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8篇“ 医务人员感染“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技能培训的虚拟仿真训练平台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技能培训的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属于感染防控技能培训技术领域,包括演示模块、练习模块和考核模块,所述演示模块、练习模块和考核模块之间双向信号连接,所述演示模块包括系统介绍和基本技能操作。该用...
- 胡田雨陈雪娥刘雅文许静黄鹂何静陈炜卢永辉宋彩萍
-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控制体系优化认识的质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优化综合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染控制方案,为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山西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工作的24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基于4R危机理论提炼出缩减期、预备期、反应期和恢复期4个一级主题和15个二级主题。结论:综合医院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感染控制理念不深入、应急预案和监督机制精细化程度不够、培训模式形式单一、智能化薄弱等问题。对重点人群进行访谈、总结经验,可为应对此类事件提供灵活化的策略,完善运营精准防控策略。
- 文锦琦李淑花赵文婷韩晓娟商临萍
-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现状,分析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控的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石河子市和苏州市各2家三级公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报的感染性职业暴露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二阶聚类和决策树模型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划分并形成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判定标准,使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4家医院共上报637例次感染性职业暴露,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87.6%),暴露源阳性占比为51.3%。二阶聚类将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聚为3类,结合决策树模型结果将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划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水平风险,工作年限、工勤人员是中水平风险的危险因素,手术室、门/急诊是中水平风险的保护因素;护士、工勤人员、门/急诊、其他地点、手部是高水平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感染性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处于较高水平,管理部门应推进感染性职业暴露监测和随访系统建设,识别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并进行分层管理。
- 李圆圆林陶玉郭薇郭晓颖张亚桃陈彦丽
- 关键词:医务人员影响因素
-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个月后抗体水平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医务人员自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1个月后的血液中免疫抗体水平,并探讨抗体水平影响因素、相关性等,为指导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力度与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感染SARS⁃CoV⁃2后1个月的1102名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静脉血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和中和抗体水平,并结合问卷调查,收集性别、年龄、岗位、感染严重程度、疫苗接种、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等信息,探讨抗体水平影响因素、相关性等。【结果】在自然感染SARS⁃CoV⁃21个月后99.00%(1091/1102)监测对象的特异性抗体IgG抗体阳性,17.79%(196/1102)监测对象的IgM抗体阳性,部分IgM抗体保留较高水平,99.00%(1091/1102)监测对象的中和抗体阳性。其中,感染严重程度、最后剂次疫苗接种时间、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可能影响抗体水平。疾病程度越严重,中和抗体反应的强度越强。末次疫苗接种时间在6个月内的人比6个月前接种疫苗的抗体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抗体水平低。【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后1个月时体内存在特异性IgM、IgG和中和抗体,存在较高的抗体滴度水平,对机体有较好保护作用。末次疫苗接种时间在6个月内比6个月前接种疫苗的人群抗体水平高,建议距末次接种时间6个月的人群再次接种加强针疫苗,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自体免疫力。
- 郭绍华扶雪莲吕耀军沈奕峰王筱刘丹杨来宝
- 关键词: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自然感染抗体
- 2020—2023年某三甲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现况调查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特征,为防控感染性职业暴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某三甲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数据,分析暴露者的人群、科室、暴露方式和部位、防护情况,以及暴露场所、暴露源和暴露时间分布等特征。结果 该院4年间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共97例,年发生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3)。暴露者以医生为主(59.79%),年龄≤35岁(85.56%)、工龄≤5年(71.13%)者发生职业暴露占比较高;暴露场所以门诊为主(59.79%);暴露发生方式多为针刺伤或锐器伤(86.60%);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84.54%);暴露时机以注射及穿刺(39.17%)为主;本人操作不慎/未做好个人防护是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92.78%);暴露源以不明病原体(27.84%)占比最高,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13.40%)、梅毒螺旋体(8.2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06%)。结论 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年发生率较高,尤其易发生于医生和年龄较小、工龄较短人员中,职业暴露风险较综合医院有其专科特色。建议采取加强培训、做好标准防护、完善暴露后处置流程、建立信息化上报系统、关怀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等措施,以有效防控职业暴露的发生。
- 罗开元邱慧李济宾燕翼安宁波
- 关键词: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 基层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及管理措施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管理措施,分析控制感染风险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调查基层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的情况,统计暴露事件发生场所、职业暴露原因、暴露源病原体及处理方式。结果284例感染性职业暴露中,女性(71.1%)居多;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58.1%);文化水平为高中/大专、工作年限在5年及以下的医务人员,其暴露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0.2%、75.0%);本院门诊部感染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42.6%);针刺伤(71.5%)和锐器划伤(15.5%)是造成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暴露最常见的感染源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77.1%);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基层医务人员“一挤”“二冲”“三消”“四报告”的执行率分别为94.8%、97.2%、98.2%、100%,24 h内血液检测、疫苗注射、抗感染处理及阻断/预防药物的使用执行率分别为94.4%、94.0%、95.5%、96.3%,且职业暴露后无确诊感染者。结论基层医务人员中护士、低年资、门诊部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后第一时间内采取正确措施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 范玲芬莫丽娟茹惠芬
-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风险管理
-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探讨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影响因素分析,并能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对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预测价值。方法 在相关文献资料中采集调查数据,以50名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集一般资料及院内防护管理相关信息,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并验证结构方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年龄与性别分布、防护用品获取情况未见显著差异,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短、经费投入不足、未定期培训、科室环境不规范、防护知识认知不足、防护用品使用方法不正确、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当为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质量不佳影响因素。结合因素分析结果,经过12次迭代和修正后的11次迭代,得到修正后的预测模型并得到验证。结论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质量主要受到个人防护意识与能力及院内防护规范化等因素影响,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有助于更好的预测影响因素,值得推广。
- 周玲
- 关键词:医务人员影响因素
- 新冠疫情期间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信行调查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了解某口腔医疗机构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感控知识的认知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提供工作思路。方法采用网络问卷星方式,对某口腔医疗机构的各级各类岗位医务人员集中时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共收回问卷1945份,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平均得分为12.43分(满分16分);知信行三部分内容年龄、性别、职称、工作部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年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标准、环境消毒措施、个人防护和密切接触人员判断等知识部分正确率低。结论口腔医疗机构对确诊和疑似病例筛查可采取直观的流程图方式,关注个人防护用品叠穿影响和空气消毒措施的循证研究,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
- 丁建芬徐丹慧胡凯陈霄迟
- 关键词:口腔医疗机构知信行影响因素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0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地区三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SPSS 21.0和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模型拟合较理想,医院防护管理和科室防护管理直接影响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科室防护管理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的影响较大,路径系数为0.54。医院防护管理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的直接影响较小,路径系数为0.39,但其可通过科室防护管理间接对个人防护意识产生影响,间接路径系数为0.44。个人防护意识对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影响最大,其路径系数为0.75。组织培训、防护督查的因子负荷量均是0.92,容易获得防护用品的因子负荷量0.86。结论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医院的组织培训、防护督查、经费投入、科室的工作环境、是否容易获得防护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以及个人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工作状态,医院可以根据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效应值大小,拟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朱敬蕊张向君崔琢
- 关键词:医务人员结构方程模型
-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现状、危险因素与关键防护措施被引量:15
- 2021年
- 截至2021年7月20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1.9亿,并且全球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及密闭环境下的气溶胶传播。医务人员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是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在多个国家出现了新的病毒变异株,了解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的现况,分析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是保持医疗救治持久力,有效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为此就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现状、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进行系统描述,为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提供参考。
- 谭彩霞吴安华
- 关键词:医务人员
相关作者
- 敖英芳

- 作品数:557被引量:2,97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
- 卢巍

- 作品数:4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2医院
- 研究主题:医务人员感染 医务人员 结核菌素 结核感染 结核
- 曹兆进

- 作品数:111被引量:75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 研究主题:电磁辐射 老年人 环境污染 移动电话 医务人员
- 崔新雨

- 作品数:39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模糊控制 液力 烟气 板机 畜禽粪便
- 李静玫

- 作品数:17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〇二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管理 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