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04篇“ 协调度模型“的相关文章
- 不同发展阶段下临空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基于国家级临空经济区PVA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分析
- 2025年
- 不同发展阶段下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异质性,为实现临空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亟须探索差异化的产业调整策略。面向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基于生长曲线模型划分其发展阶段,构建PVA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探究产业结构调整和临空经济发展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6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中有6个处于起步期,7个处于发展期,3个处于成熟期;在起步期,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对临空经济起促进效果且高级化作用显著;在发展期,产业合理化、高级化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在成熟期,两者均能稳定推动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临空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普遍随着临空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但也存在着宁波等发展指数较高但协调度较低的临空经济示范区。鉴于此,临空经济区在起步期、发展期应当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且有选择地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成熟期可两种调整措施并举。
- 倩倩叶文婧徐杭白鸿宇
- 关键词:临空经济生命周期理论PVAR模型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分析
- 2025年
- 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区域,选择2004—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3个系统层并细分为19个指标层进行分析测算,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研究显示:该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近几年有略微下降趋势;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则呈现出稳步上升的状态。基于此,文章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 宋新亮宋新超王爱红
-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基于修正后耦合协调度模型下的海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分析
- 2025年
- 通过构建海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3—2022年海南省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相对发展模型以及修正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海南省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特征。结果表明:二者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耦合协调度经历从低到高再波动过程,2013—2016年轻度失调,之后逐渐改善,2022年乡村旅游滞后于乡村振兴,需加强协同发展。
- 霍红
- 关键词:乡村旅游
-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测度研究——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 2025年
- 当前,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茶产业打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契机。本文通过构建茶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产业综合发展模型研究,对2016—2022年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予以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湄潭县茶旅产业的融合程度。研究发现,湄潭县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湄潭县的茶旅融合属于茶产业占优型,茶产业对于旅游产业具有引领作用;湄潭县的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目前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基于此,本文从加大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引领茶旅产业优质升级、因地制宜打造茶旅特色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湄潭县茶旅融合发展。
- 毛芝润文春玲
- 关键词:茶产业旅游产业
-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
- 2025年
-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境的同构压力越强,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越明显。(2)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主要影响中心企业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水平;当中心企业同时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优势时,与上下游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联动效应越明显。(3)基于产业链联动效应行为特征视角,中心企业在绩效因素影响下,通过被动模仿行为提升双化协同转型水平。(4)根据异质性分析,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由下游客户端决定;当中心企业为非链主企业时,产业链联动效应更明显。
- 张超胡宗光
- 关键词:产业链
-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十大孔兑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耦合系统协调及驱动机制
- 2025年
- 为实现十大孔兑流域资源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以达拉特旗及其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能源-粮食-生态(W-E-F-E)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层面基于W-E-F-E系统耦合视角开展系统协调性研究,并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达拉特旗地区W-EF-E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356上升至2022年的0.575;②达拉特旗及其各乡镇地区W-E-F-E系统耦合度较高,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均值为0.967),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均值为0.668),达拉特旗地区存在空间发展不平衡与不协调现象,主要存在于达拉特旗东部,协调度较高的地区从西部逐渐向中部变化;③达拉特旗各乡镇W-E-F-E系统的协调性总体上呈现向好态势,地区整体正逐步向良好协调阶段发展,各乡镇已基本步入中级协调阶段;④总体上驱动因素对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如下:生态>水资源>能源>粮食;在空间分异影响方面,能源影响最大,而水资源的解释力最小,水资源与粮食、生态两因子交互时解释力最大。研究成果可为十大孔兑流域资源高效利用与生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 檀汉泽张泽中冯凯罗旭东周泉成刘勇张德全
- 基于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下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研究
- 2024年
- 为系统分析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文中采用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2~2021年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较快,并呈现出高耦合高协调的良好发展趋势;现阶段阻碍广西农旅融合中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国际旅游收入、国外游客人数、星级饭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提出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精品农旅产业;数字赋能产业,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坚持生态理念,推动农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广西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 何静玥李星群农万相
- 关键词:熵值法协调发展
- 基于云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2024年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云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呈现由华东到华北、华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从强化区域合作、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 陈梦溪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云模型
- 基于交互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环渤海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
- 2024年
- 在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为研究环渤海港口群协调发展水平,结合港口发展特性,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理论,选取考虑港口贡献度的交互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2013―2022年环渤海港口群指标数据,对各港口贡献度及港口群交互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对港口群贡献度较高;山东港口群、津冀港口群在环渤海港口群中占市场主导地位,辽宁港口群市场竞争力稍弱;环渤海港口群交互耦合协调度长期处于中级协调偶有良好协调,暂无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趋势。
- 赵亚琪彭勃
- 关键词:环渤海港口群聚类分析
- 基于系统协调度模型的汛限水位分期控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协调防洪与兴利的矛盾,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益,基于改进模糊集方法进行汛期分期,建立系统协调度模型并计算得到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域。以思林水库为例,前、后汛期的汛限水位与发电效益协同贡献度成正比,与防洪风险协同贡献度成反比;为实现系统协调度最大,前、后汛期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应分别为[435,437]m和[435,438]m,前、后汛期可分别增发电量2169.907×10^(4)、6509.722×10^(4)kW·h,水资源利用量可分别提高0.716×10^(8)、1.079×10^(8)m^(3)。研究成果可提高洪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水库安全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 冯佳宁李晓英张琰张梦仙
- 关键词:汛限水位汛期分期动态控制域系统协调度
相关作者
- 冯长春

- 作品数:226被引量:3,448H指数:3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城市 城市土地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 田鸣

- 作品数:25被引量:126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协调度模型 韧性 企业 创业 创新创业
- 郑旭

-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经济开发区 协调度模型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 张丽萍

- 作品数:5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协调度模型 集约度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效益
- 张杰

- 作品数:21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能值分析 低碳农业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