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8篇“ 原发性震颤“的相关文章
- 原发性震颤被引量:5
- 1990年
- 陈生弟
-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
- 嗅觉检测对帕金森病和原发性震颤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的嗅觉功能,拟探究嗅觉检测对两种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苏省江原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92例、ET患者73例、健康对照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嗅觉障碍诊断辅助卡分别对其进行嗅觉检测,分析嗅觉检测对PD和ET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三组受试者嗅觉评分及嗅觉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64,P<0.001);进一步行事后分析,ET组嗅觉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3,P>0.05),PD组嗅觉障碍发生率高于ET组和对照组(P<0.001)。嗅觉检测鉴别PD和ET的敏感度为89.1%,特异性为79.5%。结论PD患者存在明显的嗅觉障碍,嗅觉检测有望成为PD和ET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 孟猛刘露周衍李建
- 关键词: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嗅觉障碍
- Sniffin' Sticks嗅觉检测、嗅球体积测量对原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分析
- 2024年
- 帕金森病和原发性震颤均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前者以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特征,与原发性震颤的主要表现较为相似,早期鉴别存在难度,容易误诊,贻误病情^([1-2])。因此,临床急需能够简单、准确区分两种疾病的定量诊断工具。随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探索,发现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嗅觉减退,且出现时间早于震颤及其他运动症状,有一定预警作用^([3])。对此推测评估患者嗅觉功能,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诊断帕金森病。嗅觉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检查,如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另一类是影像学检查,如测量嗅球体积(olfactory bulb volume,OBV)^([4])。
- 俞惠君张长国李兰兰
- 关键词: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嗅觉功能
- 穴位注射维生素B12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
- 尤磊
- 原发性震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 2023年
- 原发性震颤(ET)也叫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频率多为4~12 Hz,患病率约为0.4%~0.9%。目前,ET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其中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基因检测技术发现小脑和小脑系统与ET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对原发性震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连锁分析、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测序方式,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 江吉鸿范海伦余鑫徐从英王琰萍严雅萍
-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基因遗传学
- 粪便短链脂肪酸作为原发性震颤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粪便短链脂肪酸作为原发性震颤诊断标志物的应用。将原发性震颤和健康人区别的粪便短链脂肪酸为丙酸、丁酸、异丁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进一步,将原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区别的粪便短链脂肪酸为异丁酸、异戊酸中的任意一种...
- 陈生弟黄沛谭玉燕张平辰杜娟娟
- 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和原发性震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PD患者27例(PD组)和ET患者23例(ET组),所有患者均至少有一侧上肢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用肌电图进行震颤检测,分析震颤峰频率、振幅、肌肉收缩模式以及谐波共振、再现性震颤的出现率。结果(1)ET组较PD组发病年龄更早(P<0.05),病程更长(P<0.05),有震颤家族史比例更高(P<0.05);(2)静止、固定姿势和负重500 g、负重1000 g状态时,PD组震颤峰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ET组震颤峰频率亦无明显改变(P>0.05),但PD组震颤峰频率均较ET组低(P<0.05);(3)PD组的肌电爆发模式以交替性肌肉收缩为主,而ET组以同步性肌肉收缩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D组再现性震颤出现率为37%,而ET组无震颤再现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D组谐波共振出现率较ET组高(P<0.05)。结论震颤分析可以为PD和ET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实用的依据,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培琼丁昕余聪陈名峰
- 关键词:肌电图静止性震颤
- 原发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与单纯帕金森病或单纯原发性震颤的震颤特征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震颤(ET)合并帕金森病(PD)与ET、PD的震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分为A组(ET合并PD,34例)、B组(ET,33例)、C组(PD,33例)。采用震颤评分量表(TRS)与肌电图仪收集患者静止、姿势与任务状态下的TRS评分、震颤振幅及峰值频率。结果3组患者静止状态、姿势状态、任务状态下的T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别不同状态下比较,3组患者姿势状态与任务状态下的TRS评分均高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患者各状态下的TRS评分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各状态下的TR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静止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姿势状态、任务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别不同状态下比较,A、B组患者姿势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任务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B组姿势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任务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静止状态、姿势状态、任务状态下的震颤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别不同状态下比较,3组患者姿势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小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任务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大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各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均大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姿势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静止状�
- 李金凤何远宏周晨光
- 关键词: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神经内科
- 原发性震颤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12Hz动作性震颤。目前ET治疗的传统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苯二氮类药物等,但传统药物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有限。随着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对ET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当前ET治疗的最新进展,如新型药物、手术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应用前景。
- 何闰成杨锦霞唐北沙孙启英
-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
- 原发性震颤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原发性震颤(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6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可达4.6%.双上肢4~12 Hz的动作性震颤是ET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既往认为ET是一种良性的孤立症状性疾病,但近年来研究发现,ET是一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疾病,除震颤外还可伴神经系统软体征和各种非运动症状,可以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对ET患者进行早期全面评估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标准化评定量表是ET评估最重要的工具,本文就各种震颤评定量表予以综述.
- 杨锦霞唐北沙孙启英
- 关键词:震颤量表
相关作者
- 唐北沙

- 作品数:605被引量:1,67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腓骨肌萎缩症 家系 基因突变分析 基因
- 陈生弟

- 作品数:1,008被引量:3,927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患者 震颤性麻痹 发病机制
- 李建宇

- 作品数:108被引量:2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 李勇杰

- 作品数:502被引量:1,724H指数:2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癫痫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 难治性癫痫
- 刘春风

- 作品数:800被引量:3,462H指数:2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