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篇“ 发汗作用“的相关文章
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发汗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麻黄汤及其拆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发汗作用差异,为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体重随机将小鼠分为19组,分别为饮片汤剂组9组、配方颗粒组9组和空白组1组。通过比较各组小鼠腋窝皮肤汗腺导管内径的大小,比较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发汗作用是否有差异。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给药组小鼠腋窝皮肤汗腺的导管内径都增大(P<0.01),都有较强的发汗作用。②麻黄汤全方组的发汗作用强于其他配伍组,且麻黄汤全方传统汤剂组相比配方颗粒组有更好的发汗作用,两者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含麻黄的各配伍组的小鼠汗腺高管内径都比不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大。结论: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小鼠都有发汗作用,但麻黄汤全方传统汤剂组作用优于颗粒组,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完全替代传统饮片仍有待商榷。
刘月波章小敏洪冰陈将何昱
关键词:麻黄汤汤剂发汗作用小鼠
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发汗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以麻黄汤为实验研究对象,测定麻黄汤全方及其拆方配伍组中9种有效成份的含量,比较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是否不同;并通过发汗量和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比较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发汗作用,为配方颗粒的临床应...
刘月波
关键词:麻黄汤配方颗粒汤剂传统饮片汤剂HPLC-DAD发汗作用
文献传递
麻黄汤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概况被引量:4
2014年
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1],方中仅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司君臣佐使之职,是千百年来辛温解表发汗法的经典方剂.本文经查阅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和总结,概述麻黄汤发汗的实验研究方法如下.
胡亚男张建英
关键词:发汗作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臣佐使
基于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的麻黄汤发汗作用的配伍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影响麻黄汤发汗作用的路径图。结果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结果显示,麻黄和桂枝对于全方的发汗作用有较大贡献,合用后能增强发汗作用,并且显示出麻黄在全方发汗作用中的核心地位。结论路径分析数学模型能较好反应麻黄汤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并能将处方中的药物与药效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体现了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用于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曾勇邱一行李睿曾岑韦婷
关键词:麻黄汤发汗中药复方配伍
基于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的麻黄汤发汗作用的配伍关系研究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 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
曾勇邱一行李睿曾岑
关键词:麻黄汤发汗作用中药配伍
文献传递
基于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的麻黄汤发汗作用的配伍关系研究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
曾勇邱一行李睿曾岑
关键词:麻黄汤复方配伍发汗作用
文献传递
相关因素对麻黄发汗作用及对麻黄碱煎出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麻黄源于《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侯小双
关键词:麻黄发汗作用麻黄碱煎出量
配伍、煎煮及服药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配伍、煎煮时间及服药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40只。根据给药后的观察时间在以上分组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10小组,即空白组分为2组,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条件为室温(25±1)℃,给药温度(35±2)℃。各组给药剂量为3g/200g,空白组给予等量相同温度的生理盐水,其他每组分别灌服煎煮15min或30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分别于给药30min或60min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麻黄+桂枝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相同条件的空白组、麻黄组(P<0.05);各煎煮30min组在灌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煎煮15min组(P<0.05);各灌服30min组在药物煎煮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灌服60min组(P<0.05)。结论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min、服药后30min时发汗作用最显著。
李春香丁芳侯小双陈进成
关键词:麻黄配伍煎煮时间服药时间发汗
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煎煮及服药后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揭示配伍、煎煮时间、服药后时间与其发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A)组、麻黄(B)组、麻黄+桂枝(C)3组,空白组10只,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每组各40只,分别给大鼠灌服煎煮15min或30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于给药30min或60min时,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 (1)在给药液温度、室温相同的前提下,C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煎煮30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好于煎煮15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服药30min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明显好于服药6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min,灌药后30min时发汗作用最显著。
李春香丁芳侯小双陈进成
关键词:麻黄配伍煎煮时间发汗
相须配伍与麻黄发汗作用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和:以麻黄为例,观察相须配伍与发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麻黄组、麻黄配桂枝组(简称麻桂组)及麻黄配苍术组(简称麻苍组)4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分别给大鼠灌服麻黄、麻黄桂枝(1︰1)、麻黄苍术(1︰1)药液,于给药30 min时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两配伍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麻黄组(P<0.05);麻桂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虽多于麻苍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须配伍有助于增强麻黄的发汗作用
侯小双丁芳王亮孙琦李春香
关键词:麻黄桂枝苍术发汗

相关作者

刘国清
作品数:26被引量:1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麻黄汤 发汗作用 发汗 汗腺 小鼠
罗佳波
作品数:250被引量:2,140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麻黄汤 麻黄 配伍 葛根芩连汤 白花蛇舌草
李春香
作品数:91被引量:53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关木通 肾毒性 新冠心苏合滴丸 中药 配伍
莫志贤
作品数:204被引量:1,26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钩藤碱 吗啡依赖 青藤碱 条件性位置偏爱 青风藤
丁芳
作品数:69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配伍 活血方 发汗作用 新冠心苏合滴丸 关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