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篇“ 双壳动物群“的相关文章
- 湖南桑植二叠-三叠系之交的双壳动物群
- 二叠-三叠系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引起了生态系结构的重大改变,双壳动物逐渐取代腕足动物成为海洋底栖群落的主体之一。该灭绝事件同时也改变了双壳类的整体面貌,使其由古生代型向中生代型转变。研究这一过渡时期...
- 关键词:双壳类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被引量:2
- 2005年
-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 ,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 ,属于Cuneopsis -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 ,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 ,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 王全伟阚泽忠朱兵梁斌杨恒书
- 关键词:上沙溪庙组动物群恐龙化石双壳类
- 生物因素对双壳动物群地理分布的控制作用
- 1998年
- 生物因素对侏罗纪古大西洋双壳动物群地理分布模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最主要的生物因素是双壳动物幼虫类型.浮游异养型是最普遍的双壳幼虫类型,其地理扩散能力大大高于非浮游异养幼虫类型.前者可形成广泛的地理分布;而后者往往形成较狭窄的地理分布,并成为生物地理分区的重要标志.非浮游异养幼虫类型双壳分子的比例从温带至热带呈下降趋势.对双壳动物地理分布发生影响的其它生物因素还包括生活习性、摄食方式、再生产能力、适应能力及生物竞争等.
- 刘春莲
- 关键词:侏罗纪生物因素
- 影响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异度的主要因素被引量:1
- 1997年
- 古大西洋地区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异度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相的多样性和相类型、温度梯度、盐度以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在这些环境因素的控制下,双壳类分异度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①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法国北部和英国南部地区分异度值最高,由此向南向北逐渐降低;②低纬度地区的分异度高于高纬度地区;③尽管经历了2次下降期,在Kimmeridgian期前双壳类分异度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高的,并在Kimmeridgian期达到最大.此后。
- 刘春莲
- 关键词:双壳类分异度侏罗纪
- 内蒙古赤峰地区早二叠世于家北沟组双壳动物群被引量:1
- 1993年
- 郑月娟
- 关键词:双壳动物群早二叠世
- 全文增补中
- 青海唐古拉地区侏罗纪非海相双壳动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被引量:5
- 1993年
- 唐古拉山温泉以东约80km的冬曲一带产出丰富的侏罗纪非海相双壳类化石,中侏罗统雀莫错组顶部的紫红色细粒岩屑砂岩产Qiyangia,Yunnanopharus,Unio 3属3种,其中有新种Yunnanopharus substratus.这一动物群与过去在本区发现的中侏罗统“Cuneopsis”-Eolamprotula-Protomya动物群面貌明显不同,过去一直认为Yunnanopharus是晚三叠世的属,而Qiyangia则主要产于下侏罗统,根据地层层序及上、下层位产出的海相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时代分析,冬曲剖面的Qiyangia-Yunnanopharus动物群时代无疑为中侏罗世巴通期,扎窝茸组产非海相双壳类“Cuneopsis”,Yunnanopharus,Plicatunio,Nipponaia(Eonipponaia),Cyotrigonioides,Danlengicon-cha,Nakamuranaia等7属9种,其中包括新种Yunnanoconcha(?)ovalis,Danlengiconha tanggu-laensis,Cyotrigonioides(?)ellipticus和Nipponaia(Eonipponaia)?bifurcata,基于下伏海相地层中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的佐证,它们的时代最有可能是在晚侏罗世基末里期至早白垩世期间,据化石围岩的粒度分析以及埋藏学研究表明,这些类三角蚌类主要生活于水体安静、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淤泥质基底,繁盛于近海三角洲平原上的湖沼环境,同时,由于海退初期尚有可能受到海水短暂侵漫的影响。
- 阴家润史晓颖周志广李端
- 关键词:双壳动物群古生态环境侏罗纪
- 湖北大冶沙田下三叠统菊石、双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被引量:4
- 1992年
- 本文所研究的湖北大冶沙田下三叠统菊石、双壳动物群,包括菊石10属11种,双壳类4属9种。文中建立了5个菊石带:Lytophiceras带、Gyronites带、Flemingites带、Pseudosagece-ras—Xenodiscoides带和Anasibirites带;2个双壳动物带:Claraia griesbachi带和Cl.concentrica带,并依据动物群面貌,将原大冶群的时代详细划分为大冶组和观音山组。大冶组的时代相当于格里斯巴赫期至亭纳尔期,观音山组的时代相当于斯密斯期至斯派斯期。
- 朱利东丁梅华刘华夏
- 关键词:早三叠世菊石动物群双壳
- 滇西澜沧老厂晚二叠世双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生物区系特征被引量:4
- 1992年
- 本文描述了采自云南澜沧老厂的双壳类,共计13属、15种和未定种(其中1新属、4新种)。该动物群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其组成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与扬子地区有明显联系,属扬子生物区系,并具亚热带生物特征。
- 冯庆来崔新省刘本培
- 关键词:晚二叠世双壳类动物群
- 西藏噶大克地区中生代双壳动物群被引量:1
- 1990年
- gou宗海
- 关键词:中生代双壳动物群
- 西藏东部洛隆马里侏罗纪双壳动物群分析
- 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侏罗纪以怒江断裂带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沉积类型。东部是以陆相红色碎屑沉积为主的昌都红层区,仅中侏罗统夹少量海陆交互相地层,并含有广盐性生物化石;西部为典型海相沉积的怒江地层区,普遍缺失早侏罗世沉积,中侏...
- 童金南
- 关键词:上侏罗统群分析侏罗纪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刘春莲

- 作品数:46被引量:2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珠江三角洲 有孔虫 介形类 三水盆地 古环境
- 史晓颖

- 作品数:119被引量:1,234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华北地台 层序地层 古生物学 地层学 微生物
- 杨廷禄

-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二叠纪末 二叠纪-三叠纪 腕足类 深水相 无脊椎动物
- 崔江利

- 作品数:34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研究主题:蚀变分带 藏北羌塘中部 岩石 素质教育 抽水井
- 崔新省

- 作品数:3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
- 研究主题:双壳类 遥感 北缘 华北地台北缘 华北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