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篇“ 单株粒重“的相关文章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2023年
单株粒重是影响藜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藜麦单株粒重形成的遗传基础,鉴定控制藜麦单株粒重变异的遗传区段,本研究以单株粒重差异较大的两个亲本构建的120份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基于GBS测序和表型鉴定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鉴定控制藜麦单株粒重变异的QTL。结果定位到7个控制藜麦单株粒重的QTL,分别位于第3条染色体的qSPW3-1、qSPW3-2,第4条染色体的qSPW4,第5条染色体的qSPW5,第7条染色体的qSPW7-1、qSPW7-2,第12条染色体的qSPW12;单个QTL可解释6.09%~10.17%的表型变异,QTL的变幅为10.54~401.86 kb。
吴文强代越琪陈天青隋建枢罗永露王伟何庆才
关键词:单株粒重GBSQTL
大豆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高产是大豆育种的首要目标,而挖掘与高产相关基因位点,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吉农45和绥农76为亲本,构建F
袁明略
关键词:大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SNP标记QTL定位
利用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单株粒重QTL被引量:4
2016年
以野生大豆ZYD00006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为轮回亲本,连续多年回交并自交,构建了高世代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3F3代161个株行。该群体经多代回交的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度。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群体进行QTL定位,共获得9个单株粒重的QTL,分布于7个连锁群。两种方法中均被检测到的有3个QTL,分别为QSW-J-1、QSW-J-2和QSW-G-1;QSW-G-1和QSW-G-2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吻合;其余7个QTL为新发现QTL,可能是本材料特有位点;其中QSW-J-1的导入片段长度是7.0 c M,且加性效应值为-2.7 g,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首选位点。
魏思明陈庆山蒋洪蔚尹燕斌王丹华胡国华武小霞潘校成
关键词:大豆单株粒重染色体片段代换系QTL定位
玉米几种病害抗病性与单株粒重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于2013-2014年对36个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及几种病害抗病性进行调查,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病害抗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斑病抗性及弯孢叶斑病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所研究的几种病害中,大斑病抗性与单株粒重的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为0.854,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大斑病抗性。
常玮王娟陈吉宝王小立黄志刚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
苦荞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单株粒重与其他7个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0%~39.40%;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主茎分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均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影响最大。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80份苦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类,其中第Ⅲ类(包括47份供试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主茎分枝能力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单株粒重高,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也为以增加单株粒重与出米率为选育目标的苦荞薄壳育种提供依据。
潘凡石桃雄陈其皎孟子烨梁成刚陈庆富
关键词:苦荞单株粒重出米率
油用向日葵资源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选取油用向日葵资源8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向日葵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株粒重关系密切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单株成粒数>单株总粒数>粒宽>花盘直径>结实率>百粒重>粒长>百仁重>茎粗>株高>皮壳率>长宽比。因此选择单株成粒数和总粒数较多、籽粒较宽的材料有利于得到产量较高的向日葵自交系,为选育高产油用向日葵品种提供了依据。
梁春波黄绪堂王文军李岑周菲王静郭永利
关键词:向日葵单株粒重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多种环境下大豆单株粒重QTL的定位与互作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定位大豆单株粒重QTL、分析QTL间的上位效应及QTL与环境互作效应,有利于大豆单株粒重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利用147个F2:14-F2:18RIL群体,在5年2点多环境下以CIM和MIM方法同时定位大豆单株粒重QTL。检测到17个控制单株粒重的QTL,分别位于Dla、B1、B2、C2、F、G和A1连锁群上,贡献率为6.0%~47.9%:用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3个QTL,即qSWPP-DIa-3、qSWPP-F-1和qSWPP-Dla-5,贡献率为6.3%~38.3%;2年以上同时检测到4个QTL,即qSWPP-DIa-1、qSWPP-Dla-2、qSWPP-B1-1和qSWPP-G-1,贡献率为8.1%~47.9%;利用QTLMapper分析QE互作效应和QTL间上位效应,7种环境下的数据联合分析得到1个QE互作QTL和4对上位效应QTL,贡献率和加性效应都较小。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该同时考虑主效QTL及各微效QTL之间的互作。
范冬梅孙殿君马占洲刘春燕杨振曾庆力辛大伟蒋洪蔚邱鹏程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单株粒重QTL分析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穗粗、百粒重和穗长最为重要,整体关联度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生育期>行粒数>吐丝期>散粉期>穗位>株高>穗行数>出苗期>出籽率,这说明目前玉米新品种选育应以果穗粗、长,百粒重大且穗行数多为主,以其他农艺性状适中为目标,协调各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品种(组合)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李伟忠闵丽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玉米单株粒重农艺性状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单株粒重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以黑龙江省13个育种单位覆盖6个积温带的132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大豆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大豆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荚粒重单株粒数和3粒荚数的重要性排在了前三位,整体性状重要性的排序为:荚粒重>单株粒数>3粒荚数>2粒荚数>茎杆重>4粒荚数>荚皮厚>1粒荚数>粒宽>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2粒荚宽>粒长>2粒荚长>结荚高度。本文利用大量品种明确了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胡振帮朱荣胜高运来刘春燕蒋洪蔚韩冬伟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单株粒重农艺性状
西藏野生油菜单株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主要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的种质资源。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株粒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鉴定发现:在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油菜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2个等级;而在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3个等级,其中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株粒重较高的材料所占的比例明显强于野生白菜型油菜。并且通过大田鉴定从中分离出一些优质的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如:野白13(9 g/株)、野芥6(13.4 g/株)、野芥24(11.6 g/株)、野芥25(17.7 g/株)、野芥29(11.0 g/株)、特别是野芥15(27.1 g/株)和野芥26(20.4 g/株)等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
昌西王建林何燕卓嘎
关键词:单株粒重种质资源

相关作者

蒋洪蔚
作品数:92被引量:45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QTL定位 QTL QTL分析 导入系
陈庆山
作品数:356被引量:1,40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QTL 分子标记 QTL定位 优质大豆
胡国华
作品数:187被引量:1,146H指数:18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QTL QTL分析 QTL定位 蛋白质含量
张孟臣
作品数:217被引量:858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大豆育种 QTL 选育 夏大豆
刘春燕
作品数:235被引量:88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QTL 分子标记 优质大豆 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