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4篇“ 压敏效应“的相关文章
- 考虑压敏效应的低渗透油藏CO_(2)辅助重力驱合理配产方法
- 2024年
-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在油藏高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收率较低,采用CO_(2)辅助重力驱,可以充分利用高倾角的地质特征,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但是由于CO_(2)对原油物性影响要远大于水对原油物性的影响,CO_(2)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低渗透油藏CO_(2)重力驱合理配产优化进行研究。首先,依据油藏中任意一点压力与最小混相压力的关系,分别建立了考虑压敏效应的低渗透油藏CO_(2)重力驱混相和非混相模型;其次,运用Python对模型进行求解,同时分析了压敏系数、地层倾角、注采井距和注气速度对油藏配产的影响;最后,结合现有工作制度法和增产倍数法,对比本模型计算结果,运用tNavigtor软件对3种方法进行采收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对油藏进行合理配产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油藏采收率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对该类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张辉李忠诚李明义李金龙王昊胡彧田冷黄文奎
- 关键词:渗流理论压敏效应合理配产
- 压敏效应对致密裂缝油藏渗流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原油的产出会造成地层压力供给不足,作用在岩石骨架上的有效应力增加,岩石骨架发生形变,渗透率降低,从而影响流体的流动及产能,给高效、综合地开发油藏带来诸多问题。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岩样为例,通过分析致密砂岩储层材料的组成、裂缝发育、孔隙结构等影响应力敏感性的因素,通过改变围压的大小,模拟地层中岩石骨架受力情况,明确不同有效应力和岩石渗透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敏感性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渗透率递减率大于30%,主要是由于裂缝在压力作用下的假塑性变形;第二阶段渗透率下降小于30%,在这一阶段,弹性变形主要取决于岩石基质孔隙的塑性变形。第二阶段对于应力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应用第二阶段评估储层应力敏感性更为实用,并且建立了压敏模型。
- 殷代印刘东学
- 关键词:致密储层微裂缝应力敏感性
- 试论低渗透油田开发与压敏效应
- 2021年
- 压敏效应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地层压力变化因素,压敏效应会造成储层岩石的微小孔道闭合,降低渗透率,进而会降低渗流能力并导致油井产液量下降。本文对油田开发生产过程的压敏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策略,以供参考。
- 吴东明刘艳英于喜艳陈来勇
-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压敏效应
- 基于压敏效应的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型被引量:9
- 2021年
-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而目前已有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中仅体现静态启动压力梯度,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往往偏差较大。利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及压敏效应公式等,以长垣外围扶余油层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模型,并以朝阳沟油田C区块为例分析了压力、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油井渗透率、地层压力及产量大幅度下降;C区块油井井底附近,渗透率下降21.33%,启动压力梯度增加26.94%;采用小井距,同时提高储层渗透性可有效提高产量。研究成果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承龙李敏李敏
-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渗流模型
- 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基于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大,注入压力越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高,采油井井底流压越小,压敏效应影响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小,技术极限井距越小。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所建模型计算技术极限井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平均缩小10 m以上;Y-4-W1井组根据文中计算结果优化设计压裂规模后,实现了有效驱替。该研究成果可为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李承龙
-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
- 对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反思、推导与评论被引量:9
- 2021年
- Bear(1972)和Fatt(1952)分别提出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对于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所谓启动压力梯度,是指促使油气在地层中开始流动的临界压力梯度。所谓压敏效应是指地层渗透率随地层压降而降低的现象。尽管由于致密低渗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开发分析的需要,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对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关注了近二十年,但对两者的认识至今仍处在初期的感性阶段,究原因是缺少基础理论上的研究。通过推导表明,达西线性流动的压力梯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均为常数,而达西平面径向流的压力梯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则为径向半径的函数。我国的专家学者将线性流的启动压力梯度这一常数直接用于平面径向流方程是不正确的。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渗透率的压敏效应是存在的,但绝对不可以用于达西定律的流动方程。因为"达西定律是建立在常数渗透率基础上的",否则,就会动摇地下流体力学、油气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陈元千刘攀雷丹凤
- 关键词:启动压力梯度压敏效应
- 致密油藏压敏效应及基质裂缝间窜流规律研究
- 压敏效应和基质裂缝间窜流规律研究是致密油藏压裂开发的基本问题,直接关系到数值模拟精度,影响开发方案的制定。针对目前商业化数值模拟软件普遍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压敏模型形式简单、预测结果可信度低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开展济阳坳陷砂...
- 刘凯
- 关键词:致密油藏压敏效应人工压裂
- 文献传递
- 考虑变启动压力和压敏效应的蒸汽吞吐产能计算新方法被引量:10
- 2020年
- 低渗透稠油油藏受压敏效应影响,启动压力、渗透率及孔隙度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产量。目前已有吞吐产能预测模型未考虑压敏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低渗透稠油油藏流体渗流理论,结合平面径向流压力分布规律及地层温度分布规律,应用压敏效应公式,推导了考虑变启动压力和压敏效应的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直井和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胜利油田A区块。结果表明:试验区3口水平井实际累计产油量为4695 t,模型计算累计产油量为4893 t,误差为4.22%;12口直井实际累计产油量为3868 t,模型计算累计产油量为4080 t,误差为5.46%,模型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用于评价低渗透稠油油藏产能,为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张宇张宇
- 关键词:低渗透稠油压敏效应产能预测模型胜利油田
- 基于压敏效应的变启动压力梯度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被引量:11
- 2020年
-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影响显著,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严重制约油田生产。目前已有的特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基于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压敏效应公式,分析了压敏效应对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模型,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五点法、四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产量计算模型以及启动系数计算模型。实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可用于评价不同井网条件下储层动用状况,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李承龙赵国忠
-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面积井网
- 淮北许疃矿构造煤孔隙结构及压敏效应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探究构造煤的孔隙结构及压敏效应,采取淮北许疃矿煤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实验、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进行相关参数测试,研究构造煤的孔隙结构以及有效应力对煤样渗透率渗透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碎裂结构煤裂隙规则、平直,连通性较好;原生结构煤中主要以微孔为主,构造煤中以微孔和过渡孔占主导。韧性变形系列构造煤的有效应力与渗透率呈抛物线关系;有效应力小于4 MPa时,煤体渗透率敏感性显著,大于4 MPa时其渗透率敏感性弱。该趋势是有效应力和解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解吸和有效围压的共同作用,渗透率存在最小值。与沁水盆地相比,许疃矿煤样部分渗透率损害系数较高。
- 董夔贾建称巩泽文吴艳
- 关键词:构造煤渗流压敏性
相关作者
- 李承龙

- 作品数:27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压敏效应 特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CO2驱 低渗透
- 刘海龙

- 作品数:38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启动压力梯度 压敏效应 低渗透油藏 渗流模型 煤层气
- 郝明强

- 作品数:74被引量:1,13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启动压力梯度 特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特低渗透 微裂缝
- 李卓球

- 作品数:325被引量:1,283H指数:21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碳纤维 导电混凝土 电阻率 混凝土 玻璃钢
- 谢晓庆

- 作品数:65被引量:3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聚合物驱 海上油田 提高采收率 试井模型 启动压力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