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7篇“ 区域城镇化“的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城镇化格局及演化机制
- 2025年
-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划分为1978—1994年、1995—2020年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区域间层面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差异特征显著,1978年城镇化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1994年表现为北方和东南沿海省份城镇化率等级相对较高,西南省份相对等级较低;2020年已形成由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格局;(2)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需求作为拉力对区域间城镇化率提升作用强于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率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区域间的作用强度始终强于区域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地区间推力对城镇化的正向效应仅在前一阶段显著;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作为地区间拉力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总体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效应由区域间强于区域内转变为区域内强于区域间;(3)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劳动力需求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地区内推、拉力对各省城镇化提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正向推进效应在空间上的波动明显,随时间变化越来越强,表明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作为地区间推、拉力正在不断促进各区域的城镇化发展。
- 管卫华吴小妮李焕兰张惠张惠吴巍
- 关键词:区域城镇化地理加权回归
- 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区域城镇化对制度转型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进一步推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但同时也会拉大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在经济与城镇化水平方面的差距。广东区域城镇化水平存在的差距,会对各区域制度转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基于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广东区域城镇化对对外开放、市场化与政府管制三个维度制度转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城镇化进程均能促进对外贸易结构转型与升级,拉低外贸依存度,提高广东外贸经济抗风险能力;珠三角城镇化降低了政府管制的程度,从而提高了市场经济资源分配效率;粤东西北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总体上看,城镇化对经济欠发达、制度转型相对滞后地区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因此,广东应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
- 吴小卫
- 关键词:城镇化VAR模型脉冲响应
- 基于地理加权的区域城镇化建设对耕地景观破碎化驱动探析
- 2024年
- 为探析区域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景观的影响,优化耕地资源保护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给,采用形态学景观格局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基于2010~2020年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分析南昌市城镇化建设对耕地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地市区县城镇化建设发展,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景观破碎化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而且这种破碎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密集区。
- 雷春荣
-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城镇化建设
- 我国区域城镇化的碳排放效率时空动态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发挥城镇化在碳排放效率提升中的积极效应是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条件下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NCSE—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并运用动态GMM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的碳排放时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碳排放效率整体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碳排放效率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斜“√”型演变态势;2012年起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逐步收敛;虽然我国城镇化整体上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存在显著性促进效果,但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随着区域城镇化水平上升而下降;数字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分别是低度、中度和高度城镇化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短板,环境规制是所有地区的主要制约瓶颈。
- 吴旭晓
- 关键词:城镇化碳排放效率
- 长三角区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长三角区域为案例,研究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经济、生态和创新4个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的测评指标体系,借助等权重加权、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城镇化质量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且空间相关性较显著,空间集聚发展特征明显。进一步引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两个驱动因子与城镇化质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对城镇化质量提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创新驱动对提升长三角区域城镇化质量的作用更大。以期为实现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并为国内其他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演变提供参考。
- 曹贤忠叶雷曾刚
-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质量长三角
- 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绩效的时空演进特征探究——基于质量和效率的综合视角
- 2022年
- 当前城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已从城镇化数量转变为城镇化质量,国内也有较多研究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进行了探讨,但综合两者对城镇化发展绩效进行解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长三角41市2010—201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其城镇化质量,并利用DEA模型探究其历年的城镇化效率,从质量和效率两个视角解读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绩效,进而探讨其空间格局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长三角各市的城镇化质量呈上升趋势,但三个维度的城镇化质量演进趋势存在差异,而各市的城镇化效率在整体上提升幅度不明显。从质量与效率分析结果看,长三角城镇化质量较低地区还有较多的规模效率潜力有待挖掘,而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须重视推进技术效率;综合来看,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绩效总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集聚态势,且城镇化效率对城镇化质量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有助于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下的城镇化本质,进而指导未来区域层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及相关政策设计。
- 肖宏伟
- 关键词:长三角城镇化绩效演进特征
- 水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区域城镇化发展合理速度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我国现阶段推行的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又面临着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在水环境分析过程中,需要基于城镇化进程,建立相应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对其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之后通过明确评价指标,从而计算出较为合理的区域城镇化发展速度。现针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发展合理速度进行分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 陈超王非
- 关键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承载力城镇化建设水环境分析评价指标
- 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时空分异及调控对策研究
-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内容,区域内城镇化协调发展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能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有效支撑。进入新时代以来,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发展呈现出的问题由最初的发展程度低向...
- 孙雪松
- 关键词:时空分异影响因素
- 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16市的数据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文章基于安徽省16市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空间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安徽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但人口城镇化未与空间城镇化相呼应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区域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差距,在皖南和皖北地区之间表现显著;而皖中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虽起到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不大,以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不显著。
- 金长宏杨梦杰
-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变系数模型
- 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区域城镇化——以近代北碚地区为例
- 2021年
- 近代以来,北碚因卢作孚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而闻名。正是通过以“乡村现代化”为主旨的乡村建设运动,北碚从巴县的小场镇转变为一个“典型的乡村城市”。当然,近代北碚的城镇化,不仅是因为卢作孚发展经济、改良市政的乡村建设活动,同时也受益于抗战内迁所带来的人才、技术。简而言之,北碚的城镇化与地方政权、市政设施、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地方政权的建设、市政设施的改良促进了北碚的城镇化,另一方面,北碚的城镇化建设又吸引战时人口迁碚,经济文化得以快速发展,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北碚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近代北碚的发展历程完整地展现了乡村建设与城镇化的结合,在近代区域史研究中具有典型个案的意义。
- 李冰冰谢健
- 关键词:乡村建设运动卢作孚
相关作者
- 吕园

- 作品数:40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 研究主题:幼儿责任感 区域城镇化 城市规划 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
- 罗良文

- 作品数:140被引量:1,63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 省级面板数据 FDI
- 曹延明

- 作品数:15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城镇群 区域城镇化 中俄 剩余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
- 潘雅茹

- 作品数:6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区域城镇化 城镇化 FDI 省级面板数据 引力模型
- 郭文炯

- 作品数:78被引量:55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城镇化 资源型区域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流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