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篇“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相关文章
-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进展分析
- 2023年
-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科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全球主要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之一是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这是一种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就出现的罕见疾病。PCG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涉及前房角发育异常和房水引流障碍等因素。尽管PCG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和总结PCG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和治疗策略。通过对这些研究进展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PCG的复杂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刘奕显蒋腊梅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机制
-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手术患儿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手术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负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照顾者负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61例行手术治疗的PCG患儿,收集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人口学资料,并使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CBI)评价PCG患儿主要照顾者的负担状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PCG患儿照顾者的ZCBI评分5~63分,为轻度到中度负担,其中无负担17例(27.87%),轻度负担25例(40.98%),中度负担16例(26.23%),重度负担3例(4.9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G患儿病程(β=0.198,B=1.955,95%CI:0.539~3.370,P=0.008)、每天照顾患儿的时间(β=0.627,B=11.453,95%CI:8.231~14.675,P<0.001)以及参与护理患儿的照顾者人数(β=0.207,B=3.807,95%CI:0.969~6.645,P=0.009)为主要照顾者负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β=-0.323,B=-4.851,95%CI:-7.595~-2.106,P=0.001)为主要照顾者负担的保护因素。结论行手术干预的PCG患儿照顾者负担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提供生理和心理指导,帮助PCG患儿照顾者提高其家庭、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减少其照顾负担。
- 黄晓云贲凌燕谢瞻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
- P-A突变在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中对小梁网细胞凋亡的影响
- 目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青光眼类型,它可带来视觉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身心负担。在前期研究中,课题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在P...
- 夏琼蓉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小梁网细胞细胞凋亡
- 一种用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筛查和/或辅助诊断的基因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筛查和/或辅助诊断的基因组合,该基因组合包括本发明筛选出的和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高度相关的24个基因。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筛查和/或辅助诊断的试剂盒,以及提供了一种...
- 陈宇虹徐清丹张又嘉石伟杰陈诚文陈雯烨
-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青光眼,作为一种致盲性眼病,具有发病率高涉及地区广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患者的视觉健康及质量。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青光眼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发病者往往因为未及时有效的降低眼压,严重损伤了视神经且难以恢复,部分患者最终走向失明的结局。近年来,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作为损害婴幼儿视力的第一大原因,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广泛关注,治疗方法也日趋成熟,及时有效地干预大大挽救了婴幼儿视力,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本文就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研究现状进展做一综述。
- 于琼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发病原因
- 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估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8/2019-11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行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20例22眼。随访12mo,观察手术前后眼压、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角膜直径、视神经杯盘比、并发症。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33.4±9.1mmHg,末次随访时为14.4±5.2mmHg(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为2(2,4)种,术后12mo为0(0,2)种(P<0.001)。角膜直径术前为13.34±0.89mm,术后12mo为13.27±0.78mm(P>0.05)。术前视神经杯盘比为0.85±0.17,术后12mo为0.84±0.1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 孙娜刘建荣王伟伟王双梅杨欣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眼压
- 内窥镜辅助与外路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内窥镜辅助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EATT)与外路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合并角膜混浊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EATT手术的PCG患者16例(20)眼及MAT手术者17例(21眼)。EATT组及MAT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0.4±26.9)个月和(38.3±29.0)个月。方法回顾患者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的病历资料,记录各时间点眼压、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无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用时眼压<21 mmHg,条件成功定义为联合局部降眼压药物时眼压<21 mmHg。主要指标眼压、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EATT组术后12个月时眼压(15.8±3.1)mmHg,低于术前的(36.3±7.0)mmHg(Z=-3.408,P=0.001);MAT组术后12个月时眼压(17.2±3.7)mmHg,低于术前的(35.5±6.2)mmHg(Z=-3.519,P<0.001)。两组内各个时间点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1);EATT组与MAT组间各个时间点眼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12个月的手术完全成功率EATT组71.4%,MAT组68.8%,条件成功率EATT组85.7%,MAT组81.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88,0.748)。两组间在术后前房出血及一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003,0.344,P=0.317,0.558)。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本研究随访12个月的小样本量研究结果显示,EATT与MAT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P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EATT为伴有角膜混浊的PCG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内路手术选择方式。(眼科,2022,31:334-339)
- 陈霄雅王瑞雪丁文君卢亚楠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评估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男21例35眼,女8例15眼;年龄1个月~4岁,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的方法打开Schlemm管后,用麻花状6-0聚丙烯缝线引导完成近全周小梁切开术,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角膜直径、杯盘比和并发症,记录术中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及术后手术成功率。结果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为90%,未成功的病例改行Harms刀完成小梁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儿平均眼压分别为(35.0±9.5)、(9.9±4.4)、(10.0±4.2)、(9.7±4.4)、(9.0±2.9)、(9.4±4.2)、(9.3±3.3)和(9.5±3.8)mmHg(1 mmHg=0.133 kPa),角膜直径分别为(13.7±1.4)、(13.3±1.4)、(12.9±1.4)、(12.8±1.3)、(12.7±1.2)、(12.6±1.1)、(12.6±1.1)和(12.8±0.4)mm,杯盘比分别为0.81±0.15、0.55±0.22、0.48±0.23、0.45±0.22、0.43±0.21、0.41±0.20、0.40±0.21和0.31±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56、4.55、21.07,均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眼压、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42/45),条件成功率为100%(45/4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 梁亚陈志钧周青嵇芳芳孙红袁志兰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开术缝线眼压
- 外路全周或部分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外路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 assisted circumferential trabeculotomy,MAT)与Harm刀辅助部分小梁切开术(conventional partial trabeculotomy,CPT)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PCG患儿,按初次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MAT组与CPT组,术后随访均不少于2 a,观察眼压、并发症、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角膜透明度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4例(41眼)患儿,MAT组18例(22眼),CPT组16例(19眼),年龄(30.1±28.8)周,MAT组和CPT组术前基线眼压分别为(28.45±3.87)mmHg(1 kPa=7.5 mmHg)、(29.05±2.52)mmHg;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眼压分别为(15.80±5.69)mmHg、(19.28±7.65)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78.95%(Z=-1.93,P=0.847),MA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81.3%,CP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73.2%,采用K-M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示,χ^2=0.584,P=0.445。MAT组角膜直径术前(12.3±1.2)mm,术后降低至(11.4±0.9)mm(P=0.004),CPT组从术前(12.4±1.5)mm降为(11.9±1.1)mm(P=0.002),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术后MAT组角膜混浊率从54.55%降为40.91%(P=0.761),CPT组从52.63%降为42.11%(P=0.744),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术后所有患眼均发生前房积血,CPT组发生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各1眼,MAT组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白内障发生。结论MAT和CPT均能有效控制PCG患儿眼压,且MAT较CPT降压幅度更大,远期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 李海军任静杨潇远刘茜董良
- 关键词:先天性青光眼
-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标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5例(86眼),手术时年龄2个月~11岁,平均(3.7±2.8)岁。方法术后3、6、9个月以及1、2、3、4、5、6年进行随访。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或手术失败时)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术后不使用降眼压药物,且眼压≤21 mmHg为绝对成功;术后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主要指标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远期手术干预。结果平均随访(46.3±9.9)个月(36~72个月)。35眼为初次手术,51眼具有抗青光眼手术史。术前平均眼压(32.5±6.4)mmHg,平均应用(2.8±0.6)种药物;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6±7.9)mmHg,平均用药(0.4±1.0)种,二者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术后1、3、5年累积绝对成功率分别为90.7%、86.0%、68.8%,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0.7%、88.3%、76.9%。随访至术后5年,累积绝对成功率既往无手术史者(94.3%)比有手术史者(60.2%)高(P=0.04)。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长期安全有效。抗青光眼手术史会影响远期手术成功率。
- 王怀洲胡曼辛晨石砚李猛王宁利
- 关键词: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相关作者
- 王宁利

- 作品数:828被引量:3,711H指数:2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青光眼 眼压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近视
- 杜绍林

- 作品数:32被引量:1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
- 研究主题: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可疑青光眼 闭角型
- 彭寿雄

- 作品数:44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滤过手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张秀兰

- 作品数:148被引量:73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研究主题: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 成洪波

- 作品数:159被引量:5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青光眼 眼科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正常人 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