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篇“ 双低菜籽粕“的相关文章
双低菜籽粕替代豆饲粮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参数和肉质的影响
猪饲料豆减量替代技术方案的不断完善是当前养猪生产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菜籽粕是常用的豆替代原料。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双低菜籽粕高比例替代豆后,不仅降低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且明显延长食糜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本试验旨在研...
辜哲敏
关键词:双低菜籽粕复合微生态制剂肉质
混菌静态发酵改善双低菜籽粕品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雅致放射毛霉混菌静态发酵对双低菜籽粕营养价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体内试验初步评估菜籽粕食用的安全性,为菜籽粕在食品领域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双低菜籽粕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发酵代替传统的搅拌式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粗蛋白、水溶性蛋白、小肽、氨基酸和川芎嗪)、抗营养成分(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粗纤维)及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气、味差异,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混菌静态发酵对双低菜籽粕品质的影响;并以大鼠为试验对象,初步研究发酵菜籽粕对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发酵菜籽粕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结果表明,发酵后可溶性蛋白、多肽和总氨基酸分别增加了96.7%、281.48%和19.58%.大部分菜籽蛋白被降解为分子量在500-108 Da的小分寡肽和氨基酸.发酵后检测到川芎嗪这一新的营养物质,浓度在发酵第5天高达590 mg·kg^-1,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后分别降低了45.26%、41.37%和31.16%.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后菜籽粕的气味和滋味发生显著变化,发酵后菜籽粕中酸味明显增加.动物试验表明,发酵菜籽粕等氮代替25%的豆添加到大鼠饲粮中可以明显提高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且大鼠的肾脏、胸腺和肝脏未出现损伤现象.[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菌种和发酵工艺能够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改善菜籽粕风味,提高大鼠的生长性能.
郝怡宁王志高何荣鞠兴荣袁建
关键词:菜籽粕电子鼻电子舌
脱皮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优质饲料蛋白质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发展,寻找新型优质饲料蛋白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在采用消化代谢试验评定脱皮双低菜籽粕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比例的脱皮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生长育肥猪饲粮豆后,在生长育肥...
乐科明
关键词:生长育肥猪营养价值肉品质
不同双低菜籽粕添加量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双低菜籽粕添加量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头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其中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 0%、7. 0%和9. 0%剂量的双低菜籽粕,饲喂后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取血样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与分析。结果随着饲喂天数的增长,不同剂量的双低菜籽粕均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而9%添加剂量的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的(P <0. 05)。
王世贵许生琪卢福山
关键词:双低菜籽粕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
体外产气法评定加拿大进口与国产双低菜籽粕瘤胃发酵与降解率差异被引量:3
2017年
本试验以豆为参比饲料,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国产双低菜籽粕与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的瘤胃发酵和动态降解率差异。3种蛋白源饲料与晨饲前采集的瘤胃液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后2、6、12、16、24、30、36、48 h记录累积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动态降解率。结果表明:三者的累积产气量变化趋势相似;国产双低菜籽粕的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a+b)显著低于豆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三者的快速产气部分(a)差异显著(P<0.05);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受蛋白源种类、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极显著(P<0.01);三者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培养时间变化极显著(P<0.01);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国产双低菜籽粕最低(P<0.05),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则居中。
许文斌杨金山李欣新林聪张幸怡张永根
关键词:豆粕体外产气法
双低菜籽粕的营养特点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2016年
菜籽粕在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贸易量中位居第二,是重要的饲用蛋白源,但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硫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Gs)和芥酸(Erucicacid)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双低油菜品种(低硫葡萄糖苷、低芥酸)的培育,使双低菜籽粕(Canolameal)的饲用营养价值有了很大改善。本文综述了双低菜籽粕的营养特点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倪国平
关键词:菜籽粕双低菜籽粕营养饲料
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对平均蛋重、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组(P<0.05)。2)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产蛋鸡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双低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3)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 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产蛋鸡蛋黄TM A含量(Y)和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X)的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25.457 0X+2.852 0(R^2=0.976 5)(TT基因型);Y=7.685 7X+1.943 0(R^2=0.952 5)(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 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对TT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4.62%,对AA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26.76%。结果提示,当饲喂产蛋鸡含双低菜籽粕饲粮时,如TT基因型产蛋鸡不产鱼腥味鸡蛋,AA和AT基因型产蛋鸡即不会产鱼腥味鸡蛋;饲粮双低菜籽粕
龙城陈磊王晶武书庚张海军岳洪源齐广海
关键词:双低菜籽粕产蛋鸡三甲胺
双低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肖萌王远亮
关键词:双低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纳豆激酶
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菜籽粕对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影响,BUN测定说明蛋鸡对8%添加量的氮转化率最好。
海存秀丁保安卢福山何长芳苏丽萍李文林杨生文
关键词:双低菜籽粕蛋鸡尿素氮
双低菜籽粕酿造酱油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提高水酶法提油后的双低菜籽粕中蛋白质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双低菜籽粕酿造酱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按米曲霉1号︰黑曲霉1号︰木霉=3︰2︰1混合接种;在28℃、95%湿度下培养制曲;再加入15%盐水,于42℃条件下后发酵20 d。按最佳工艺发酵制得的酱油,其品质达到GB 18186-2000规定的二级酱油标准。
周玥杨秀华郭华
关键词:双低菜籽粕酱油水酶法发酵

相关作者

徐建雄
作品数:198被引量:75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研究主题:仔猪 饲料 氧化应激 断奶仔猪 抗氧化
卿中全
作品数:34被引量:276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双低菜籽粕 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 高职院校
齐德生
作品数:238被引量:1,281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饲料 玉米赤霉烯酮 霉菌毒素 饲料添加剂 黄曲霉毒素B1
侯生珍
作品数:204被引量:594H指数:11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藏羊 羔羊 精粗比 高原型藏羊 早期断奶
于炎湖
作品数:97被引量:630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饲料 饲料安全 亚硝酸盐 黄曲霉毒素B1 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