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5篇“ 县域城镇化“的相关文章
县域城镇化:挑战与未来
2024年
2023年9月,由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承办的“县域城镇化:挑战与未来”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顺利召开。来自政学研各界专家学者结合各地工作实践,围绕如何破解当前县域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如何更好推动县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基于此,本刊策划出版此次县域城镇化专题,并在此呈现会议发言的精彩内容,以期为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先进的理念和更清晰的思路。
申明锐潘毅刚陈前虎陈前虎卓贤卓贤张立李裕瑞张立李裕瑞吴康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学术对话策划出版中国城市规划
县域城镇化县城为重要载体
2024年
县域城镇化,是以县级城乡区域为空间单位和行政关联单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随着《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印发,我国将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全体人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代成果。县域涵盖了县城、小城镇和乡村等多层次空间载体,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主战场。
麦婉华
关键词:城乡区域县域城镇化城镇化建设人民共享小城镇
第四次科技革命与县域城镇化的融合
2024年
作为国家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在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涵盖城镇与乡村的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承接者。城镇化县域为载体,明确了由城市建设为重心转向农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当前,我们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当前人类政治、经济、军事、世界格局等方方面面。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张一浩田惠敏
关键词:人工智能县域城镇化农村人口城镇化承上启下
县域城镇化进程中青年的返乡生活实践研究
2024年
县域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之一。在县域城镇化进程中,返回至县域的青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青年的返乡动机与生活状态是县域发展的真实反映。文章首先通过社会建构论视角下叙事导向探究模型,对返回至县域的青年进行深度叙事访谈,借助推拉理论分析返回至县域的青年的基本追求;其次根据返回至县域的青年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满足程度,总结出乐观型、满足型、矛盾型和厌倦型四种类型的县域生活叙事,以呈现返回至县域的青年的生活方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王欣
关键词:青年就业县域城镇化
青藏高原县域城镇化多维协调时空演变及其机制
2024年
促进城镇化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是高质量城镇化的基本要求。选取多维度核心指标,基于城镇化动态演变理念,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构建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资源和城镇化—环境协调度指数,以县域为单元探究了青藏高原城镇化多维协调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城镇化—资源协调水平最高,但呈总体下降趋势;城镇化—经济和城镇化—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呈上升趋势;城镇化—环境协调水平居中且基本稳定。青海和甘南总协调度下降,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并对资源环境形成压力。西藏、川西和滇西总协调度上升,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城镇化略显滞后。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化—经济协调度主要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工业是改善城镇化—经济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城镇化—社会协调度主要受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协调度越高;城镇化—资源和环境协调度受到经济发展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共同负向影响,即工业比重越高,政府财政支出能力越强,城镇化—资源和环境协调度越低,显示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但是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越多,中心城镇集聚规模越大,则城镇化—资源环境协调度越高,为青藏高原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和工业模式提供了启示。
田明田一聪曾丹
关键词:城镇化县域青藏高原
世代转型视阈下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我国城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城镇化既是广泛发生的社会事实,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政策方向。本文以中西部多地田野调查的经验为基础,提出世代转型的分析框架,对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的生活逻辑转型是推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90后”农村青年成长于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的新时期,宏观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历程相互作用形塑了独特的“社会代”。受主体遭遇的影响,与前代群体相比,“9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价值观念产生了系统性转型,生活目标也出现重构。在多元目标引领下,大城市与乡村难以承载新生代农民家庭再生产的需求,县城基于其完备的生活系统、相对优质公共服务体系的特质,成为农民城镇化的空间选择。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镇化是一种生活本位的城镇化,应将低成本公共服务作为中西部县城的发展重心,最终实现城镇化布局的合作互补、协调发展。
张一晗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生活价值观
融合型治理:县域城镇化何以助推基层治理有效
2024年
基层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现代的重要目标,有赖于对基层社会和民众的多元需求的及时回应与满足。当前,基层治理大多聚焦于治理资源的整合,而对于治理资源如何转为治理效能的过程和机理则关注不够,在实践层面也忽视了不同单元、类型和需求下基层治理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县域城镇化与基层治理在场域、过程和目标上具有耦合性,县域城镇化助推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以要素整合为基础实现资源要素与治理需求有效对接,平衡治理场域内的供需关系,以实现治理资源向治理效能的转。从供需关系的视角出发,重点关注治理资源向治理效能转的过程与机制,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平衡治理有效”的融合型治理分析框架,探析县域城镇化助推基层治理有效的实践路径和运行逻辑。四川省邛崃市的实践表明,借助治理要素、治理单元、治理路径和治理效能的有机融合,融合型治理能推动“供需对接供需适配供需调节供需平衡”的供需关系转换,力求实现基层均衡型善治,为县域内不同治理单元撬动城乡发展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助推基层治理提供支撑。为此,未来要进一步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单元的类型,挖掘基层治理资源与要素,拓展县域城镇化与基层治理的链接方式,不断推动县域城镇化与基层治理的契合和互促。
李海金刘珊
关键词:社会治理县域城镇化资源整合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县域发展研究
2024年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县域城镇化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长三角地区县域由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方式,正在迈入区别于一般县域的区域性城镇化发展路径。然而,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县级规划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在各类指南中未区别县级与市级的规划重点。本研究从历史维度审视县域单元的特殊性,阐明历史尺度对当今县域发展形成的特殊影响;其次分析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性及实际发展态势,总结县域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最后结合长三角县域发展特征阐释其尺度上移的特殊城镇化模式,提出对长三角地区县域发展的建议及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措施。
蔡静怡黄春晓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长三角县域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2024年
县域城镇化有助于促进农业的转型、推动城乡关系的转变,从而提升国民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基础。为研究县域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文章选取福建省59个县(区)2012—202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县域城镇化对物质富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显著缩小县域间的差距;县域经济对物质富裕水平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应协同乡村振兴提升县域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和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以期加快共同富裕进程。
俞俏萍
关键词:共同富裕县域城镇化县域经济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2024年
乡村产业发展是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乡村产业根植于乡村,存在于县域范围,与县域城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南省县域面积广阔,从县域城镇化着眼探讨乡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梳理县域城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县域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规划设计、产业基础、要素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县域城镇化视角下,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马芳芳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农业

相关作者

申明锐
作品数:49被引量:68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 乡村规划 县域城镇化 乡村治理 乡村转型
谭江蓉
作品数:31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
研究主题:县域城镇化 流动人口 流动女性 城镇化问题 县域
刘凌云
作品数:12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县域城镇化 直线电机 城镇化 自组织 磁阻效应
张荣天
作品数:54被引量:1,020H指数:1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乡村性 省际 长江三角洲 丘陵区
白志礼
作品数:44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农户 城镇化问题 县域城镇化 县域 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