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9篇“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相关文章
- 一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角度可调支板稳焰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角度可调支板稳焰器,包括稳焰支板,稳焰支板包括:两个稳焰支板本体,均为竖直设置的板体,两者左右间隔设置;各稳焰支板本体由前到后包括轴向上相连接的钝体和长方体;在各稳焰支板本体内,且位于...
- 秦飞陈兴良邱吉峥朱韶华安健王亚军
- 一种提高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掺混及燃烧效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掺混及燃烧效率的方法,通过在支板燃料入射通道前安装旋流叶片实现不同程度的旋流效果,高速气流在旋流装置的作用下降低了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增加,燃料在燃烧室内的驻留时间延长,既有利于...
- 韩省思谢鹏飞陈涛吴文昌
- 一种基于释热量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统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释热量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效率统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一、计算燃料在发动机燃烧室燃烧的理论总释热量ΔQ<Sub>L</Sub>;步骤二、计算燃料在燃烧室内选定截面处的实际热值ΔQ<Sub>i<...
- 朱韶华陈兴良秦飞张铎黄渝翔刘冰
- 一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推力突变辨识方法
- 本申请属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推力突变辨识方法。包括:步骤一、进行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流场结构分析;步骤二、基于所述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流场结构,构建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流场模...
- 张辰琳常军涛鲍文朱伟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规律研究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综合了亚燃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优势,在较低马赫数时以亚燃模态工作,在较高马赫数时以超燃模态工作,能够在较宽的飞行马赫数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性能。在国内外多个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计划中都优先考虑使用双模态超...
- 浮强
- 关键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规律被控参数直连式试验数值模拟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准一维流耦合方法与验证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改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耦合分析精度和计算周期过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一维流的内流耦合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隔离段和双模态燃烧室的耦合求解,解决了亚燃模态下由于热壅塞而产生的背压问题,完成隔离段和燃烧室的流场匹配分析,得到双模态流场和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在亚燃和超燃模态下的沿程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试验结果,亚燃模态下隔离段的分离点预测误差在1.4%~11.2%,流道峰值压强预测误差在15.6%~21.6%,流道沿程压强预测的平均误差在9.6%以内,在超燃模态下,峰值压强预测误差小于3.75%,峰值压强的位置预测误差小于2%。(2)相对于RBCC发动机一体化自由射流试验结果,分离点预测误差小于2.1%,流道沿程压强平均误差小于10.5%。对于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陈兵龚春林谷良贤
- 关键词: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试验验证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级燃烧室参数优化研究
- 本文针对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单级燃烧室能量集中注入受到温障及进气道不起动限制较大的问题,采用了能量分散释放的两级释热燃烧室方案。通过优化两级燃烧室燃料分配及几何构型提高发动机推力、比冲性能参数,发挥发动机的潜能。利用MA...
- 马婧雪刘萌萌常军涛
- 关键词:燃烧室不起动几何构型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来流马赫数参数优化
- 文献传递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模态计算方法研究
- 2017年
- 为了获得不同飞行状态下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状态,在集总参数方程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堵塞边界条件及工作机理,发展了最大供油模态流量平衡的求解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模态计算模型。给出某飞行条件下的最大供油模态迭代计算过程,并详细描述了其所表征的物理现象,其流量平衡计算精度达10^(-4),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不同飞行马赫数下的最大供油模态计算,获得相应的燃烧室最大供油量及隔离段/燃烧室沿程参数分布。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实现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供油模态的流量平衡计算,并能精确地捕捉给定燃油分配形式下的燃烧室最大供油量。
- 黄兴蔡建兵陈玉春
- 关键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计算方法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动特性研究
- 宽马赫数范围内良好的工作性能使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理想推进装置之一。其中位于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隔离段部件发挥着隔离燃烧过程与压缩过程的重要作用,避免了燃烧室直接对进气道产生干扰,保证了双模态发动机的...
- 何粲
- 关键词: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性能参数
- 文献传递
-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方案对比试验被引量:9
- 2013年
- 在来流马赫数2、总温840K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的冷启动工况下,对凹腔上游的煤油横向射流喷雾的三种点火方案(热射流点火、乙烯引导点火、凹腔内局部补氧点火)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拍摄了不同点火方式下的初始火焰生成和发展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种点火方案的点火接力过程和压力响应特点。试验研究表明,热射流火焰和喷雾下游掺混燃烧后通过火焰逆传形成凹腔驻留火焰,室压受热射流供应及其与喷雾作用的非定常特性的影响较大;乙烯引导点火受乙烯燃烧强度的影响,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由于生成的乙烯火焰较弱,易被煤油喷雾浇熄,旨在凹腔内形成接力火焰的点火方法未能实现乙烯引导的成功点火;在凹腔内局部补氧能够改善煤油喷雾的点火性能,点火接力过程过渡平稳。
- 席文雄王振国刘卫东梁剑寒
- 关键词:燃烧室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