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篇“ 协同主义“的相关文章
- 数字时代下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建构被引量:2
- 2024年
- 我国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运用了法律科技催生的在线诉讼这一现代诉讼新形态。在线诉讼与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线诉讼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优势适度淡化对抗,为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建构提供技术支持。但当前在线诉讼因缺乏诉讼促进义务、释明权能、集中审理主义三大协同要素的制度内核,导致其象征性功能大于内质性功能,甚至使技术本身的作用走向异化。未来中国式数字司法需全面引入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将数字技术嵌入诉讼程序的实际运行之中,实现诉讼规程的再造,倚靠法官发挥诉讼指挥权以及当事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电子诉讼的技术特色和程序优势,确保审判实践能够兼顾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 赵青航
- 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 20世纪欧洲的民事诉讼:协同主义的兴起
- 2024年
- 在拉乌尔·范·卡内冈的学术生涯中,对民事诉讼发展史的研究占据了核心地位。他聚焦于20世纪的欧洲民事诉讼制度的演变,借助比较法的独特视角,为这一历史进程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他选择了两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典生效时间作为20世纪欧洲的民事诉讼研究的起点和终点:1898年《奥地利民事诉讼法》的正式实施,被视作20世纪欧洲民事诉讼发展的起始标志。这部法典的颁布,不仅显著扩大了法官的案件管理权,更为欧洲的民事诉讼领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而1999年《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的生效,则标志着20世纪欧洲民事诉讼的终章。在这部规则实施后,即便是素来以“消极裁判”角色示人的英国法官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案件管理权。如今,法官拥有较大的案件管理权已成为欧洲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无疑是20世纪欧洲民事诉讼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 孙颖(翻译)李畑昕(翻译)
- 关键词:协同主义
-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下律师调查令制度完善进路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律师调查令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佳,其推行面临着诸多困境,究其原因在于证据收集各主体偏离了各自的功能定位,从而造成相互协作程度不高。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为律师调查令运作过程中各主体的协作提供了正当性基础,要求各主体通力协作以发现案件客观真相,实现纠纷的妥当解决。基于此,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下律师调查令制度完善的逻辑进路在于,通过规范律师取证行为、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明确案外人的证据协力义务、推动其法定化及法官适时行使释明权来提高各主体的协同配合能力,最终实现律师调查令制度在我国应用的稳慎推动。
- 林经霖
- 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 协同主义在执行转破产中的阐释与应用被引量:4
- 2023年
- 执行转破产具有化解潜在纠纷和执行积案的优势,对债权人、债务人和法院而言,却存在低收益性、高负面性和审判负担过重等问题,这直接导致执行转破产启动率过低。协同主义强调解纷主体间的相互协作,不仅为执行与破产回归到应然联结状态提供助力,且与追求社会秩序稳定的司法理念相契合。应当以协同主义作为多方主体协力启动破产程序的法理依据,并完善相关制度。由反对方对被执行人未资不抵债承担证明责任,将控股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纳入申请主体范围。提高执行转破产的程序正当性,实现信息主管部门协查义务的法定化。实施以中级人民法院为主的协同管辖机制,提高执行转破产的效率。设立企业破产费用保险基金制度,化解债务人无产可破的风险。
- 黄茂醌
- 关键词:协同主义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守法的协同主义进路
- 2021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守法的效果存在双重失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众守法的引领不足,守法社会的制度建设对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不力。压制型法下规范主义的融入进路与自治型法下工具主义的融入进路均有其局限性。在回应型法视野中,应迈向协同主义的融入进路:在“虚相”层面形成意识塑造体系,在“实相”层面形成制度规训体系。意识塑造体系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守法意识,形成包含思想根基、价值取向、主体范畴与核心要素在内的体系结构。制度规训体系是建构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守法的保障机制,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机制、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模范守法培育机制、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等。意识塑造体系与制度规训体系的协同运动符合“二相”对偶原理,呈现出对立性、统一性、稳定性和互涨性的规律。
- 赵毅宇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法协同主义
- 论民事诉讼中的协同主义被引量:19
- 2020年
- 协同主义在我国要从理想变为现实,学界的研究必须实现科学转型。研究重点应从协同主义的模式之争,理想与现实之争等偏理论性的研究转向理想如何变为现实,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协同主义和如何保障我国协同主义正常运行的研究。法律对诉讼三方的权利义务要重新分配,当事人负有促进诉讼的义务,法官负有释明的义务,违反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协同主义的要求,在诉答阶段原告应提供能够支持其诉求的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被告要对原告的主张表明态度,否认原告的主张应说明理由。法官要对原被告的诉答和质证予以必要的释明,诉讼三方协同确定争点、排除疑点,提升诉讼的透明度,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
- 杨严炎
- 关键词:协同主义辩论主义职权主义释明
-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下法官释明权的构建
- 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实务变得愈加复杂,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也逐渐趋于融合,相互借鉴。协同主义就是吸收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诉讼模式。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相对于其他两种诉讼模式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司法能动性的...
- 曾梦辉
- 关键词:诉讼模式协同主义释明权
- 文献传递
- 网络空间协同主义治理模式构设的困境与路径
- 2020年
- 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化视野下持续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展,网络空间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博弈领域。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主要有多方主义、多边主义和协同主义,其中多方主义和多边主义治理模式分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分歧较大,协同主义治理模式是二者的结合,更适用于当前国际网络空间环境。但协同主义治理模式的构设,仍面临着网络空间主权意识不一致、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合作机制不健全、网络空间治理话语权不到位等困境和挑战,通过对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并相应提出应对方案,以进一步推动网络空间协同主义治理模式的实现,更好地促进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好扎实的现实基础。
- 包志会
- 关键词:网络空间协同治理
- 类案强制检索机制的程序化构造——基于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视角
- 2017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创设了类案与关联案件检索机制:"明确承办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对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审结或正在审理的类案与关联案件进行全面...
- 杜国伟杨红妆高娟
- 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法官裁判释明权
- 文献传递
- 新时代传媒协同主义的中国范式及其逻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传媒化协同治理观被引量:13
- 2018年
- 协同社会治理是一个被忽略的传媒分析理论框架,广义的传媒协同治理是指通过大众传播的治理,也包括以大众传媒的范式对治理活动的一种架构与呈现以及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我国正在经历从传媒化管理型协同范式向传媒化治理型协同范式的转换。传媒协同治理是治理机制与传媒产品的有机融合与互构,未来的传媒协同治理应当在治理逻辑与传媒逻辑之间寻求契合,在传媒伦理与治理伦理的双重规制下追求规范,在治理效果与媒介产品市场之间谋取双赢。
- 李立景
- 关键词:中国范式
相关作者
- 张珉

- 作品数:24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协同主义 诉讼模式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模式
- 史桂芳

- 作品数:80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东亚新秩序 中日关系 侵略战争 战争 《朝日新闻》
- 吴杰

- 作品数:20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 辩论主义 释明权
- 李丽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当事人主义 协同主义 《规定》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信访案件
- 奚玮

- 作品数:66被引量:3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疑罪不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