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篇“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的相关文章
- 腕管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卒中早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的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腕管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卒中早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的疗效.
方法:卒中早期RSD患者50例,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
- 袁晓芳万全庆舒畅邵伟凤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的治疗.方法 19例创伤后慢性顽固性疼痛、肌肉萎缩、皮肤粗糙患者,采用每周1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心理治疗,每日1次针灸、经皮神经电热刺激等物理治疗,同时配合口服镇痛药或抗抑郁性药物,1个月为一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结果 疗效显著4例(21%),有效7例(36.8%),无效5例(26.3%),放弃治疗3例(15.7%).结论 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史长短、创伤程度、交感神经损伤程度、患者心理因素等不同,疗程不同.单一治疗手段效果欠佳,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 刘安林黄波姚虹陈爱文李胜利林小玲黄梅平仇武君
- 关键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星状神经节心理治疗
- 腕管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卒中早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的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腕管区针刀松解术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卒中早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的疗效. 方法:卒中早期RSD患者50例,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25):...
- YUAN Xiao-fang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中药组、针刺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予活血通络汤治疗,针刺组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联合组予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炎症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及血流动力学[峰值血流速度(PBFV)、循环系统外周阻力(PR)]。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较中药组(63.33%)、针刺组(67.67%)高(P=0.017);三组治疗后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低(P<0.05);三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高(P<0.05);三组治疗后CGRP、PBF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高(P<0.05);三组治疗后BK、PR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低(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 宗彦霞张卓李宁张向东
- 关键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活血通络汤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血流动力学
- rTMS与FES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TMS组30例和FES组30例。rTMS组给予rTMS治疗,FES组给予FES治疗,均每天1次,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指总活动度(TAM)、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安全性。结果FES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rTMS组的83.3%(2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P=0.930)。治疗后,两组TAM评分、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4、0.262),两组MBI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MS、FES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均有显著的效果,均可改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重塑脑神经功能。
- 潘蓉蓉周夏慧余梅程志清支英豪
- 关键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电刺激疗法日常生活活动
- 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30例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手水肿、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6/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肩手水肿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U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比联合针刺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武丹娜沈瑞红赵伟鹏张捧娃
- 关键词:卒中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经颅磁刺激
- 巳时中药热奄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择巳时中药热奄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中医辩证均属气虚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辩证拟方择巳时佐以中药热奄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长海痛尺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长海痛尺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疹、瘙痒、水泡、破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性均较好。【结论】择巳时中药热奄可以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情况,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好。
- 张珠平钟雯潘琳江月卿
- 关键词:卒中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 老年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陕西地区医院老年脑梗死后SHS患者227例作为调查对象,均康复治疗3个月,统计其康复治疗效果,并根据其康复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84例)与无效组(43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其康复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227例老年脑梗死后SHS患者总有效率为81.06%(184/227);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水平、肩痛程度、康复介入时间、康复参与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应对方式是老年脑梗死后SHS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后SHS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表现出良好康复效果,但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疗效受限,加强有关因素干预,有望促进康复治疗效果的提升。
- 闫菁
- 关键词:脑梗死老年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 中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2年
-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是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中风病不但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还会引起诸多并发症,肩手综合征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2.5%-74.1%。中风后上肢的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被称为肩手综合征(SHS)为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肩手综合征在西医中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患者由于肩部疼痛,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训练,拖延了康复进程,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SHS早期常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感觉异常、营养障碍、血管功能障碍、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需给予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常采用按摩、刮痧、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方法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通过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文献进行分析,探究各类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
- 龚流前滕秀英
- 关键词:中医中风脑卒中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肩手综合征
- 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析因设计将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1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运动想象疗法组、肌内效贴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动想象疗法组给予运动想象治疗,肌内效贴组给予贴布痛点贴扎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3种方式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胀程度、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并于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肿胀程度明显下降,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P<0.001)。治疗前后4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程度、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030、177.648、135.571、114.092,P<0.001);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最高,对照组下降幅度最低;肿胀缩减程度、FMA及Barthel评分增加幅度:联合治疗组>肌内效贴组>运动想象疗法组>对照组。对照组、运动想象疗法组、肌内效贴组、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98%、78.05%、85.36%、9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3,P=0.003)。结论联合应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 高政徐迪杨婷蒋庆新
- 关键词:卒中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运动想象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