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篇“ 原始类群“的相关文章
- 跳蛛科原始类群,特别是树蛛亚科孔蛛属及树蛛属的分子系统发生与进化研究
- 本文对跳蛛科原始类群及树蛛属的分子系统发生与进化进行了研究。跳蛛科是蜘蛛目中最大的,种类也最多的一个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60个属5121个已知的种,但是,直到最近,蛛形学家才开始对跳蛛在蜘蛛目中的位置,原始类群的确定...
- 刘青青
- 关键词:基因序列
- 文献传递
- 现存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及其植物地理学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在吸取各学派对被子植物原始类群界定的基础上 ,根据八纲系统 ,提出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有 60科的新见解 ,并以分子系统学提出的狭义的基部类群 32科为对比 ,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以科为性状 ,以Takhtajan划分的世界植物区系的“区”为OTU ,UPGMA分析显示 :( 1 )东亚区确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区 ,它既与北美东、西部 (北美大西洋区、马德雷区 )有密切关系 ,但更接近印度支那区 ;( 2 )环太平洋的 4个地区集中了较多的原始被子植物的科 ,它们是东亚地区 ,北美东部和西部地区 ,部分热带亚洲、澳大利亚东部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地区 ,中、南美热带地区。
- 汤彦承路安民陈之端张原张富民
- 关键词: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植物地理学
- 试论单子叶植物的原始类群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从被子植物系统分类理论观点出发 ,结合植物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综合分析和讨论了单子叶植物的原始类群 .结果认为 ,单子叶植物是一个单元起源的自然类群 ,其原始类群具有单沟型花粉 ,离生心皮 ,草本或半草本 ,陆生等特征 ;泽泻目 (Alismatales)
- 白音蓝盛芳
- 关键词:单子叶植物原始类群
-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溪洞杜鹃的解剖结构特征
- 2025年
- 为了从解剖学角度探究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小溪洞杜鹃(Rhododendron xiaoxidongense W.K.Hu)的环境适应性机制和濒危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特征及种子表面纹饰进行观察,并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叶片、幼茎、侧根和幼果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溪洞杜鹃的花粉为复合型四合体,单粒花粉近球形,表面具黏丝,并具3个萌发沟。种子表面具肋纹且有明显的背腹面之分,两端具明显的翅。幼果的心皮边缘内卷,将子房分为8个心室,胚珠沿中轴胎座排列于两侧。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为复表皮,由2层排列紧密的不规则扁长方形表皮细胞组成,栅海比为0.49,而下表皮则由1层椭圆形表皮细胞组成,并分布有气孔;主脉仅有1个维管束,近圆形,并向叶片上表皮延伸形成维管束鞘延伸区,木质部位于维管束鞘中心位置且较为发达,韧皮部位于木质部四周,属于周韧维管束型。茎由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髓组成,薄壁组织细胞内含有晶簇,无周皮,处于初生结构向次生结构的过渡阶段。侧根维管柱位于栓内层内,次生韧皮部面积较小,次生木质部较发达,木射线细胞在次生木质部呈放射状环绕排列。综上所述,小溪洞杜鹃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植物的原始类群,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既是该种的分类参考依据,也是其适应生境的一种表现。
- 李丹丹刘杰李晓花张乐华
- 关键词:生态适应性原始类群
- 双门齿兽
- 2020年
- 在我们的印象里,有袋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的原始类群,它们的体形普遍较小。其实,就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地球上曾经生存着许多巨大的有袋类动物,其中块头最大的要数双门齿兽。10万年前,澳洲大陆西南部鸟语花香,即便是内陆地区也因为湖泊和森林的存在而充满了生机。一大群红袋鼠蹦蹦跳跳地从湖边的草地上经过;在草原与森林的交界处,一群庞大的动物正在进食,它们正是双门齿兽。
- 盗龙
- 关键词:有袋类动物原始类群
- 远古象型类演化的追溯者——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
- 2017年
- 据了解,在长鼻类的主千类群象型类中,发育有一对巨大的上门齿(象牙)成为这一类群的鲜明特征。这一结构通常作为个体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争夺交配权的武器。没有象牙的长鼻类通常只存在于渐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类群中,如恐象仅发育一对钩状的下门齿而上门齿完全缺失。
- 田静
- 关键词:原始类群渐新世象牙
- 没有象牙的象型类
- 2016年
- 在长鼻类的主干类群象型类中,发育有一对巨大的上门齿(象牙)成为这一类群的鲜明特征。这一结构通常作为个体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争夺交配权的武器。没有象牙的长鼻类通常只存在于渐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类群中,如恐象仅发育一对钩状的下门齿而上门齿完全缺失。在象型类演化的早期,
- 关键词:象牙原始类群渐新世发育交配雄性
- 辽西热河生物群龟类化石浅谈
- 2015年
- 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龟类化石大多属于泛隐颈龟类的原始类群,近20年来,相关化石发现较多,为研究这些远古生命的演化分异和生态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满洲满洲龟、辽西鄂尔多斯龟和建昌辽龟这三大家族.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动物,它们一般身裹坚硬的甲壳,头和四肢可以缩入壳内。
- 周长付
-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龟类化石西鄂尔多斯原始类群生态习性
- 追寻志留纪古鱼之旅
- 2010年
- 最近几年,我经常在云南的曲靖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考察。由于泥盆系中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门类齐全、原始类群种类多、在鱼类尤其是肉鳍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中意义重大。2007年以前,我的考察重点都是这里的泥盆系、特别是下泥盆统,主要考察并发掘其中的鱼类化石。
- 赵文金
- 关键词:志留纪野外地质考察脊椎动物原始类群
- 内蒙古自治区上侏罗统最原始的蠼螋昆虫化石(昆虫纲:革翅目:始螋亚目)(英文)被引量:9
- 2002年
- 我国上侏罗统牛津阶—基末利阶 (163— 15 0 Ma)保存有完好的最原始的蠼螋昆虫化石。首次描述、分析和讨论了原始蠼螋后翅脉序特征 ,认为与现代生存的蠼螋后翅基本相同。因此 ,提出了与西方某些蠼螋昆虫分类学者不同的意见 ,认为始螋亚目 (Aechidermaptera)应归入于革翅目 (Dermaptera)之中 ,且视其为一个最原始的类群较为合理。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原始类群的下列重要特征皆为首次发现 :胸骨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 ;革翅锁具 (Tegminalocking device)和刺脊突 (spiny crest)发育 ;前、中、后足跗节皆为 5节 ;后足基节显著伸长 ;颈部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颈片 ;革翅后缘收缩变尖。上述 5项被视为最原始蠼螋特有的祖征。下列特征应为早期蠼螋共有的原始性状 :虫体扁平 ,通常具毛 ;腹部侧缘彼此近平行 ;触角显长 ,丝状 ,多节 (通常多于 11节 ) ;两只单眼发育 ;上颚具齿 ;中胸小盾片显大 ;革翅较长 ,通常具有明显的翅脉 ;股节具隆脊 ;爪和爪垫通常发育 ;腹部各节背板与腹板不重叠 (两者位置非简单的上、下关系 ) ;尾须柔软、多节 ;雌性产卵器鞘显著外伸。本文建立了始螋亚目 1新科 Sinopalaeo-dermatidae和 2新属 2新种 Sinopalaeodermata neimonggolensisgen.etsp.nov.,Jurassimedeola orientalis gen.etsp.nov.。
- 张俊峰
- 关键词:昆虫纲革翅目上侏罗统原始类群
相关作者
- 谭杨梅

- 作品数:9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金佛山 灵芝 区系 生态 原始类群
- 刘杰

- 作品数:382被引量:35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单粒子效应 重离子 束流 加速器 单粒子翻转
- 任明波

- 作品数:45被引量:2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金佛山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研究 栀子 药用植物资源
- 赵文金

- 作品数:38被引量:1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研究主题:志留纪 脊椎动物 志留系 盔甲鱼类 盔甲
- 李晓花

- 作品数:65被引量:49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园林应用 庐山植物园 扦插繁殖 资源调查 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