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80篇“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的相关文章
- 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4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心率(HR)、呼吸频率(RR),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8、96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H值、RR、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值、HR高于对照组,R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96 h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陈静高亮周炜林刘智强
-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老年人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治疗尘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尘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尘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采用呼吸机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可改善尘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可行性高。
- 曹玥
- 关键词:尘肺呼吸衰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血气指标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在患者进行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0 min后无缓解后,立即对患者进行BiPAP治疗。比较患者在常规治疗30 min末、BiPAP治疗后1 h、2 h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常规治疗30 min末、BiPAP治疗2h后的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Lac)水平和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经Bi PAP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有效率为93.90%。BiPAP治疗1 h、2 h后与常规治疗30 min末比较,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具有显著下降(P<0.05),PaO_2则显著升高(P<0.05),PaCO_2的变化经比较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BiPAP治疗2 h后患者的血浆BNP、Lac水平与常规治疗30 min末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BiPAP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心功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李雯莉董江宏殷富康高冉冉彭鹏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尿毒症左心衰竭
- 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 PAP)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鼻导管吸氧(SOP)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Pa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H值及PaO2(血氧分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p H值及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黄菊花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 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内皮素系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内皮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心力衰竭(AHF)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酯+托拉塞米;A组,60例)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BiPAP辅助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酯+托拉塞米+BiPAP;B组,60例),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同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ETA受体及ETB受体的表达.结果 (1)A组和B组ET-1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A组ET-1水平在治疗后4h开始出现显著下降(P<0.05),于12h达最低值;而B组ET-1水平在治疗后2h开始出现显著下降(P<0.05),于12 h达最低值;且两组间ET-1最低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A组和B组治疗前ETA-mRNA、ETB-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ETA-mRNA表达水平在治疗后8h开始显著下降(P<0.05),在12h达最低值;而B组ETA-mRNA表达水平在治疗后6h开始出现显著下降(P<0.05),于10 h达最低值;且两组间ETA-mRNA最低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与治疗前相比,A组在治疗后10h开始出现ETB-mRNA表达水平的显著下降(P<0.05),于14 h达最低值;而B组在治疗后8h开始出现ETB-mRNA表达水平的显著下降(P<0.05),于12 h达最低值;且两组间ETB-mRNA最低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治疗对AHF时老年患者ET系统的过度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张立萍封启明
-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内皮素系统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经诊断为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8h/天,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生命体征,抽取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2h股动脉血液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H、PaCO2、PaO2、SaO2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生命体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PaCO2、PaO2、Sa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H、PO2、PCO2、SaO2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结论: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疗效较常规治疗更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谢才德邹华兰罗学斌李循律秦蓁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I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 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卢坤琴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正压通气治疗AECOPDBIPAP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初始治疗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左心衰竭(ALVF)初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ALV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BiPAP。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h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和24h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h,观察组PaO2与PO2/FiO2较对照组高,而呼吸频率减少(P<0.05)。治疗后24h,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ALVF患者在初始治疗中使用BiPAP,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降低血浆BNP水平。
- 张奕威张哲陈咏佳巫丽萍刘光晃
- 关键词: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竭脑利钠肽
- 布地奈德联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独吸入布地奈德200μ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进行肺功能等监测。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5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C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后仅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PaO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aCO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GRQ评分(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SGRQ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的布地奈德联合改善肺部力学异常的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能够更好地改善肺功能、低氧血症及生活质量,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稳定期COPD治疗方法。
- 宋昱晨王月花赵美芳
- 关键词:布地奈德慢性阻塞性呼吸功能试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48 h后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呼吸频率及心率,减少插管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AECOPD的有效手段。
- 费黎明徐爱晖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