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6篇“ 华北北部“的相关文章
华北北部跨断层形变特征与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
2024年
基于华北北部区域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观测资料,利用前兆异常定量识别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技术,结合区域历史震例(M≥5.0),开展跨断层垂直及水平变形前兆特征研究。根据垂直、水平形变速率合成结果,利用R值评分标准,采用速率差分方法对统计检验和分步检验结果进行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北部,特别是首都圈及山西北部地区,断层运动在多次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速率变化特征。从预报效能来看,12个月窗长速率差分策略显示的预报效能较好,对潜在地震危险性判定具有更强的指示意义。在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至少出现17项通过预测效能检验的跨断层异常,异常集中分布在距离震中100~300 km范围,且多为持续超过1 a的趋势异常。大同6.1级地震前,首都圈及山西北部跨断层水准异常以逆断变化为主,区域断层变形表现出协同增强特征。
李惠玲曹建玲洪敏张晶李颖
关键词:华北北部跨断层形变
播期调整对华北北部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华北北部冬小麦、夏玉米播期调整,其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及品质对气候变暖的不同响应,为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期播种方法,于2017—2023年在华北北部的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大田分期(早播10 d、正常播期、晚播10 d、晚播20 d)播种试验,获取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进程、地上干物质累积和分配、叶片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以及产量农艺性状和籽粒营养成分等资料。【结果】冬小麦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主要原因在于冬前幼苗期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与播期呈抛物线关系,播期每推迟10 d,幼苗期缩短1.3 d,花粒期和籽粒形成-灌浆期分别延长1.5和1.6 d。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对播期调整的响应完全不同,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在播期间反应并不敏感,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在播期间差异较小,但籽粒形成期、灌浆结束日期和峰值日期因播期推迟顺次延后,且灌浆持续日数因播期每推迟10 d,灌浆持续日数缩短4 d。北方麦区在秋暖和冬暖背景下,冬小麦播种期界限延宽,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减弱,播期推迟配套增加播种量,产量不减且会小幅增产;夏玉米产量随播期推迟明显递减,理论产量播期每推迟10 d递减率1381.50 kg·hm^(-2),但冬小麦和夏玉米晚播20 d产量都凸显跳跃变小。播期每推迟10 d,冬小麦籽粒分配率递增1.67%,夏玉米则递减1.57%,冬小麦收获指数提高0.017,而夏玉米降低0.016。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对播期的响应亦不同,冬小麦播期间的Pn较为相近,而夏玉米播期每推迟10 d Pn递减率1.21μmol·m^(-2)·s-1。播期调整对华北北部冬小麦、夏玉米籽粒品质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气候变暖背
赵花荣周广胜周广胜耿金剑齐月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播期调整
华北北部涌别技法的技术与生产特征:以阳原马鞍山遗址拼合组为例
2024年
细石器是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最主要的石器工业类型,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细石核的形态及技术特征,较少涉及对各类副产品的探讨。本文从泥河湾盆地马鞍山遗址的细石器生产拼合组入手,系统复原了华北北部涌别技法的生产操作链,总结了在细石核的预制、精修、剥片、维护等不同阶段,为了修理核身和底缘、生产和维护台面、剥片面、剥片角度而产生的一系列副产品的技术特征,为在缺少典型楔形石核的情况下辨识涌别技法提供了依据。这些石片还会进一步被用作毛坯生产边刮器、凹缺器等工具,即工具的制作也整合在了细石叶生产过程中。这种高效、规范的石器生产过程与华北南部船型细石核和小石片石器共存的情形存在明显差异,对二者的区分不应拘泥于个别细石核的形态特征,而应当结合完整的操作链和石器组合加以讨论。
冯玥梅惠杰谢飞王幼平
关键词:细石器
华北北部夏玉米适期早播的增产效果被引量:9
2023年
播期调整是直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揭示播期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在华北北部的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9—2021年设置早播10 d、晚播10 d、晚播20 d和正常播期4个播期,进行了夏玉米同一品种播期调整的大田试验,监测其生育期变化、植株干物质累积、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征,以及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等要素。结果表明:夏玉米播期提前,苗期、穗期及全生育期延长,尤其有效灌浆持续日数随播期提前而延长,播期每提前10 d有效灌浆持续日数延长4.7 d,播期提前10 d平均灌浆速率比对照和晚播10,20 d的平均偏高4.04%,籽粒灌浆、累积增加,百粒质量提高5.459 g。夏玉米穗粒数、穗粒质量、百粒质量等主要产量构成要素在不同播期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播期提前而递增,在6月8日—7月8日试验期理论产量随播期每提前10 d增产速率为1395.4 kg/hm ^(2)。夏玉米关键生育期平均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播期每提前10 d提高0.764μmol/(m 2·s),播期提前10 d比对照和晚播10,20 d的平均Pn提高7.31%。光合速率提高使得干物质生产、积累及向籽粒转运量增加,穗粒质量、百粒质量分别比对照和晚播10,20 d的平均偏高24.01%,18.00%。播期提前,株高低,茎秆粗壮,抗倒伏,个体绿叶面积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高,播期每提前10 d成熟期地上干物质分配率:籽粒质量递增率2.26%,植株营养器官—果穗籽粒间干物质的源—库分配关系改变,穗粒质量、百粒质量提高和籽粒增产。研究认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资源,合理调配茬口,夏玉米适期早播,延长生育期和籽粒灌浆时间,可有效提高单产。
任三学周广胜周广胜田晓丽赵花荣
关键词:夏玉米华北北部播种期增产效果
华北北部地区提高造林工程质量的技术因素及对策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做好造林工作对恢复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年来我国华北北部地区巴林左旗造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从而为进一步提升造林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王德军王进祥张红星毕泉鑫
关键词:造林工程华北北部
华北北部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有机岩石学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华北北部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是中国最古老的海相烃源岩之一,生源简单,有机质丰度高且成熟度低,但目前仍缺少对其显微组分面貌和成因的详细研究。通过有机岩石学方法,研究了下马岭组页岩中显微组分的组成、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页岩中显微组分组成较复杂,包括沥青质体、层状藻类体、类镜质组颗粒、矿物沥青基质和沥青铀钍矿。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类镜质组颗粒、沥青质体和层状藻类体存在光性过渡变化,它们的随机反射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荧光逐渐增强。这种光性的过渡变化与它们的成因紧密相关。随着缺氧微生物降解作用的逐渐增强,层状藻类体会逐步降解形成沥青质体和类镜质组颗粒。有机质遭受放射性矿物颗粒的离子辐射聚合作用后形成沥青铀钍矿,其中放射性矿物颗粒主要为独居石和钍石。放射性矿物颗粒的热辐射对有机质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较小。
吴进罗情勇钟宁宁方子龙段金材张无忌崔雅鑫
关键词:显微组分海相烃源岩页岩中元古界华北北部
2018-2021年华北北部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数据集
2023年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连续多年不同播期玉米全生育期的生理生态观测数据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适应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固城站)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是唯一以农业气象为特色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本数据集是固城站玉米农业生态系统2018–2021年适应气候变化试验数据集,主要包含同一品种玉米不同播期的生育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生理、光谱特征、土壤水分、灌浆速率、产量构成的年际、年内变化数据。本数据集对玉米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相关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指标的修订、农业气象模拟模型的改进及区域应用、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耿金剑周广胜宋艳玲任三学任三学周怀林赵花荣田晓丽
关键词:玉米玉米播期叶面积指数光谱反射率
华北北部土壤风蚀过程与机制
本书以张家口张北地区和北京延庆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裸露平坦农田作为对照,选择采用不同植被措施和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地为研安对象,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室内风洞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探索植被修复技术措施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防...
张杰铭
华北北部地区昆虫病原线虫资源调查及优良品系筛选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性寄生性天敌,尤其对于土栖性害虫有特殊的防效。蛴螬是昆虫病原线虫首次应用,并研究最为广泛的地下害虫。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等的变化,蛴螬的发生连年加重,但国内外对于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还十分匮乏。考虑到昆...
王思雨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资源调查蛴螬生物防治
华北北部中元古界洪水庄组物源和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讨华北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黑色泥页岩物源和沉积环境,采集了燕辽地区清河剖面洪水庄组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组沉积物来源不仅有陆源碎屑物质,还有海水沉积物贡献。Y/Ho和ΣREE交会图版分析认为海水沉积物来源占比为10%~20%。此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Ce和Eu异常表明沉积物来源有火山热液活动的参与。Mo-EF/U-EF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庄为海洋非滞留海盆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在沉积期发生了演变:在洪一段沉积时期,水体还原程度强,为厌氧-硫化环境;洪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还原程度降低,为贫氧-厌氧环境。分析认为洪水庄组物源组成和沉积环境演变与沉积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马奎肖南蒲钰龙钟佳倚
关键词:中元古界泥页岩沉积环境华北北部

相关作者

钟宁宁
作品数:254被引量:2,34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烃源岩 碳酸盐岩 生烃 有机质 页岩气
陈践发
作品数:300被引量:2,787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天然气 碳同位素
王杰
作品数:756被引量:3,449H指数:2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金矿床 地震 数值模拟 金矿 第四纪冰川
罗情勇
作品数:14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华北北部 中元古界 有机碳 笔石 古生产力
邵济安
作品数:133被引量:2,588H指数:3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中生代 早中生代 底侵作用 同位素年龄 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