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5篇“ 单肺通气期间“的相关文章
胸科手术通气期间保护通气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通气,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复张为常用的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性,降低气道压,预防不张,改善顺应性,降低内分流和死腔占比,在改善氧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损伤。本文对胸科手术(和食管手术)侧卧位通气期间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复张和PEEP。
王清原王梦瑞(综述)周阳
关键词:胸科手术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单肺通气食管手术肺损害
通气期间牵张指数对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通气期间牵张指数(SI)对癌患者行叶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叶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复张、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培养自主呼吸,手术全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采集通气开始5 min内SI,根据SI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SI组、适宜SI组、高SI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麻醉相关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平均压、驱动压、吸气阻力、静态顺应性和机械功率);主要结局为术后第1~5天或出院时发生低氧血症的情况,次要结局为术前和术后第2天非手术侧不同含气量组织的占比。采用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相关性分析。结果共72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低SI组36例,适宜SI组21例,高SI组15例。3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相关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SI组比较:高SI组患者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平均压、驱动压、吸气阻力、机械功率较低(均P<0.05),静态顺应性较高(P<0.05);适宜SI组患者气道峰压、驱动压、吸气阻力较低(均P<0.05)。与高SI组比较,适宜SI组患者气道峰压、吸气阻力、机械功率较高(均P<0.05)。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低SI组为66.7%、适宜SI组为38.1%、高SI组为26.7%,低SI组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与年龄、基础动脉血氧饱和度、通气时长、静态顺应性、吸气阻力、气道平均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驱动压、机械功率以及SI相关,其中SI每增加0.1,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降低30%。亚组分析发现,SI与术后低
张玉梅张滢莹向晋贤孔霞刘力王晓斌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术后低氧血症
红景天注射液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通气期间内分流及血清炎症介质:46例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红景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通气期间内分流及血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红景天组(n=23)。红景天组于患者入室后将10mL红景天加入25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静滴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抽取通气(OLV)开始前(T_(0))、30min(T_(1))、60min(T_(2))、恢复双通气后30min(T3)的桡动脉和深静脉血各2mL,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出内分流率(Qs/Qt)。分别记录各时间点PaO_(2)。于T_(0)、T_(1)、T3时抽取深静脉血2mL,检测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素6(IL-6)含量,记录术后不张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组在T_(1)、T_(2)时,PaO_(2)、Qs/Qt优于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在T3时IL-6、TNF-α含量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可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通气期间内分流,改善氧合,降低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减轻患者术中损伤。
刘溪胡欢房静黄璐程向阳
关键词:红景天食管癌单肺通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通气期间无呼吸性气流通气联合低吸入氧浓度对老年患者氧合和术后部并发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通气期间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OI)联合低吸入氧浓度(FiO_(2))对老年患者氧合及术后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9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C组常规通气期间通气侧FiO_(2)为100%,非通气侧与大气相通;A组通气期间通气侧FiO_(2)为100%,非通气侧实施AOI;B组通气期间通气侧FiO_(2)为60%,非通气侧实施AOI。记录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术后临床部感染评分(CPIS)及术后7d内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通气前1min(T0)、通气实施45min(T1)、通气结束后30min(T2)时氧合指数(OI)和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OI降低,Qs/Qt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三组OI升高,Qs/Qt降低(P<0.05)。A、B组T1、T2时OI高于C组,Qs/Qt低于C组(P<0.05)。B组患者术后CPIS、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C组(P<0.05)。结论通气期间AOI联合低FiO_(2)可改善老年患者氧合,降低术后部并发症发生率。
高蓓高巨葛亚丽
关键词:单肺通气吸入氧浓度
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胸腔镜部分切除术患者通气期间低SpO_(2)的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模型对胸腔镜部分切除术(TPPR)患者通气(OLV)期间发生低SpO_(2)的预测效能,并探讨低SpO_(2)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行侧TPPR患者127例,男61例,女66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术中OLV期间是否出现SpO_(2)<90%将患者分为两组:低SpO_(2)组(n=21)和正常SpO_(2)组(n=106)。收集患者围术期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与采用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决策树(DT)、逻辑回归(LogR)、支持向量机(SVM)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沙普利加和解释法(SHAP)解释输出的最佳模型,确定TPPR患者OLV期间低SpO_(2)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OR=1.087,95%CI 1.006~1.175,P=0.036)、BMI升高(OR=1.299,95%CI 1.050~1.608,P=0.016)、术前血糖浓度升高(OR=2.028,95%CI 1.378~2.983,P<0.001)、RV/TLC%_(Pred)降低(OR=0.936,95%CI 0.892~0.983,P=0.008)是OLV期间低SpO_(2)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10.098+0.08×年龄+0.231×BMI+0.633×血糖-0.059×RV/TLC%_(Pred),该模型AUC为0.873(95%CI 0.803~0.943,P<0.001)。经过网格搜索与五折交叉验证结合优化机器学习模型参数,模型训练效果良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F的AUC为0.921(95%CI 0.840~0.979),XGBoost的AUC为0.940(95%CI 0.812~0.981),DT的AUC为0.919(95%CI 0.828~0.982),LogR的AUC为0.892(95%CI 0.831~0.980),SVM的AUC为0.922(95%CI 0.832~0.982),XGBoost预测的AUC最高,且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经SHAP方法处理后,XGBoost输出模型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增大、BMI和术前血糖浓度升高。结论年龄增大、BMI和术前血糖浓度升高是TPPR患者OLV期间低SpO_(2)的危险因素,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预测OLV期间低SpO_(2)发生的效能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能分析变量与结局�
许斯洋王君渠磊秋桂波阮姗
关键词:单肺通气年龄体重指数血糖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叶切除术患者通气期间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通气期间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通气30 min(T_(1))、通气60 min(T_(2))、双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不张、急性损伤和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不张、急性损伤和炎。结论对胸腔镜右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通气期间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裴焕爽于佳佳孟雨付建峰
关键词:胸腔镜单肺通气氟比洛芬酯氧合
红景天注射液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通气期间内分流及血炎症介质的影响
刘溪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叶切除术患者通气期间功能的影响
于佳佳
术侧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通气期间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胸科手术中常用的通气方法。OLV在胸科手术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此种方式会增加术中损伤的发生风险,术后易出现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术侧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通气期间保护作用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讨论了术侧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通气期间保护作用。
寇雅婕赵智慧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损伤
持续正压联合小潮气量通气在胸腔镜叶切除术通气期间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侧应用持续正压(CPAP)联合小潮气量通气在胸腔镜叶切除术通气(OLV)期间的应用;探讨这种通气模式对患者术中氧合、分流率、术后部并发症的影响,评估是否影响手术视野;以评价该通气模式的安全性与有效...
杨宇蝶
关键词:持续正压通气小潮气量通气单肺通气

相关作者

陈士寿
作品数:20被引量:249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期间 肺内分流 肺内 氧合 单肺通气
王丽君
作品数:147被引量:6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鼻咽癌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 鼻咽肿瘤 临床靶区
李磊
作品数:43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期下床活动 泌尿外科 再灌注损伤 单肺通气期间 哌啶类
蒋大明
作品数:13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单肺通气期间 动脉氧合 动脉血氧合
曾一平
作品数:30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转流 米力农 心肺转流 炎性反应介质 单肺通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