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 篇“ 口底多间隙感染 “的相关文章
摩根摩根菌引起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及纵隔脓肿一例 2024年 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又称口 底 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随着诊治水平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近年来本病已极其罕见。但如果诊治不及时,病情及并发症发展快速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道一例由摩根摩根菌引起的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黄云帆 张志坚 彭礼波 陈阳关键词:摩根摩根菌 口底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伴呼吸困难患者咽腔CT影像测量值的临床价值2023年 对32例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伴呼吸困难患者的咽腔CT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上呼吸道狭窄好发部位、测量值的性别差异及其危急值范围。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伴呼吸困难成年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好发于会厌后区,会厌后区、舌后区和悬雍垂后区的主要CT影像测量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上呼吸道狭窄的危急值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武志强 张爱华 刘新星关键词:口底多间隙感染 上呼吸道狭窄 危急值 一例重症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合并纵隔脓肿患者的护理 2022年 总结一例重症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合并纵隔脓肿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控制血糖、预防交叉感染 、呼吸及运动康复锻炼、胸腔、纵隔引流的护理、营养支持等。患者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未发生并发症,满意度高,患者快速康复出院。摘要:总结一例重症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合并纵隔脓肿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控制血糖、预防交叉感染 、体位管理,呼吸及运动康复锻炼、胸腔、纵隔引流的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患者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未发生并发症,满意度高,患者快速康复出院。 周翠娟 陈芸梅关键词:纵隔脓肿 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为诊断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切开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以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时炎性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VAS评分、治疗情况(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 d时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的第2 d、3 d、5 d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为3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患者治疗中,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换药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刘志良 李国荣 马华瑞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 口底多间隙感染 改良小切口 治疗四川省阿坝地区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四川省阿坝地区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阿坝州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患者128例,其中2009年12月前采用传统切开治疗的37例为传统切口 组;2010年后改良小切口 治疗91例的为改良小切口 组,分析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两者的操作方式与疗效。结果128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 101例,拔牙术后感染 8例(85.2%),腺源性感染 19例(14.8%)。传统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为(13.0±3.5)天,改良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为(9.7±2.6)天。传统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4.5%;改良组治疗有效率100%。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 长度、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广泛切开相比,单个或多 个小切口 及时准确的切开引流可以有效治愈感染 。 江蓉 郭骏 张志强 钟应权 雷博 费伟关键词:口底多间隙感染 小切口 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2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指导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8年8月就诊于我科的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患者2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析其临床检查、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结果:28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8例,非糖尿病患者10例,在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住院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待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应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诊断、控制血糖、积极抗感染 并及时切开引流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苑绪光 李天竹 朱骏飞 张晔关键词:多间隙感染 抗感染 切开引流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19年 收集17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和19例采用VSD治疗的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患者。通过分析间隙 感染 来源、细菌感染 类型、对比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VSD技术治疗颌面多 间隙 感染 能快速控制炎症、稳定病情。 张兆弢 王悦 张风河关键词:多间隙感染 颌面部 重症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合并颈-纵隔感染 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8年 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又称口 底 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是指感染 同时累及双侧颌下、舌下及颏下间隙 ,因其起病急,发展迅速,可导致呼吸道梗阻,脓毒症,纵膈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且治疗最困难的感染 之一。重症的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是以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称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又称路德维希咽峡(ludwig angina)。我院近期收治了重症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伴颈一纵膈脓肿的感染 患者一例,现进行报道并讨论如下。 谭明凤 张福军 陈睿 蒋倩 谭建萍 刘敏 将陈庆 张劲松关键词:口底多间隙感染 纵隔感染 文献复习 重症 口底蜂窝织炎 纵膈脓肿 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文献回顾及临床分型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我院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进行资料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我科的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伴(不伴)颈-纵膈感染 患者21例诊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56岁,平均年龄(37.1±11.8)岁;糖尿病患者11例。牙源性13例,颌下腺感染 4例,腮腺感染 2例,外伤性感染 1例;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8例,口 底 多 间隙 合并颈部感染 10例,口 底 多 间隙 合并颈-纵膈感染 3例。患者在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采用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广谱抗菌药联合(不联合)替硝唑抗感染 治疗,口 底 间隙 感染 行颏下切开引流4例、颌下切开引流2例、1例未切开引流;合并颈部感染 者均行颈部切开引流及间隙 扩张术;合并纵膈感染 者均行颈-纵膈切开引流术。经2~3周治疗,平均住院日(14.5±5.3)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定疾病的程度、分型和感染 间隙 部位,把握手术时机,及时介入可提高生存率。细菌培养与药敏确定抗生素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选择尤为重要。 王杰 李树华 姚婷 刘国旗 蒋振华 邓伟 夏少华关键词:口底多间隙感染 临床分型 1例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合并癫痫发作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2017年 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是口 腔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 ,常常因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全身中毒症状重,如果处理不当,会使感染 扩散,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 致死[1]。癫痫,是慢性反复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癫痫性发作为特征。本科于2015年3月收治1例口 底 多 间隙 感染 合并癫痫的患者,全麻术后第13天出现癫痫发作,经过及时抢救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取得满意效果. 代威宇 毕小琴关键词:口底多间隙感染 癫痫发作 抢救 护理
相关作者
张龙友 作品数:58 被引量:210 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脑钠素 左心室功能 血浆脑钠素 超声心动图 静脉注射治疗 任添华 作品数:55 被引量:152 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动物模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重症脑出血 细胞因子 脑出血患者 于东明 作品数:120 被引量:346 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超声心动图 心肺复苏 脑钠素 左心室功能 杨铁城 作品数:49 被引量:176 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急诊 脑出血 厚朴酚 晕厥 自发性脑出血 毕小琴 作品数:117 被引量:370 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口腔癌 口腔癌患者 口腔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