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篇“ 医源性传播“的相关文章
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风险及预防近况被引量:1
2019年
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其持续和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至2016年底,全球约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700多万[1].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627030例[2]。
李梅靖赵文辉
关键词: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医院内的医源性传播
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内乙型肝感染.方法:根据本院的就医环境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乙型肝炎的医院内感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领导高度重视,对医院的重要场所—消化科、血液透析科、检验科、手术室、口腔科、内窥镜室的各种检查器...
张俊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疾病控制
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防护被引量:2
2010年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20余年来,已在全球范围造成了流行,在我国AIDS流行趋势十分严峻,截止到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为126808例,
李雪梅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阻断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毒医源性传播措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解无锡市医疗机构实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医源性传播措施的效果,于1997至2008年选择无锡市全部9家三级医疗机构,另选择4家二级医疗机构,5家一级医疗机构,按《消毒技术规范》对手术器械、内镜、口腔器材等关键器材表面以及重点部门环境表面采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结果显示,未推行强化措施前消毒后胃镜HBsAg阳性率为9.52%,胃镜消毒液中HBsAg阳性率高达60%;口腔器械HBsAg阳性率也高达20%,其他医疗器械HBsAg阳性率为2.22%;环境物体表面HBsAg污染阳性率为7.74%。采取相关控制措施后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采集144件各类样品均未检出HBsAg。提示实施阻断HBV医源性传播的措施收到一定效果。
沈元林玉娣王荷生肖勇
关键词:消毒乙型肝炎病毒医源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高危因素与管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1日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 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6年...
储爱琴
关键词:医源性传播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感染锐器损伤高危因素不安全注射
文献传递
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现状及防护被引量:22
2007年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1日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30万,使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全球2005年近290万人死于艾滋病(AIDS)。2006年11月25日,卫生部、联合国AIDS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宣布,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随着疫情的蔓延,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上,HIV医源性传播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医务人员了解HIV医源性传播现状及防护措施,将有利于控制和减少HIV医源性传播
储爱琴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医源性传播
加强肝病中心病房管理控制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在各地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57.13%,HBsAg阳性率9.75%,超过1.2亿人,占全球的1/3。我国现有乙肝患者3000万例左右...
刘爱知贺世春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医源性传播病房管理
文献传递
全麻插管物品带菌情况调查与医源性传播的管理探讨
2006年
目的 了解全麻插管物品(以咽喉镜为例)的带菌情况,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随机抽取麻醉咽喉镜36个,于使用前、使用后,常规消毒后采样并送细菌室做培养鉴定.结果 使用后和使用前的细菌阳性率较高(100%、80.6%),消毒后相对较低,但仍有47.2%的阳性率.结论 麻醉插管物品碘酒、酒精消毒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消毒规范所要求的无菌效果,必须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杜绝医源性感染.
李育红樊红范珂刘胜群
关键词:麻醉咽喉镜细菌培养医源性传播
加强精神病患者HIV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
目前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形势十分严峻。HIV感染携带者造成感染机会逐渐增加,加大对精神病患者HIV检测工作的力度迫在眉捷。我们加强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HIV检测,共检测标本2058例,阳性3例(均经省、市卫生防...
王芳
关键词:携带者精神病医源性传播含氯消毒液
文献传递
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及预防
随着HIV/AIDS在全球的广泛流行,预防和控制HIV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和社会关注问题.本文主要就医源性HIV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了综述.
罗艳张洪波
关键词:医源性感染艾滋病公共卫生微生物学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汪年松
作品数:973被引量:3,424H指数:2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患者
廖履坦
作品数:133被引量:717H指数:1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 丙型肝炎病毒 红细胞生成素
竺艳娟
作品数:26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输血 医源性传播 丙型肝炎
潘卫
作品数:174被引量:418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噬菌体展示 HIV-1 基因治疗 HCV
唐令诠
作品数:69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病毒性肝炎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