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变质沉积岩“的相关文章
北山地区洗肠井蛇绿带两侧变质沉积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025年
造山带中沉积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俯冲过程及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洗肠井蛇绿带分布在北山造山带中部,向西与红柳河-牛圈子-白云山蛇绿带相连,蛇绿带两侧发育广泛的早古生代地质体。本次工作通过对洗肠井蛇绿带两侧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的综合分析,明确蛇绿带南侧变质的碎屑锆石年龄中缺少1300~1500Ma的年龄记录,具有与塔里木板块一致的年龄谱系;而蛇绿带北侧云母石英片发育1424Ma的峰值年龄,显示了与中天山地块一致的年龄谱系。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数据,本文认为北山造山带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带是重要的板块缝合带,它分割了南侧的塔里木板块与北侧的中天山地块。另外,红柳河-洗肠井带北侧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490Ma或476Ma,与北侧公婆泉浆弧发育的岛弧玄武时代相匹配;南侧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为490Ma或458Ma,与南侧花牛山浆弧发育的岛弧火山时代相匹配。我们认为,北山造山带中部早古生代浆作用和沉积作用与红柳河-洗肠井蛇绿代表的洋盆的双向俯冲有关,早古生代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弧前MORB型基性,第二阶段形成奥陶纪-中志留世的弧前-岛弧浆-沉积建造。
田健张永辛后田张国震滕学建
关键词:北山造山带奥陶纪地层塔里木板块
桂东鹰扬关群变质沉积岩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文章对桂东鹰扬关群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进行了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鹰扬关群变质沉积岩具有中等的成分成熟度和风化淋滤程度,其稀土配分模式与后太古宙澳大利亚页(PAAS)变化一致,具中等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部分样品存在U亏损现象且Co、Ni含量较南岭其他地区偏高,指示源区含有较多的中基性组分。变质沉积岩是鹰扬关群构造混杂基质的组成部分,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给出了构造混杂基质部分的最大沉积年龄(660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鹰扬关群构造混杂形成于新元古代中后期,此后又遭受了早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鹰扬关群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以长英质物源为主,结合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特征、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和相关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变质沉积岩中的中基性组分主要来源于区内以及邻近的地体,鹰扬关群与华夏板块具有亲缘性。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断鹰扬关群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沉积于造山后伸展的裂谷盆地中。
蓝媛春时毓唐源远周予茜翁伯寅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新元古代
桂东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及火山碎屑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蓝媛春
江南造山带基底变质沉积岩中锂元素分布和富集机制及对锂成矿的制约被引量:3
2023年
内容提要:江南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已发现多处与锂相关的花岗伟晶型稀有金属矿床。锂等稀有金属元素在源区基底石中的富集是花岗伟晶型锂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但是江南造山带基底石中锂的分布及其富集机制仍不清楚。本文详细调查研究了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冷家溪群、双桥山群、溪口群和板溪群变质沉积岩和星子杂。这些基底变质石类型包括变质、泥质板、千枚和云母片以及少量片麻。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溪口变质沉积岩具有相似的成分,变质和云母片-片麻整体上比泥质板和千枚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较低的TiO_(2)、Al_(2)O_(3)、K_(2)O、MgO和TFe_(2)O_(3)含量。泥质板和千枚含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其中锂含量达到61.8×10^(-6),而变质的锂丰度为44.9×10^(-6)。板溪群具有最低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Li=30.8×10^(-6))。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溪口群浅变质沉积岩中的锂含量与化学风化指数(CIA)和MgO、TFe_(2)O_(3)含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且与石中的黏土矿物含量,尤其是绿泥石含量,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因此,沉积岩中锂的富集明显地受化学风化作用控制,即锂的富集机制是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尤其是蒙脱石和绿泥石。在中高级变质中,绝大多数的Li赋存于黑云母、白云母和十字石中。通过对冷家溪群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模拟显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云母类矿物的分解和熔融是熔体中锂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云母完全熔融消失,熔体中的锂浓度达到高峰;继续熔融将稀释熔体中的锂含量。影响熔体中锂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源中锂含量和部分熔融程度,而部分熔融程度取决于源成分、水含量和温压条件。压力增加有利于熔体对
苟树林于津海蔡元峰蒋威毛志奇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变质沉积岩
川西可尔因地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22年
为研究可尔因地区侏倭组的物源体系及其与可尔因地区李家沟伟晶之间的成因联系,对出露于西康群侏倭组中的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全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以及Lu-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具高SiO_(2)、Al_(2)O_(3)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右倾,与澳大利亚晚太古宙沉积岩(PAAS)配分一致.阴极发光图像(CL)显示,碎屑锆石普遍具有浆震荡环带,部分受重结晶改造及存在变质增生边.碎屑锆石的U-Pb年龄谱具有313~227 Ma和461~401 Ma两个主峰以及938~774 Ma和2 048~1 928 Ma两个次峰. ε_(Hf)(t)值在-17.1~+13.3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布在3240~499 Ma之间.综合全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可尔因地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主要为来自大陆岛弧的长英质石,并伴有一些再循环沉积物,主要接收了来自东昆仑、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物质.可尔因地区李家沟伟晶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直接部分熔融固结形成.
袁彦伟费光春郑硌蒋建文马志平江笑梅张贵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
甘肃马鬃山地区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沉积底界的限定被引量:3
2022年
1研究目的(Objective)作为前寒武纪基底明水-旱山微陆块的演化过程对于重建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后期多期次造山和浆活动影响,造成明水-旱山微陆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相对薄弱,前人多将区域上前寒武纪变质程度较高的石称为“敦煌群”或“北山群”,该套变质组合受多期俯冲造山及陆内造山活动,变质变形强烈,石分布零散,接触关系不清晰,多以断层接触,根据《甘肃省石地层》和《甘肃省地质志》,该套石组合时代归属依据为:“具有古老地壳层的一般特征,比上覆地层古硐井群(Pt2G)具有更深的变质程度和更强的变形,Sm-Nd法测年多数集中在2200~2900 Ma,因此将其时代暂归属到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明水-旱山微陆块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进行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研究,确定该套变质石组合时代归属。
王红杰马驰马驰郭峰赵海波王盘喜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新元古代多期次
花岗-伟晶型锂矿床围变质沉积岩中锂富集的关键因素: 以松潘-甘孜构造带东部可尔因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22年
变质沉积岩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通常被认为是形成花岗-伟晶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于其富集的原因及关键因素却仍不清楚。松潘-甘孜构造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富集区,区内已发现多处锂矿床,是研究花岗-伟晶体与变质沉积岩(围)成因联系的理想地区。本文详细调查了松潘-甘孜构造带东部可尔因地区距花岗-伟晶体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三叠系变质沉积岩。可尔因地区的三叠系变质沉积岩以块状变质(角)和石英/云母片为主,其中常夹有泥质千枚或云母片薄层。显微镜下观察表明不同类型的变质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全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变质和石英片比云母片和泥质千枚整体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较低的Al_(2)O_(3)、K_(2)O、TiO_(2)、MgO和Fe_(2)O T_(3)含量,反映了石英和黑云母含量对全成分的控制。这些样品整体具有与平均大陆上地壳相似的微量元素含量,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地亏损Sr和Ni-Co等相容元素,以及富集Li(3×10^(-6)~997×10^(-6))和Cs等不相容元素。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样品具有异常高的锂含量(>300×10^(-6)),这些样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Cs和Sn等元素含量。黑云母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变质沉积岩中的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Li、Rb、Cs、Sn、F等稀有金属元素和挥发分元素在这些黑云母中变化较大,而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全分析结果,该地区变质沉积岩的锂含量中位数为50.4×10^(-6),与周缘造山带内的锂含量相似。结合前人碎屑锆石的研究结果,这反映了物源对沉积岩中锂含量的控制作用。若以此作为花岗质浆的源,不可能直接通过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熔体,而需要浆的高分异演化。变质沉积岩和黑云母中锂的含量与Cs、Sn、F�
胡方泱吴福元陈国辉杨雷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黑云母
勉略构造带新元古代中期构造演化特征:来自略阳关天门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3
2022年
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略阳关天门地区发育有一套绿片相-低角闪石组合,是勉略构造带内强烈韧性变形的变质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议,制约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为查明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对其中的变质细碎屑进行系统的石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石地球化学研究。2件碎屑锆石U-Pb年龄样品的年龄分布特征相似,主要年龄区间为新元古代早中期(ca.880~800 Ma),并且显示出ca.830 Ma的显著峰值;最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年龄为747~736 Ma(平均年龄742±6 Ma)。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关天门变沉积岩应为一套细碎屑偶夹碳酸盐沉积组合,原经历了较低程度的化学风化和沉积物再旋回,其物源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下的中-酸性。结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关天门变沉积岩的物源主要为碧口微地块、汉南—米仓山微地块的新元古代早中期浆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与已有的区域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对比,认为关天门变沉积岩片的沉积时代应晚于碧口微地块横丹群形成的时间(720 Ma),即关天门变沉积岩片的沉积时限应晚于720 Ma,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伸展裂陷体制,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响应。
王昭阳裴先治李瑞保裴磊李佐臣刘成军赵少伟王盟王盟陈有炘赵杰周海
关键词:勉略构造带LA-ICP-MS锆石U-PB定年南华系
南大别蕲春构造混杂带中变质沉积岩源区和时代限定被引量:6
2021年
大别造山带南缘蕲春混杂带构造属性和地质时限存在争议。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测剖面中四个变质沉积岩基质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为混杂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约束。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集中在802-911 Ma,1331-1536 Ma,1776-2224 Ma,2302-2789 Ma和2868-3401 Ma等区间,存在四个明显的特征年龄峰值:~811 Ma、~1385 Ma、~2020 Ma和~2479 Ma;碎屑锆石εHf(t)值介于-16.2~+4.5之间,主要为负值,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在1.4-3.8 Ga之间。最年轻的浆成因碎屑锆石年龄约束其最晚形成时代应该不早于~800 Ma。综合对比区域研究结果,认为变质沉积岩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早前寒武纪基底物质和近源的新元古代岛弧带,南大别地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时期的俯冲增生记录。
刘超然徐大良赵小明邓新谭满堂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新元古代大别造山带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横现河地区变质沉积岩形成时代及物源——来自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3
2020年
朱家山组、乔子沟片位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横现河以北,是勉略构造带中强烈韧性变形的沉积岩系,是勉略构造混杂带的基质系,研究其形成时代、沉积物源,对于深入了解勉略构造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横现河以北地区朱家山组、乔子沟片中的变质沉积岩(绢英千枚)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及沉积物源。所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可以分为3组:古生代年龄组(375~542 Ma),可以划分为晚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晚期年龄组(375~424 Ma),主要峰值为390 Ma、394 Ma,早古生代早期年龄组(530~542 Ma);新元古代年龄组(552~977 Ma),可以划分为新元古代晚期年龄组(552~797 Ma),主要峰值为758 Ma、787 Ma,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龄组(800~977 Ma),主要峰值为855 Ma、951 Ma;中元古代晚期年龄组(1008~1124 Ma)。朱家山组、乔子沟片碎屑锆石最小年龄组分别为375~385 Ma(平均年龄为380.3 Ma)、377~389 Ma(平均年龄为383 Ma),说明朱家山组、乔子沟片浅变质沉积岩系的沉积时代不早于中—晚泥盆世。综合研究认为2件样品物源主要都来自勉略构造带、碧口微地块和扬子板块北缘地区的,沉积环境为裂陷盆地且由伸展裂陷过渡为稳定的台盆台地沉积
刘宝星裴先治李瑞保陈有炘王盟王盟
关键词:南秦岭勉略构造带

相关作者

于津海
作品数:109被引量:1,44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华夏地块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基底变质岩 新元古代
万渝生
作品数:238被引量:4,518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锆石SHRIMP SHRIMP 新太古代 太古宙 锆石
刘敦一
作品数:241被引量:5,255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SHRIMP 锆石SHRIMP 锆石 太古宙 SHRIMP定年
李瑞保
作品数:152被引量:1,138H指数:28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东昆仑东段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质意义 东昆仑造山带 地球化学
李秋根
作品数:83被引量:1,127H指数:23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西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