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4篇“ 历史类型“的相关文章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小型公共空间历史类型研究——以巴塞罗那为例
2024年
小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实体空间”之外“空”的部分,承担了街道与建筑之间的过渡作用。这类空间在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记录了城市更新演替过程中大量的历史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城市形态学视角下,对规划学科较少关注的城市中“无形”的部分——小型公共空间展开研究:基于空间格局与构成、使用与质量两方面构建城市小型公共空间的形态识别体系,并以巴塞罗那中世纪到21世纪的5类小型城市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历史类型研究,试图揭示城市小型公共空间作为“空”的部分对城市肌理、文脉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传达以人为本的“均质化”和“非设计”的思想。本研究对于国内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文脉传承、公共空间营造具有参考意义。
张睿杰江鑫源何依米奎尔·马蒂·卡萨诺瓦斯
关键词:城市形态学历史类型
历史类型剧创作中的创新策略研究——以《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为例
2024年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的热播实现了历史类型剧多方面的突破。在文本建构层面,该剧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并通过对人物、细节等方面的合理化想象性改写,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实现了对历史的重构。在叙事方面,该剧融合了底层叙事、反讽叙事和隐喻叙事三种手法,实现了对人物和情节的成功塑造,并以平民视角实现了人民史观的现代化表达,引发了对我国基层建设的新思考。该剧为历史类型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性,它的热播表明了我国历史剧受众审美接受倾向的改变,以及我国历史剧市场制作产业链的成熟。
夏颖王津
关键词:历史剧
中国古代“以法治国”思想的历史类型被引量:3
2022年
"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命题及法制理论命题。将法制及法律奉为治国理政首要手段的"以法治国"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其理论先导是商周时代的"明德慎罚"理论,而"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本思路和"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要素源远流长。从早期国家产生,到春秋战国,"依法治国"思想先后经历了三种历史类型,即在某个或某些领域运用法制及法律治国理政、国家政治法制化程度不高的"以法治国";相当重视法制及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国家政治法制化程度也较高的"以法治国";将法制及法律视为治国理政的首要手段、国家政治法制化程度相当高的"以法治国"。西周王朝堪称"以法治国"政治模式的雏形。
张鸿
关键词:以法治国明德慎罚商周时代政治思想
音乐为国家立法:西方民族国家国歌传统的历史类型学分析
2022年
音乐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情感表达、认同维系、身份建构、意识形态灌输等重要作用,国歌是其功能最典型的体现。讨论和反思以国歌为代表的音乐和文化象征物在西方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时,需要结合具体国家的历史进行分析,摆脱已有研究中简单化、片面化的分类总结。结合历史,可以将西方民族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歌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它们不仅与本国现代化有着复杂关联,同时也是普遍意义上现代国歌的主要模式样板。
罗宇维
关键词:文化象征国歌政治现代化
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创作的史传传统重建——以曹三公子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历史主义创作手法在中国传统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中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对历史文学创作的影响日渐式微。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中的传统文学。网络历史类型小说诞生后,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创意性阐释史传的手法,一方面唤醒了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史传性特征,另一方面也为网络历史小说的类型化开启了新的一页。在具体创作中,以曹三公子为代表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既有对传统史传小说的继承与发扬,也有对史传小说的合理改写。作为网络历史类型小说的起始文本之一,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具有一定的网络文学史价值。
吴长青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史传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的文化历史类型概念被引量:1
2020年
丹尼列夫斯基在其著作《俄国与欧洲》一书中阐述了"文化历史类型"概念。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朝向共同目标的单线运动,而是不同文化各自发展的集合。任何一个文化历史类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人类精神的某些特质。任何一种文化的价值都不应被低估,更不能被遗弃。丹尼列夫斯基在对欧洲中心主义进行尖锐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全人类"范畴,并用其来替代欧洲的"普世"概念。"全人类"应当是所有文化与所有文化历史类型成就的集合,而不是将之强行规约到某种"普世"的模板之下。这里所谓的"普世"其实就是声称代表全人类价值的欧洲文化而已。全人类概念依据的是聚合性逻辑,而非共同的单一逻辑。
安德烈·瓦基莫维奇·斯米尔诺夫陈红(译)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规划与评估——以历史类型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完成了历史类型国家公园体系规划与评估研究。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对有序的评价框架,对未来国家公园体系的扩充与拓展形成较强的指导性。简要回顾了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公园体系的关系,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历史类型)评价的步骤与内容:1)梳理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划分一级、二级主题和特征元素;2)对现存的相关保护单位进行筛查定位,对体系现状进行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3)明确各主题在体系中被表达的充分程度,获得体系健全度的评价结果。最后就这项工作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展开讨论。
刘海龙杨冬冬孙媛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丹尼列夫斯基文化历史类型论及其当代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丹尼列夫斯基的"文化历史类型论"反对"欧洲文化中心论",不承认世界文化有统一的发展模式,认为欧洲文化不是所有民族文化的样板,不同文化历史类型相对独立,具有自身文化特质。丹尼列夫斯基持文化相对论立场,认为斯拉夫文化历史类型是独特的,区别于以往所有文化历史类型,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有机体",但其"文化历史类型论"又面临着诸多理论困境。从跨文化研究视角阐释"文化历史类型论"的内涵、理论困境以及现实价值,能为当前俄罗斯寻找自我文化定位以及民族特殊性等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我们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应对全球化挑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杜宇鹏
关键词:跨文化欧亚主义
中国国家级新区的历史类型及其演变逻辑——以功能定位为核心的解读被引量:5
2019年
国家级新区是以行政区与功能区为基础,经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中国国家改革与发展战略任务的综合性新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国家级新区数量得以增多、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功能定位日趋完善,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而当今中国存在着种类多样的功能区,无论在理论亦或实践过程中都容易与国家级新区相混淆。即使是在19个国家级新区内部,不同阶段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承担着不同的战略使命。因此,研究国家级新区的类型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合理划分国家级新区的历史类型,有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国家级新区所处的不同阶段,从而根据差异性功能定位设立合理的战略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基于功能定位的角度可将国家级新区划分为"经济特区"型、"经济开发区"型和"新城"型三种历史类型,目前国家级新区正处于"新城"型的建设初期。
张梦时郭御龙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演变逻辑
B(?)·索洛维约夫、H.(?).丹尼列夫斯基及H.H.斯特拉霍夫关于“文化—历史类型”的争论
贾玉玉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鸿
作品数:80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研究主题:服务器 虚拟机 感知 日志 持久化
刘欣然
作品数:141被引量:21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
研究主题:虚拟计算环境 感知 网格监测 云计算 虚拟机
张康之
作品数:631被引量:7,398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公共行政 后工业化 任务型组织 公共管理
冯玉军
作品数:184被引量:1,20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依法治国 法治 法治思想 宗教事务 宗教工作
吕瑛
作品数:16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 历史形态 历史类型 权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