(Proteobacteria),梭杆门(Fusobacteriota)和髌骨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对相对丰度在前15的物种差异分析的结果提示普氏属(Prevotella)和韦荣球属(Veillonella)在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但奈瑟属(Neisseria)、罗斯氏(Rothia)、嗜血杆属(Haemophilus)、纤毛属(Leptotrichia)、梭杆属(Fusobacterium)和卟啉属(Porphyromona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终末期肝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群失调可能与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有关。
梁淑珍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菌群
老年风湿性疾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及危险因素
目的:了解老年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80例老年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并采集口腔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
王也林晓萍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口腔念珠菌患病率
培本抗霉汤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自拟培本抗霉汤联合碳酸氢钠(NaHCO_(3))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OPD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治疗及2.5%NaHCO_(3)溶液漱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本抗霉汤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咽拭子念珠菌转阴率、口腔感染指标[口腔酸碱度(pH)、念珠菌落数]、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7 d,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0.00%,对照组分别为53.33%、66.67%,2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组念珠菌转阴率为66.67%,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2组口腔pH均较治疗前、治疗3 d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的口腔pH均高于对照组。治疗7 d,2组念珠菌低落数均较治疗前、治疗3 d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的念珠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2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 d减少(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时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本抗霉汤联合NaHCO_(3)溶液治疗COPD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疗效显著,可改善口腔感染情况,提高念珠菌转阴率,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丁雨红何小军刘洋何佳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碳酸氢钠
制霉素片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正畸后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效果
2023年
目的:观察制霉素片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正畸后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正畸后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制霉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口腔念珠菌落数、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7]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念珠菌落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素片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正畸后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念珠菌落数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
刘鹏
关键词: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正畸念珠菌感染菌落数
口腔黏膜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的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分析了解口腔黏膜病患者感染念珠菌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就诊于口腔黏膜科并进行白念珠菌培养的2 289例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按年龄分组:0~16岁(1组,38例),17~29岁(2组,181例),30~39岁(3组,274例),40~49岁(4组,325例),50~59岁(5组,535例),60~69岁(6组,540例),70岁及以上(7组,396例)。结果 白念珠菌感染率为30.6%,且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男性(33.1%vs.25.1%,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念珠菌感染率总体是上升的,且第6、7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第2、3、4、5组(P<0.05)。除了口腔念珠菌病本身,唇舌疾病及口腔斑纹类疾病中最容易检测出白念珠菌,且白念珠菌的阳性检出与唇舌疾病、干燥综合征、口腔斑纹类疾病等相关。在同时进行白念珠菌培养及真镜检且白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真镜检阳性为50例,阳性率为35.5%。对白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制霉素片及2%~3%碳酸氢钠溶液的局部治疗,其药物有效率为81.36%。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更容易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女性;且与系统性疾病、口腔斑纹类疾病相关。制霉素片联合2%~3%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效果尚可。
钱棱李留炀许隽永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白念珠菌系统性疾病口腔疾病
20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的分析
2022年
了解口腔黏膜病患者感染念珠菌的情况。方法 收集遵义市红花岗口腔医院2022年就诊与牙周粘膜科并进行白念珠菌培养的20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按年龄分组:20~29岁(1组,1例),30~39岁(2组,10例),40~49岁(3组,18例),50~59岁(4组,26例),59~60岁(5组,33例),60~69岁(6组,45例),70岁及以上(7组,67例)。结果 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男性(33.1%vs.25.1%,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念珠菌感染率总体是上升的,且第6,7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第2,3,4,5组(P<0.05).除了口腔念珠菌病本身,唇舌疾病及口腔斑纹类疾病中最容易检测出白念珠菌,且白念珠菌的阳性检出与唇舌疾病,干燥综合征,口腔斑纹类疾病等相关.在同时进行白念珠菌培养及真镜检且白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真镜检阳性为70例,阳性率为35%,对白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制霉素片及2%~3%碳酸氢钠溶液的局部治疗,其药物有效率为76.3%.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更容易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女性;且与系统性疾病,口腔斑纹类疾病相关,制霉素片联合2%~3%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效果尚可。
张忠瑞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白色念珠菌
青少年口腔正畸口腔微生态与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口腔微生态与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进行口腔正畸后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随机选择同期60例未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鼻炎、胃炎、哮喘、矫治器类型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口腔牙龈卟啉单胞(Pg)、伴放线(Aa)、福赛坦氏(Tf)及中间普氏(Pi)检出率。结果:感染组中BMI≥24 kg·m^(-2)、存在糖尿病、存在低蛋白血症、存在高血压人数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且戴有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人数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为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口腔Pg、Aa、Tf及P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者Pg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者Aa、Tf及Pi检出率明显高于无低蛋白血症者(P<0.05)。结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均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后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口腔微生态平衡,从而增加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吴丽娟闫娅霏陈萍
关键词:口腔正畸口腔微生态口腔念珠菌感染
论少见念珠菌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2022年
目的研究分析2021年7-10月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且存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培养的少见念珠菌种分布情况.方法选取在2021年7-10月内曾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的患者,筛选唾液真培养阳性且培养结果为少见念珠菌的病例,将其培养出的少见念珠菌使用API20C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MS进行鉴定,将所得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21年7月-10月内从1376位患者体内分离出的117株少见念珠菌中,近平滑念珠菌60株,占51.28%;季也蒙念珠菌25株,占21.37%;葡萄牙念珠菌8株,占6.84%;平常念珠菌2株,占1.71%;海洋酵母4株,占3.42%;无名念珠菌1株,占0.85%;变隐念珠菌5株,占4.27%;挪威念珠菌1株,占0.85%;粗状念珠菌2株,占1.71%;朗比可念珠菌1株,占0.85%;蜜蜂克勒克酵母1株,占0.85%;木兰念珠菌1株,占0.85%;柠檬克勒克酵母3株,占2.56%;拟平滑念珠菌1株,占0.85%;劳伦氏念珠菌1株,占0.85%;霍氏念珠菌1株,占0.85%.结论在从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腔分离出的少见念珠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比例最高,占到51.28%,季也蒙念珠菌其次,占21.37%,其余念珠菌种类比例虽然较低,但种类较为繁多,应引起临床关注.
常欣魁贺静宋扬郑光辉见硕
关键词:口腔真菌感染菌种分布

相关作者

刘宏伟
作品数:144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口腔医学 口腔白斑 口腔 口腔黏膜 口腔扁平苔藓
华红
作品数:118被引量:40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干燥综合征 口腔扁平苔藓 舍格伦综合征 口腔 口腔黏膜病
葛化冰
作品数:45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螺旋藻 口腔念珠菌感染 牙周炎
谢美慧
作品数:14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近期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康复新液 疗效
胡惠芬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老年人 性疾病 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