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篇“ 北天山西段“的相关文章
- 北天山西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北天山增生杂岩带是北天山洋最终闭合的产物,对其中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研究是揭示北天山洋演化过程的关键。北天山增生杂岩带内存在一些花岗质侵入体,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对北天山西段的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均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3 Ma和298 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侵入体。两个岩体的锆石均具有非常高的ε;(t)值,分别为9.7~12.1(平均为11.2)和12.1~15.0(平均为13.2),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96~547 Ma和541~357 Ma,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样品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特征,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较高的CaO/Na_(2)O比值(>0.3)和Al_(2)O_(3)/(MgO+FeO_(2));值暗示其可能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北天山增生楔中的复理石砂岩为可能的源区岩石。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萨尔萨拉岩体和艾鲁逊岩体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阶段,限定了北天山洋在晚石炭世末闭合。
- 王盟裴先治陈有炘曹明张进江张波高翔宇
- 关键词:花岗岩北天山LU-HF同位素
- 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系列教材 北天山西段托斯台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指导书
- 《北天山西段托斯台地区野外地质实践指南》是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油田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校区专业培养方案特编写本教材,其目的是通过野外综合地质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岩...
- 许涛
- 北天山西段喇嘛苏铜矿中酸性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18年
- 喇嘛苏铜矿区中酸性岩体的皮科克指数、里特曼指数、赖特指数,均指示其中酸性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系的范围;分异指数平均值为77.57,说明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较为彻底;固结指数平均值为12.01,显示出岩体的岩浆分异程度较高;长英指数和铁镁指数均反映岩体的分离结晶作用程度中等。在MF—FL分异趋势图上,样品点基本呈连续分布,说明岩体的演化是连续的;在w(Na_2O)—w(K_2O)关系图上多数样品点落入I型花岗岩区域,可以认为本区花岗岩应为I型花岗岩。岩体的TiO_2含量平均为w(TiO_2)=0.28%,远低于中国及世界同类岩石;在戈蒂尼指数与里特曼指数对数值的关系图上,几乎所有的样品点均落在消减带火山岩区,由此可以推断,本区斑岩体应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消减带上。在多阳离子的R1—R2关系图中,多数样品点落在地壳熔融花岗岩-同碰撞的花岗岩区,少数样品点落在其它区域,这说明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围岩。
- 毛政利成功赖健清彭省临
- 关键词:中酸性岩体消减带北天山西段
- 新疆北天山西段P波、S波衰减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在新疆北天山西段的地震事件,分析新源、温泉和巴仑台3个台站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采取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出P、S波在多个频率点f的衰减系数Q-1P、Q-1S,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Q-1=Q0fη,得到该区域P波衰减系数和S波衰减系数。结果表明,新源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0.982 1、-0.978 1;温泉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1.049 7、-0.773 8;巴仑台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0.870 0、-0.956 8。与中国云南地区关于P波、S波衰减结果相比,新源研究区域与云南的禄劝研究区地下介质衰减特性比较一致。
- 高朝军夏爱国张志鹏赵石柱周康云候赛因.赛买提
- 关键词:北天山西段
- 北天山西段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特征讨论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不同地震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对强震前中小地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域强震前的活动特征做了定性或定量的总结,以提高日后对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信度。北天山西段及准噶尔南缘地震断裂带及断裂带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有如下特征:(1)区域内断裂带多数在活动速率、结构都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喀什河断裂带活动速率较高,依连哈比尔尕断裂西段阿拉山口—精河段存在闭锁,准噶尔南缘成组断裂带1990年以来5级地震较活跃;(2)喀什河断裂、准噶尔南缘成组断裂中强震前3-4级地震地震活动图像特征明显,成条带、空区或在主震附近集中分布;(3)准噶尔南缘中强震有成组发生的特征,间隔一般不超过2年;(4)4级标志地震后半年内发生中强震的概率较大。
- 邹广
- 关键词:北天山震中分布中强震
- 浅析北天山西段与南天山中东段地震活动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对比分析了北天山西段与南天山中东段的地震活动关系,发现1935年以来两区地震活动水平相近,中强以上地震具有交替活动的特征,且有一定的成组性南北迁移的规律。时空扫描分析发现,北天山西段新源—温泉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集中活动对南天山东段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前兆意义,南天山东段的4级地震频度的减小与北天山西段5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区域地震活动存在的以上规律和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 潘振生
- 关键词:北天山西段中强地震前兆异常
- 北天山西段中强地震应力触发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计算了新疆北天山西段1944年以来部分5级以上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分析该区先发生的中强震产生的累加库仑应力变化以及单个中强地震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作用。研究中依据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确定后续地震活动的可能增强区范围,应用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研究增强区内中等地震活动的加速矩释放特征,定量论证中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产生的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北天山西段多数中强震产生的ΔCFS有利于其邻区后续中强震的发生,其中正ΔCFS区是后续中强地震的可能发生地点,该区中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作用的时空影响范围分别为几天至几十年1、00 km范围内,这为未来地震趋势判定提供了依据。
- 王琼聂晓红唐丽华
- 关键词:北天山西段
- 北天山西段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新活动特征初探被引量:27
- 2007年
- 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是位于北天山西段再生造山带北缘一条重要的边界断层,是本次新发现和确定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由4条断层斜列组合而成,单条断层长度为9~13km,在晚更新世~全新世仍在强烈活动,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3~4m,垂直活动速率为0.23~0.33mm/a,全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0.5~0.8m;中段断层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地貌,形成多级断层陡坎和长约8~10km的地震形变带,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5mm/a;西段自晚更新以来无活动显示。
- 陈建波沈军李军杨继林胡伟华赵欣曾宪伟
- 关键词:北天山断层陡坎活动速率
- 北天山西段中强地震前地倾斜异常的演化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研究了北天山西段3次5级地震前地倾斜异常的特征,得出:在时间上呈较明显的阶段性,空间上存在 由西向东迁移(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并用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对地倾斜的异常特征作了较好的解释。北天山85°经 线东西两侧震源机制解差异明显,表明这一地区受力环境较为复杂。
- 杨又陵高国英
- 关键词:北天山地倾斜震源机制解中强地震
- 新疆北天山西段构造应力场分析被引量:4
- 1993年
- 利用地表构造形迹、地震震源机制解、现代水系展布的优势方向以及激光全息光弹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北天山西段(东经82°~86°)地壳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指出,该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通过激光全息光弹实验获得模型的等差线及等和线条纹图,从而求解各点的主张应力σ_1主压应力σ_2和最大剪应力τ_max的相对值并绘制相应的等值线图,结果发现:实验区σ_1值普遍偏低,σ_2值明显偏大,说明本区处于整体受压状态。τ_max值的分布较均匀,仅在一些断裂的交汇部位和端点剪应力值较高。分析结果认为:萨尔萨拉西南、独山子——安集海断裂西端、乌苏林场西南、阿尔夏特一带、婆罗科努达坂东南都是围压很高的剪应力集中区。这些地区易积累大量的应变能而产生突发式剪切破裂和粘滑引起强烈地震,是在地震预报中值得注意的地震危险地段。
- 范芳琴
- 关键词:危险区构造应力场地震
相关作者
- 陈有炘

- 作品数:136被引量:933H指数:25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东昆仑东段 东昆仑造山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 周仕勇

- 作品数:132被引量:70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活动性 伽师强震群 地震活动 小江断裂带
- 邹广

- 作品数:21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温泉 水温 水位 地震台 同震响应
- 夏爱国

- 作品数:39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应力降 地震序列 M 震源参数
- 张长青

- 作品数:166被引量:3,280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铅锌矿 成矿作用 流体包裹体 金多金属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