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9篇“ 区域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章
- 太原市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以太原市2009年-2018年气候数据及经济、人口和社会等统计数据为分析基础,研究城区和郊区各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引起气候变化主导因子,评估太原市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夏季和冬季太原市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秋季相反,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太原市城区和郊区四季最高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区与郊区上升幅度一致。太原市四个季节城区和郊区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均呈现为上升的趋势,且城区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大于郊区。研究表明,城市下垫面性质改变和人口聚集是造成太原市气温变化的核心因子;人口聚集和城市第二产业发展是造成太原市降水量变化人为重要因素。
- 程建伟黄思微武艺菲于嘉诚梁海斌
- 关键词:城市化气候变化
- 区域气候变化对西北高原羊肚菌种植产量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本文研究了历年来的气候数据,羊肚菌的产量数据,然后做出了统计分析。结果证明,区域气候变化会影响羊肚菌的种植产量。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会影响羊肚菌的生长和产量。具体来说,当年平均温度过高、或者降水量过少,都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羊肚菌产量减少;反之,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量则有利于羊肚菌产量的提升。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对羊肚菌产量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当地地区科学种植羊肚菌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气候变化对羊肚菌产量的潜在风险,保持其稳定产出。
- 马黎霞管礼张鹏张玉梅当子吉
- 关键词:区域气候变化气候影响生物多样性
- 第三极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大数据方法和应用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第三极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大数据方法和应用平台,涉及气候数据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地面观测站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数据,获得多源气候数据;获得第三极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多源气候数据进行加权融合,生成气候监测数...
- 闫宇平 王雄 王东阡 周峥
- 第三极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大数据方法和应用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第三极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大数据方法和应用平台,涉及气候数据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地面观测站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数据,获得多源气候数据;获得第三极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多源气候数据进行加权融合,生成气候监测数...
- 闫宇平 王雄 王东阡 周峥
- 黄河中上游极端降水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明晰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及变化趋势,对于保障资源环境安全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61-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线性趋势、M-K检验、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前期(1961-1990年)和后期(1991-2020年)揭示了黄河中上游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①除持续干旱日数连续减少,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反转主要发生在1990年代,并且在后期,日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上升速率分别为0.43mm/(d·10a)、13.98mm/10a和0.06d/10a,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全时段内研究区西南部较为湿润、河套平原最为干旱,极端强降水呈现东南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在后期,黄河上游地区暖湿化趋势逐渐增强,中游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③近60年研究区年均气温上升约1.5℃,升温速率逐渐加快,年降水量先降后升且后期上升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气候整体上从前期的暖干化向后期的暖湿化转变,尤以黄河上游地区更为明显。极端降水事件变化与区域年均气温表现出较弱的线性对应关系,但对年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除持续干早旱日数与年降水量呈弱负相关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极端降水在前期和后期的变化趋势和幅度远大于全时段的变化。19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暖湿化趋势明显,中游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显著增加,未来需重点关注极端降水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
- 贺山峰陈超冰李铮冯爱青闫军辉吴绍洪
- 关键词:极端降水气候变化敏感性MANN-KENDALL检验黄河中上游
- 蒙古高原荒漠化时空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 姚佳楠
- 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基于区域气候变化的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 2024年
- 甘肃省的复杂气候条件对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温、低温、降水和强风等因素对公路结构与景观设施的稳定性、耐久性及美观性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分析了甘肃地区的气候特点,并提出了植物配置、景观设施等方面的适应性设计要点,强调植物选择与配置优化、绿化灌溉与养护管理、生态防护优化等策略。通过G30连霍高速甘肃段案例分析,展示了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实际应用与成效。
- 张奕媛
- 关键词:公路景观气候适应性生态防护
- 一种区域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方法,该区域包括县、市或重要生态功能区等,步骤如下:S1、采集遥感数据,并对遥感数据进行波段组合、几何校正及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并选取标准彩色合成方案,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目视解...
- 李海东徐向华杜涵蓓叶尔纳尓·胡马尔汗马伟波姚国慧吕玉娟王楠
- 区域气候变化对安龙县食用菌生产的影响
- 2023年
-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使得食用菌备受青睐.气候与环境变化对食用菌种植有很大影响,改善生产环境对保证食用菌产量与品质尤为重要.文章从贵州省安龙县特殊的亚热带气候出发,分析了区域内气候变化对食用菌生产造成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食用菌栽培改良方式,具体涉及生产区域的选择、菌种的选择、调整栽培管理环节、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以供参考.
- 敖春林
- 关键词:区域气候变化食用菌菌种
- 新疆北部地区不同下垫面区域气候变化差异分析
- 2022年
- 为了探明北疆荒漠、山地、绿洲近55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北疆41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的气温和降水量序列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北疆地区增温趋势显著(荒漠0.2℃/10年、山地0.24℃/10年、绿洲0.3℃/10年趋势增温),绿洲增温趋势最为显著;近55年北疆地区增湿趋势显著(荒漠8.46 mm/10年、山地7.66 mm/10年、绿洲8.78 mm/10年),绿洲降水量增加最为显著。近55年北疆气温在21世纪初增温最显著,降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上升趋势最显著。北疆荒漠、山地、绿洲气温发生突变的年份均在1993年;荒漠,山地,绿洲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是1985年、1987年。近55年荒漠秋季年际增温显著,山地和绿洲夏季和秋季年际增温显著,对年际增温贡献最大;荒漠、山地、绿洲降水量年际变化均为冬季增加显著,对年际增湿贡献最显著。近55年荒漠10月、11月气温对荒漠秋季增温贡献最大,山地、绿洲6月、7月、8月、9月、10月增温最显著,对夏秋季增温贡献最大。荒漠、山地12月、2月增湿最显著,绿洲11月、12月、1月、2月增湿最显著,对荒漠、山地、绿洲冬季增湿贡献最大。北疆近55年极端气候事件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均以绿洲上升趋势最显著。近55年北疆不同下垫面温度、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均以绿洲最为显著。山地气温、荒漠降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 吴丽萍杨余辉杨景燕冯先成曾康康
- 关键词:气候变化北疆荒漠山地绿洲
相关作者
- 张柏

- 作品数:359被引量:5,929H指数:4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遥感 三江平原 GIS 土地利用 松嫩平原
- 张树清

- 作品数:177被引量:2,572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湿地 三江平原 遥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 王鹤龄

- 作品数:170被引量:1,78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春小麦 气候变化 半干旱区 气候变暖 水分利用效率
- 王式功

- 作品数:565被引量:6,815H指数:44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沙尘暴 气象条件 呼吸系统疾病 降水
- 尚可政

- 作品数:287被引量:3,929H指数:3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气象因子 沙尘暴 沙尘天气 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