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3篇“ 医患信任“的相关文章
- 部分国家医患信任体系建设启示与思考
- 2025年
- 目的:系统介绍医患信任的部分国家研究进展,为构建国内信任医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部分国家的医患信任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医患信任研究进程。结果:部分国家医患信任研究主要集中在医患信任模型、理论的构建,信任量表的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结论:借鉴部分国家医患信任研究经验,国内医患信任研究可考虑扩大医患信任的研究范围;推行有组织、多层次的措施;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认识,提高健康素养。
- 郑安棋梁力中张泽旭曾志嵘
- 关键词:医患信任
- 基于CiteSpace的新媒体发展对医患信任影响的可视化分析
- 2025年
- 目的研究新媒体对医患信任关系的影响并梳理其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借鉴。方法在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新媒体对医患信任关系影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得出的计量结果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结果国内与国外的发文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两者对于新媒体影响医患信任关系的研究均集中在近10年;国内与国外发文量排在前9位的期刊分布以及两者研究侧重点也存在差异。结论当前国内外对新媒体与医患信任关系的理论讨论及实践探索较多,但国内外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可以据此特点为国内展开纵深研究提供思路。
- 朱媛春李燕庞震苗
- 关键词:新媒体医患信任医患关系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互联网医疗对医患信任度的影响及其应对
- 2025年
- 信任是影响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的重要因素,是我国人群在线医疗服务持续使用意愿的预测因子。在互联网医疗对医患关系积极影响的基础上,从医患互动的相对减少甚至缺失、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还未达到患者需求以及患者隐私保护存在风险等4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医疗对我国对医患信任度带来的消极影响;从互联网医疗对传统医患关系格局的冲击,患者健康素养存在差异,部分医生数字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互联网平台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监管机制缺乏4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从加强共同决策模式实施和医患互动,提高网络健康信息质量,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加强医生数字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医生数字共情能力,加强互联网医疗法律法规建设和建立多方协同监管机制6个方面对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如何提升医患信任度提出对策,以促进互联网医疗诊疗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加互联网医疗服务对大众的可获得性、公平性和包容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韦子健杜琳琳王东红
- 关键词:医患关系信任
- “缘情结信”:重建医患信任的情感社会学路径被引量:4
- 2024年
- 现代医患关系主要结成于陌生的医患之间。情感交流对这一情境下的医患信任的作用,已因医学知识的生物学化和医疗活动的职业化进程而隐退,使得现代医患信任主要体现为患者对医疗制度的信任和对医务人员的客观资质与医疗能力的认知信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情感信任。这在事实上蚕食了医患信任的社会根基。重视“缘情结信”的信任模式,使医方情感支持在医学教育和医学执业的层面得到制度性的认可,使医患信任重新得到情感信任的浸润与维系,是重建当下脆弱的医患信任的必经之路。
- 吕小康
- 关键词:医患信任情感信任认知信任
- 医患互动新时代:社交媒体对医患信任的塑造
- 2024年
- 在社交媒体时代,医患关系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展示出更多的互动性和开放性。社交媒体为医患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借力社交媒体,医生、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共同努力改善医患互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患信任,构建更融洽的医患关系。
- 王子禹
- 关键词:医患互动社交媒体医患信任
- 考虑双重信息不对称及互动二元性的医患信任机制
- 2024年
- 从医患双方出发,考虑信任关系建立中医患互动的二元性,构建双重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同时存在的医患信任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仿真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医患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医患双方对彼此的期望高于实际能力并不总是导致负面情绪,在期望高于实际但不超过临界值的情况下,合理的高期望有助于双方信任策略演化;在确保患方信息受益的情况下,即使相对医方存在信息劣势,医患双方依旧倾向于信任策略;提高医方沟通能力、降低患者道德风险对信任策略选择更为关键。最后,结合1·20北京朝阳医院伤医案事件,讨论了医患沟通、期望及道德风险等因素对医患双方信任行为的演化结果,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苏强季荔
- 关键词:医患信任演化博弈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暴力伤医犯罪报道对医患信任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从医方视角探索暴力伤医犯罪影响医患信任的因素,为医患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路径,从而进一步优化对医患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方法:在北京市某医院抽取211名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路径分析。结果: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会显著正向影响医务人员的风险感知(被害恐慌性和易被害性)(p<0.05);被害恐慌性会正向显著影响易被害性(p<0.05);易被害性会反向显著影响医患信任(p<0.05)。结论:媒体对暴力伤医事件的报道会影响医患信任,并且对关系信任和技术信任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媒体构造的“患者均是潜在暴力伤医犯罪人”的角色有关。
- 黄昱皓陈国晨
- 关键词:风险感知医患关系关系信任
- 现代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与医患信任变迁研究
- 2024年
- 现代城市公立医院代表着较高的医疗技术手段,患者选择医院或医生就医不再体现出完全的人际信任,而是加入制度信任成分。依赖于对制度的信任和消费者角色的转变,患者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医方的医疗行动也会受制度的影响,最终影响医患信任。文章以现代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试图以公立医院医患信任的变迁为切入点说明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并引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分析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角度提出医护人员应对职业倦怠的措施,以供参考。
- 蒋龄梦
- 关键词:职业倦怠医患信任
- 重建医患信任: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防控策略重塑
- 2024年
- 医患信任降低是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频发,极大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环境。由于此类犯罪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负面示范效应广泛,防控工作往往难以展开。通过检索分析典型案例,本文总结了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的犯罪特点,结合医疗场所、公安机关、新闻媒体的工作特点,探讨了重建医患信任、重塑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防控策略的对策性建议。
- 王志辉于小川
- 关键词:医患信任
- 基于“四象限模型”的医患信任测量量表构建及初步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通过构建适宜我国应用的“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评价分析其效度及信度,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 本文以国外学者研究的“四象限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等多种方式构建“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将某院作为实际研究的案例,对“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的总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12;分半信度R为0.863和0.932;内容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0.38~0.8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效度RMR为0.065,RMSEA为0.073,χ~2/df为2.236,GFI为0.791。结论 经过某医院的实证检验,“四象限模型”医患信任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可为我国医患信任方面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医患信任测量量表,在重构医患信任、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崔明武王振辉赵刚刘伟赵红沈丹薇张静涛曹天宇
- 关键词:医患信任四象限模型信度
相关作者
- 王晓燕

- 作品数:270被引量:1,275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医患关系 乡村医生 村卫生室 医患信任 H
- 杨佳

- 作品数:83被引量:4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医患信任 乡镇卫生院 赤脚医生 医患关系 村卫生室
- 刘扬

- 作品数:99被引量:3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医患信任 医学生 医患关系 信任 第二课堂
- 董屹

- 作品数:41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医患信任 乡村医生 H 乡村 村卫生室
- 吕小康

- 作品数:125被引量:90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心态 医患 医患关系 医患信任 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