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1篇“ 县域农业“的相关文章
- 县域农业经济闯高质量发展新路
- 2024年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抉择。鉴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进县域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张洪亮
- 关键词:县域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转型县域农业经济
- 打造河南省县域农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 2024年
-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经济在带动农业农村长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经济水平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河南省遂平县为例,指出当前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索适合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卢苇李真真
-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域农业经济经济增长新引擎
- 县域农业电商发展策略的探析
- 2024年
- 发展农业电商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探讨了近几年县域农业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经营主体同质化程度严重,农业电商标准化运营混乱,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公共品牌建设、规范农业电商环境,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农业电商运营和加强校企合作、培育农业电商人才方面提出县域农业电商发展策略。
- 姜敏孙晓慧杜华帅
- 关键词:县域
- 撤县设市、产业基础与县域农业发展
- 2024年
- 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强国战略的实现路径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撤县设市”改变了县域发展战略,扩张了县级政府的权限,是20世纪末旨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同时要求兼顾县域农业发展的代表性政策。然而,本文基于1992~2019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后发现,“撤县设市”不利于农业总产值的提升。“撤县设市”后,财政与土地资源加速离农,但由于该时期许多县在没有达到政策所要求的产业基础下“设市”,使得财政支出和土地利用行为的非农化未能转化为工业的超额增长,进而导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畅,并最终影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产业基础达到设市标准时,“撤县设市”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保持农业产出稳定,同时达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此,该时期“撤县设市”的主要问题在于执行过程而非设计环节。2010年后中国重启“撤县设市”,新“设市”县全部达到产业基础要求,农业发展良好,证明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及其前提条件,这为下一阶段更好发挥县域工农循环,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 龚斌磊张启正袁菱苒余泳泽
- 关键词:撤县设市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率农业发展
- 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县域作为一个重要单元参与到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过程中,成为促进农业发展、扶持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坚强有力地落实着党中央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与实施。湖南有86个县(市),其中71%的常住人口及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表明湖南省的县级行政区对整个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精神后发现,为了实现城乡振兴的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速推动农业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促使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县域资金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村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数字金融深入发展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 郭一笑熊思雨肖菲
- 关键词:数字金融县域经济农业经济
- 县域农业大脑平台设计——机器学习在农业上的应用
- 2024年
- 为解决农业领域的多维度数据整理和管理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加速数字农业的发展。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有关知识搭建县域农业大脑平台。该平台包括数据整理、存储、分析应用和市场化路径,提供了金融、政策、培训和预售订单等模块。此平台对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战略的重要作用,将促进农业与科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望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将农业数据信息转化为有益的应用。
- 刘世昱吴韬然
- 关键词:数字农业农业信息化
- 县域农业种植业中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解决策略
- 2024年
- 农业技术推广,一词由两个部分合成。其含义、模式、特点说起来真是千头万绪。何况还要讲到它对农业种植业如何发挥关键作用。深挖其内在关联,农业技术推广,真可称得上是县域农业种植业的"推进器"。它能够真切推动生产力的提升,会使这种结构变得更完整。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使用现状在种植业中令人津津乐道,诸多问题也随之显示出端倪。研究其真实情况,务必从推广中的问题中找出矛盾,再逐一剖析根源。结出结论,提出指导,从而将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在各县域农业种植业得到相应提升。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的力量和影响,好使决策者有着明确的参考,进一步推动中国各县域农业种植业的蓬勃发展。
- 李英枫
-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种植业结构
- 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被引量:1
- 2024年
- 目前辽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特别是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色优势产业不明显、产业聚集度不高、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等问题。该文总结了辽宁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整合资源要素、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和加快产业聚集等,以期为该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赖晓璐邓春晖王瑾周腰华
- 关键词:县域农业经济
- 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及破解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农业强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采用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却具有负向效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县域。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要素流动壁垒造成的供需失衡是引致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的底层原因。第四,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与数字素养提升两条路径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既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也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补充了经验证据。
- 张水张永奇
-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农业科技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建设思路
- 2024年
-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把握国家创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契机,立足县域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建设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效模式。本文结合农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实践,对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理论框架和建设原则与路径探究。研究发现,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由农业创新群落、农业创新生态环境和农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构成,具备地域性差异、开放式协同、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和面向乡村振兴等主要特征,经历起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发展阶段,对县域农业科技制度、物质和人才现代化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需遵循“群落—环境—要素”三位一体路径,包括打造高质量县域农业创新群落、营造良好的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环境、促进县域农业创新要素有效配置。
- 王丹赵新力郭翔宇
-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农业科技创新
相关作者
- 姚涛

- 作品数:13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县域农业 土地流转 农业产业化 耕地面积变化 耕地面积
- 封志明

- 作品数:403被引量:7,481H指数:55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自然资源 人口 人口分布 二季作区
- 夏太寿

- 作品数:67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县域农业 生态经济规划 科技创业 风险投资 低碳技术
- 杨艳昭

- 作品数:143被引量:4,219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 人口分布 人口 GIS
- 曲长祥

- 作品数:52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 县域农业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