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6篇“ 原发性血管肉瘤“的相关文章
-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及治疗研究进展
- 2024年
-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作为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均尚处于研究阶段。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如肿瘤放化疗、毒物质等均是其影响因素。且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治疗预后效果极差,手术加放化疗辅助,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6个月,且相关治疗方案尚未形成标准化,探索性研究仍是当前对于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治疗的现状。文章从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研究出发,以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病理、诊断、治疗、进展等为关键词,基于万方、知网、维普等搜索平台,围绕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2个方面就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文献综述研究,旨在为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病理特征研究、临床治疗创新提供更加完备的参考资料。
- 潘骋俞军
- 关键词:病理
-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被引量:1
- 2023年
- 例1男性,60岁,因左上腹稍胀痛不适2年,加重1月就诊。体检:左上腹部可触及脾脏,肋缘下三指,Ⅱ度肿大,无触痛。腹部CT示:脾内巨大占位,考虑巨大血管瘤。术中见脾体积增大。例2男性,55岁,因腹痛、腹腔内出血就诊。体检:腹稍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CT示腹腔积液,脾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开腹探查,腹腔有大约3000 ml暗红色血液及血凝块,于脾脏上极膈面可探及直径约3 cm裂口。
- 杜艳艳袁静萍何惠华张世英柯晓康刘雯严丹丹陈芳芳
- 关键词:脾脏血管肉瘤高分化脾破裂
- 骨原发性血管肉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骨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0例血管肉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5~75岁,中位年龄58.5岁。8例发生于骨盆、1例肱骨、1例股骨。镜下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血管腔隙,内衬异型肿瘤细胞,其中8例主要由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仁明显,诊断为上皮样血管肉瘤。免疫表型:不同程度表达CD31、CD34、ERG、CK等。8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4例存活,另4例术后5~12个月死亡。结论骨原发性血管肉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及病理活检易误诊。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预后较差。
- 沈娟杨道华林军王晨亮
- 关键词:骨肿瘤血管肉瘤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
- 肠道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
- 2023年
- 患者因黑便伴血红蛋白下降先后2次住院治疗,第1次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血红蛋白有所回升。出院2周余患者再次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复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溃疡型病变,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最终诊断为血管肉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小肠、直肠多发高代谢结节,考虑恶性,同时不排除腹腔内多发转移、全身骨骼多发转移、双侧肾上腺转移;结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肿物,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支持血管肉瘤诊断。最终诊断为肠道原发性血管肉瘤伴全身多处转移。血管肉瘤尤其是肠道血管肉瘤极为罕见,本病例报告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肠道血管肉瘤的认识。
- 褚胜苹卢佳骏李春艳宫健姜丽萍徐梦杳孟华
- 关键词:血管肉瘤胃肠道十二指肠溃疡
- 双侧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 2022年
-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右乳肿块切除术后2周入院。查体:双乳对称,右乳内下方见3 cm手术切口。患者2周前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右侧)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乳腺MRI检查:右侧乳腺多发结节及肿块,左侧乳腺巨大肿块(大小约110 mm×75 mm×110 mm),病变在FS T_(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左侧肿块内见局灶性低T_(2)信号(图1),T_(1)WI上呈等信号(图2);动态增强MRI扫描示双侧乳腺病变呈向心性、持续性强化,病灶内部见局灶性无强化区.
- 唐彩丽覃艳金艾涛
- 关键词:乳腺血管肉瘤磁共振成像
- 小肠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血管肉瘤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肠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67岁,镜下观察肿瘤由实体性区域和出血坏死区域构成。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呈圆形、多形性,空泡样,具有多形性、间变性特点,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约10个/10HPF;部分细胞胞质丰富,呈嗜双色性。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31、ERG及Fli-1,部分表达CD34。小肠血管肉瘤组织学特征有时可能与其他发生于小肠的肿瘤相混淆,需要与多种肿瘤相鉴别。小肠的血管肉瘤预后较其他部位的血管肉瘤差,本病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因全身多脏器转移而死亡。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或姑息性化疗是小肠血管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结论:小肠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预后差,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或延迟诊断,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其他胃肠道常见病,病理医生需掌握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做出准确诊断。
- 潘越周璇赵涵赵鹏
- 关键词:小肠血管肉瘤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本组2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均为女性,术前均诊断不明,术中分别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和全乳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肉瘤Ⅰ级和Ⅱ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均弥漫性表达Vimentin、CD31、CD34、Fli-1。FISH检测:2例均无MYC基因的扩增。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至今,1例病情稳定,1例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3个月后死亡。
- 董成功陶园李嘉庆张蔚李喜静李强
- 关键词:血管肉瘤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临床病理分析CD31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 2021年
-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是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少见恶性肿瘤,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更是十分罕见,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5%[1]。乳腺血管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病变而延误诊治。加上血管肉瘤侵袭性强、局部复发率高且易于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笔者收治了1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病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甄潮辉梁博曾山巩鹏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肉瘤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 2021年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05%,病情进展快,预后差[1-2]。因其无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各异,术前很难准确诊断,常造成漏诊、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 高晨白晓蓉张熙李晶何欣王世博杨碎胜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肉瘤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病人,女性,19岁。因左乳外伤后反复肿块形成9个月,于2017年3月入院。院外2次诊断左乳外伤性血肿,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肿胀短暂好转,随后再次肿胀且范围逐渐扩大。体格检查:左乳明显增大,外下象限及乳晕旁见大片皮肤呈蓝紫色(图1),水肿明显,乳头无内陷,无溢血溢液,左乳蓝紫色皮下扪及约8.0 cm×5.0 cm大小肿块,质软,边界不清,触痛,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左乳皮肤及皮下组织肿胀增厚,外下象限见低回声团。
- 王艳权毅
- 关键词:乳腺血管肉瘤
相关作者
- 何秀超

- 作品数:14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动脉狭窄 糖尿病下肢 不相干 MRI表现
- 郭顺林

- 作品数:244被引量:1,25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RI CT
- 程栋梁

- 作品数:22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胸腔镜 增殖 腔内修复 腹腔镜
- 付梅芳

- 作品数:4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血管肉瘤 肝肿瘤 肝脏 原发性血管肉瘤
- 韩群

-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术后 门静脉高压症 胃肠减压 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P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