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篇“ 华南海岸“的相关文章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于鑫郑腾飞黄健万齐林刘显通陆杰英
关键词:暖区暴雨天气尺度系统
一次华南海岸带台前飑线的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观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2007年8月8日,热带风暴"帕布"移动到华南近海,在珠江三角洲至湛江以西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气象探空等观测数据,分析此次台前飑线的生成、演变过程、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大气条件特征,并对热带风暴"帕布"与台前飑线环境大气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此次台前飑线系统是由孤立的对流单体逐渐发展而成,陆风环流的抬升作用有可能对飑线的初始生成起到重要作用;(2)台前飑线移动路径和强度受海岸附近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海岸靠近陆地一侧的强度远比内陆和海洋上强,移动路径倾向于沿海岸线平行;(3)台前飑线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其水平结构具有典型的尾流层云降水特征;其冷池强度和垂直结构具有典型的热带飑线特征;(4)台前飑线发生在具有深厚水汽层、对流凝结高度较低的环境大气条件中,与热带飑线的环境大气条件类似;而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强度与中纬度飑线接近;(5)热带气旋外围大风一方面使低层风切变加强,同时为环境大气提供了高层的水汽。在下沉环流区内太阳辐射使陆地明显增温,一方面使位势不稳定能量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海陆温差增大、海风环流加强,导致低层风切变进一步加强,低层水汽输送增大。下沉逆温抑制了低层弱对流的发生,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对流不稳定能量。
郑腾飞黄健万齐林徐海秋刘显通于鑫
关键词:飑线热带气旋陆风环境大气
华南海岸现代沙丘沙与海滩沙粒度的定量识别被引量:3
2015年
海岸沙丘沙和海滩沙的粒度识别与区分是海岸风沙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以我国华南海岸为研究区域,基于在海岸风沙地貌广泛发育的闽南、粤东、粤西、海南岛沿岸4个区域的141个现代海岸沙丘沙和70个海滩沙样品的粒度数据,尝试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现代沙丘沙和海滩沙粒度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比较而言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较传统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识别率为高,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可以通过粒度数据区分部分海岸的沙丘沙和海滩沙,但整体而言2种定量识别方法均难以完全对华南海岸的现代沙丘沙和海滩沙进行粒度的有效区分。
唐丽董玉祥汪旭东
关键词:华南海岸粒度
华南海岸现代风成沙与海滩沙的粒度特征差异被引量:22
2015年
基于华南海岸沙丘集中分布的闽南、粤东、粤西、海南岛沿岸141个现代沙丘沙和70个海滩沙样品的粒度数据,从粒径组成、粒度参数、粒度参数图和概率累积曲线等方面,分析了华南海岸现代风成沙与海滩沙的粒度差异特点。结果表明:现代沙丘沙较海滩沙细、分选程度变好、正偏相对增多及峰态变窄,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其概率累积曲线相近且一般通过粒度参数图难以区分,差异程度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上述差异主要受华南海岸沙丘发育时间较短、季风气候的风向交替、台风频发、风沙活动空间不足、沙源粗细不同与沙丘规模差别等因素影响。
唐丽董玉祥
关键词:华南海岸粒度
华南海岸岬间海滩地形动力状态类型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海滩地形动力状态分类对于理解近岸带动形动力过程、海滩浴场风险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收集了华南51个岬间海滩波高、波周期、潮差和泥沙粒径等地形动力要素特征值,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同时结合海滩相对潮差分类模型,对华南岬间海滩的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华南岬间海滩可以聚类成7个类型。通过与相关的现场观测比较,各类型在地形组合上具有各自的显著特征;(2)聚类分析结果能很好的区分中到大潮差海岸与小潮差海滩之间的差异,与相对潮差模型结果一致。对于小潮差海滩,聚类结果与相对潮差模型有一定的差异,表明华南小潮差海滩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志强朱雅敏
关键词:聚类分析
1958-2013年华南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福建海岸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以中国华南海岸沙地的典型分布区——福建海岸为研究区,以历史资料和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GIS技术定量分析了50多年来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6年来,福建海岸沙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经历了从1958—1988年裸沙地快速减少、耕地快速增加到1988—2000年裸沙地持续快速缩减、养殖用地与建设用地增加再到2000—2013年林地快速减少、建设用地迅猛增加的过程,地类转换主要为裸沙地向林地和耕地、林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变。建国后的治沙造林政策是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基本影响因子,海岸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扩张等是研究时段中后期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王金华董玉祥
关键词:海岸沙地土地利用变化
华南海岸典型沙生植物根系构型特征被引量:30
2014年
选择华南海岸典型沙地,采用全挖法,对4种典型沙生植物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厚藤(Ipomoea pes-caprae)、老鼠艻(Spinifex littoreu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的根系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狗牙根和老鼠艻的根系总体分支率显著高于木麻黄,厚藤最小,说明大部分草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增加根系分支率,提高物质传输效率,除木麻黄外,其他3个物种枝系均平卧伸展,易于受到沙埋生出不定根,进一步提高其物质传输效率;2)4种沙生植物根系平均连接长度最大的为木麻黄,平均连接长度为19.25 cm,且相对其他3个物种传导根所占的比例最大,说明木麻黄通过增加平均连接长度以减少根系内部对土壤资源的竞争,并提高传导根的比例,以增加资源传输效率;3)4种沙生植物根系构型均倾向于叉状分支,其中草本植物的根系构型更为接近,说明草本植物受到的资源胁迫相对较小,有利于在海岸沙地恢复中快速定居;与内陆地区沙生植物相比,海岸沙生植物在土壤资源的获取及空间拓展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对生境胁迫的适应策略。因此,海岸沙地前缘植被恢复应以草本植物为主,尤其是具有不定根的物种,乔木则不适合。
杜建会刘安隆董玉祥胡绵友梁杰李薇
关键词:构型华南海岸沙生植物根系
华南海岸现代风成沙与海滩沙的粒度特征差异
华南海岸沙丘集中分布的闽南、粤东、粤西、海南岛沿岸141个现代沙丘沙和70个海滩沙样品的粒度数据,从粒径组成、粒度参数、粒度参数图和概率累积曲线等方面,分析了华南海岸现代风成沙与海滩沙的粒度差异特点.结果表明:现代沙丘沙...
唐丽董玉祥
关键词:粒度特征
华南海岸带近地层湍流参数观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广州茂名2008年5月-2009年8月期间三维湍流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摩擦速度等湍流动力参数,研究不同风向下湍流参数随风速等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不同气流来向对华南海岸带局地湍流特性造成较大差异。华南海岸带近地层常年平均摩擦速度值为0.235m/s,离岸风和向岸风下分别为0.274和0.209m/s,可以分别与风速拟合为线性函数:u=0.066U+0.060(离岸风),u=O.034U+0.028(向岸风)。三维平均湍强值为Iu=0.136,Iv=0.121,1w=0.075,离岸风和向岸风下分别为Iu=O.245,Iv:0.199,Iw=O.125,和Iu=O.092,Iv=0.089,1w=0.055。研究还发现,拖曳系数与大气稳定度存在较密切关系,大气层结越偏向中性,拖曳系数越大,动量通量输送越强。
蒋迪黄菲黄健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湍流强度拖曳系数稳定度参数
华南海岸带近地层湍流参数特征观测研究
华南海岸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台风、暴雨、海雾、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多发区,加强对海岸带的海洋、气象观测,提高华南海岸带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尤其是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是华南海岸带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蒋迪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拖曳系数湍流强度大气稳定度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乔民
作品数:96被引量:1,09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珊瑚礁 红树林 潮汐汊道 海平面上升 生物多样性
董玉祥
作品数:222被引量:2,251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土地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沙漠化 土地利用 土地沙漠化 海岸 海岸沙丘
唐丽
作品数:4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
研究主题:华南海岸 粒度 风成沙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评价
王为
作品数:48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风化 老红砂 海岸 华南海岸 海滩岩
吴正
作品数:51被引量:500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老红砂 华南沿海 海岸 沙丘岩 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