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2篇“ 北京胡同“的相关文章
京胡
“中国红”系列图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梳理和记录。本书为《中国红·京胡》(平装)。胡京特有的城市小巷,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纵横交错的胡不仅仅是城市的交通...
陈光中编
京胡
京胡》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京胡地名文化遗产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和“胡居民”的著作。 此书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向京第二十九届奥运...
刘保全主编
关键词:城市道路
京胡地区环境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居家养老是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住区环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京胡地区作为独特居住形式的住区环境,当地老年人户外活动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本研究通过对京胡地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进行调查,探究京胡地区环境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影响,为今后因地制宜地解决老年人户外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打下基础。
王明泽张宏然陈豫
关键词:北京胡同住区环境老年人户外活动
京胡的国际传播价值与策略研究
2024年
本研究将京胡作为独特的文化象征,探讨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国际传播价值与策略。通过分析胡的文化内涵、国际媒体报道以及国际游客的胡文化体验,揭示出胡在文化保护和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胡的文化保护与国际传播策略,包括开发多语种线上传播内容、利用数字媒体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方法,可以提升胡文化的国际传播实效。
范红闫楚
关键词:北京胡同
从物质到符号:京胡的媒介学考察被引量:1
2024年
城市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文化与城市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为中国的首都,京有着大量的城市文化遗产,京胡更是作为京文化的代表为大众所熟知。本文通过对胡历史的溯源,采用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对京胡地区进行集中考察,采集相关信息,时借助德布雷媒介学的观点,从媒介的角度讨论胡作为城市文化的传播中间体,在符号生产与文化想象、数字化时代的记忆传承、新型社区建设中的有益之处。研究发现,在“媒介域”的基础上,以胡文化为中间体的媒介群,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胡文化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方向,京胡作为文化传承与记忆的媒介,已经完成了从物质到符号的意义的转变。由此可见,作为胡代表的京胡,对国内各个古城胡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董世斌靳鑫祖
关键词:北京胡同中间体
京胡的“老京”特质及其感知的符号过程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基于戈尔和厄文关于“符号过程”的论述,通过对游记《胡情缘》的分析,探究京胡的“老京”特质如何被感知,进而形成“老京”感觉质的符号过程。首先借助“区分轴”和“抹除”的概念进行分析,发现该游记对京胡的描述镶嵌在关于“古老”对“现代”的区分轴上,在描述砖木青瓦、狭窄街道、街头小贩,以及胡居民慢节奏生活方式的时,游记将与之相对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环境和人物从描述中抹除,在语言使用形式上呈现出京胡的“老京”特质。之后借助“呈符化”和“分型递归”的概念,发现京胡内的建筑(如麦当劳餐厅)在该游记中从指示符转向了像似符,使得胡内的新建筑不再具有“现代”的指向意义,而与胡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像似关系,进而被赋予“传统”的像似意义;时,中国胡的紧凑与美国建筑的疏阔被“分形递归”到胡居民与美国人的交往方式层面,突显出胡内居民交往密切的“老京”特征。文章认为京胡“老京”的特质通过该游记作者建立的“区分轴”以及运用的“抹除”和“呈符化”等手段,从一种潜在的抽象特质转变为具体且被经历的“老京”感觉质,这一符号过程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过程。
田海龙代薇
关键词:意识形态北京胡同
爱尔兰农业贸易团造访京胡成功举办“爱尔兰牛肉大厨创意工坊”活动
2024年
近日,在京一条富有历史韵味的胡里,爱尔兰食品局携手2024年京米其林指南“年轻厨师奖”得主李展旭主厨,向现场30多位来自京各大酒店餐厅的主厨们和媒体代表展示了爱尔兰牛肉的卓越品质、丰富多样性及其在本地化创意烹饪中的多变应用。
林华
关键词:北京胡同牛肉
巷陌之间的“去”与“留”:空间视角下老京胡的情感纽带与文化传承
2024年
本文通过对京胡居民的深入访谈,探讨了胡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物理空间对居民情感、社会互动及文化认的影响。胡的独特空间布局不仅塑造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还强化了社区的紧密联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胡的物理空间面临着拆迁和商业化改造的挑战,这不仅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以及深入访谈,揭示胡物理空间在现代城市化背景下的复杂作用,为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hutongs, a physically distinctive space rich in local characteristics, on residents’ emotions,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Beijing hutong residents. The uniqu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hutongs not only shapes residents’ daily activities but also fosters strong community bonds and the perpet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rapid urbanization po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physical spaces of hutongs, including demoli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which transform residents’ lifestyles and evoke nostalgia for traditional living as well as concerns about future living conditions.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empirical insights into the multifaceted role of hutong physical spaces amid modern urbanization, offer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钟皓肖梓晗
关键词:北京胡同物理空间社区互动
京胡 视觉档案
赵敦
京欢迎您 京胡
李硕编绘

相关作者

王越
作品数:52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地理学会
研究主题:胡同 中轴线 北京胡同 老北京 历史文化保护区
蔡青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明代 地铁站 北京城墙 意境 北京胡同
李嫣
作品数:44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居住行为 集合住宅 设计教育 环境行为学 老年人
郭文革
作品数:53被引量:81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媒介技术 高等教育 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 网络课程
王波
作品数:31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主题:首都经济 摇摆 建国后 学科定位 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