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9篇“ 北京平原区“的相关文章
北京平原区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结构特征和活动性
2024年
南苑—通县断裂是北京平原区重要的隐伏断裂之一,其结构特征及活动性的研究对于优化北京市国土空间格局及城市地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结合钻孔地层剖面及地质年代学测定,对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的结构特征及活动性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南苑—通县断裂在北京市南部地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其断裂行迹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重力剖面上得到了良好的反映。通过钻孔地层剖面及钻孔年代学格架分析,发现断裂没有错断中更新统以上地层,推测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在中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此外,钻孔中新近纪玄武岩的出现也证明了断裂带定位的准确性,推断玄武岩岩浆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域内大断裂的伸展活动共同作用结果。研究结果填补了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活动性研究的空白,为北京市南部地城市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牛文治何付兵沙春梅张悦泽刘振华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岩浆活动地球物理探测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被引量:4
2024年
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制约北京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向北京输水超过10×10^(8)m^(3),改变了北京供水格局,也为地下水压采、涵养及控制地面沉降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多种监测数据,分析南水进京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变化;研究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不同岩性及深度土层的变形特征;计算土层不同变形阶段的弹性和非弹性储水率;并对黏性土层产生较大残余变形和滞后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2015~2020年,平原区大部分地第一至第四含水层组地下水位逐渐上升,地面沉降呈减缓的趋势。②第二和第三压缩层组是沉降主要贡献层,除平各庄和榆垡站外,其余各站第三压缩层组沉降占比逐渐增大,沉降主控层有向深部转移的规律。③平原区北部和东部,第二和第三压缩层组对应的地下水位由降转升。在水位下降阶段,土层呈塑性和蠕变变形;水位上升阶段,土层以塑性变形为主,部分时间出现弹性变形,具有黏弹塑性。平原区南部,地下水位始终持续下降,土层变形始终呈塑性和蠕变变形。含水砂层则主要呈弹性变形。④土层变形的不同阶段,弹性和非弹性储水率并不是恒定的,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储水率呈减小的趋势。⑤黏性土层存在较大残余变形和变形滞后的原因,一是非弹性储水率大于弹性储水率,二是黏性土层的弱渗透性。
雷坤超
关键词:北京平原区南水北调工程
基于InSAR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演化关联特征迭代奇异谱分析
2024年
北京平原区是地面沉降发展严重的域之一,分析其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为城市地面沉降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撑。该文利用PS-InSAR方法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并用水准监测数据验证其精度,然后基于奇异谱分析和频谱检验提出迭代奇异谱分析(Iterative Singular Spectral Analysis,ISSA)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将地面沉降的长时序数据分解为主趋势、周期特征,得到研究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的时序演化特征:①研究地面沉降的主趋势特征表现为2011—2016年沉降持续、沉降减缓和再度发展3个阶段,2017—2020年沉降持续发展,但总体趋势较稳定。②研究地面沉降季节性差异明显,且2011—2020年夏季地面沉降比冬季严重。③地下水超采是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因,在严重沉降和较严重沉降,第二、三承压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呈强正相关性。
刘彪王彦兵李小娟李晨霞宋宗雯李堰欣
关键词:地面沉降PS-INSAR地下水位变化
北京平原区东南缘钻孔TB02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第四纪地质对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城市地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北京市通州南部永乐店镇实施的第四系钻孔TB02,通过系统的岩芯观察和编录、测井资料分析、AMS14C测年和古地磁测年等手段,结合粒度参数指标特征,对钻孔TB02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并对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第四系底界埋深为276.21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97.75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9.32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40 m;钻孔TB02沉积物以细粒物质为主,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呈现远源沉积的特征;沉积水动力环境在2 588、1 539及781 ka发生了3次比较明显的变化。第四纪以来,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环境演化规律表现为:早更新世早期,沉积水体快速加深,以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环境稳定且水动力较弱;早更新世晚期,主要发育河流沉积,陆源碎屑供给较充足,沉积水动力较强;中更新世以来,为泛滥平原沉积,水动力减弱,以沉积细粒物质为主,沉积地貌逐渐定型,形成了广阔的平原区
倪敬波刘晓张晓亮张悦泽刘晓勇袁路朋何付兵
关键词:地层划分磁性地层年代地层
北京平原区工民建工程地下水疏排特征分析
2023年
为更好地了解工民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疏排特征,以北京平原区作为研究,收集2019-2021年间北京平原区工民建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及排水规模数据,采用帕累托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基坑开挖深度和排水规模的相关关系和规模特征。研究工民建工程排水规模大小与所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疏水方案密切相关;基坑开挖深度0~15 m的工程占比76%;排水规模5万m^(3)以上的工程占比14.9%,其地下水疏排量占比却高达96.6%;基坑深度与排水规模无相关性。建议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5 m或排水规模超过5万m^(3)的工程向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张文何江涛于威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开挖深度地下水管理
2005~2018年北京平原区土壤汞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解北京平原区土壤汞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采样测定了2005、2015、2018年的土壤汞含量,获取了270条实验测试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土壤汞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土壤汞时空特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土壤汞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5年由0.093×10^(-6)下降至0.064×10^(-6),到2018年下降至0.058×10^(-6),逐渐接近甚至低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土壤汞的块基比为28.2%~29.9%,空间自相关性中等,空间结构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城含量高、郊含量低”的特点;由于外界输入土壤内部的含汞物质大幅度降低(输入减少),以及土壤中的汞通过排放、转化、吸收等方式不断流失(输出持续),造成2005~2018年土壤汞含量不断下降;工业生产、人类生活、城市建设历史等人为源加剧了城土壤汞的富集,反映了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水系流域、土壤质地等自然源造成土壤汞分布的局部性差异,反映了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李欢张沁瑞闫广新黄勇
关键词:土壤汞重金属影响因素
北京平原区夏垫断裂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夏垫断裂是北京重要的活动断裂之一。1679年该断裂发生三河—平谷8级地震,是北京及邻历史记录的最大地震,地表形成了至今仍清晰可见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弄清楚该断裂古地震活动和地表破裂带特征是优化北京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探槽开挖、光释光(OSL)测年、断层陡坎形态及地层位错分析,揭示了夏垫断裂古地震活动性、古地震序列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结果表明:(1)夏垫断裂大胡庄南探槽显示的地层错断、地震楔及崩积楔等揭示了夏垫断裂的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约为(1.610±0.130)ka B.P.古地震及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层位错分别约为0.3、2.5 m;(2)夏垫断裂20 ka以来存在7个期次的古地震事件,大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2716年;(3)地震地表破裂带地层位错整体趋势与地形测量数据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大康庄段到齐心庄段,地层位错距离大于断层陡坎地面测量的高度,表明地表断层陡坎形态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探槽揭露的地层位错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夏垫断裂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
邢晓琴戚帮申丰成君杨肖肖谭成轩谭成轩宋焱勋邓亚虹
关键词:古地震夏垫断裂地表破裂带探槽
北京平原区夏垫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及地表形变特征的研究
夏垫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一条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在地表形成了至今仍可见的明显的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的形态特征和古地震活动期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此外,夏垫断裂沿线地还发育有...
邢晓琴
关键词:夏垫断裂
北京平原区现阶段主要沉降层位与土层变形特征被引量:7
2022年
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精准识别现阶段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位,查明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土层变形特征,对实现地面沉降精准防控,建立合适的地下水-地面沉降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内分层标和水位近十几年观测资料,对不同深度土层沉降变化特征和主要沉降层位进行了精准识别,系统分析了不同压缩层组与含水砂层在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的变形特征,探讨了黏性土层产生较大残余变形和滞后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1)北京平原区现阶段主要沉降层位集中在第二压缩层组(中深部地层)和第三压缩层组(深部地层),平均沉降占比为31.01%和60.73%,且有增大的趋势。(2)不同深度土层变形量及其在总沉降量中的占比,不仅与相邻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密切相关,而且与该土层的岩性和厚度有关。当可压缩土层厚度大,即使水位下降幅度较小,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量。(3)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不同压缩层组和含水砂层的变形特征可概括为5类。含水砂层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不同深度的黏性土层表现出弹性、塑性和蠕变的变形特征,具有显著的黏弹塑性。(4)平原区地下水位总体以2017年为节点由降转升,土层变形特征前后差异性较大。第一压缩层组由弹塑性变形转变为弹性变形。第二和第三压缩层组以黏性土为主时,土层始终表现为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若以砂层为主时,2017年前为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2017年后则存在塑性变形、蠕变变形和弹性变形,黏弹塑性明显。(5)黏性土层存在较大残余变形和变形滞后主要由两种因素引起:其一,非弹性储水率大于弹性储水率。其二,黏性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存在释水滞后,进而导致土层变形滞后。
雷坤超马凤山罗勇陈蓓蓓崔文君田芳沙特
关键词:地面沉降
利用TPCA分析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时间主成分分析(tempo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PCA)可用于地学领域中提取时空数据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具有典型的时序和空间特征。在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获取的北京平原区2003—2010年地面沉降数据的基础上,采用TPCA方法分析了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经分析发现:(1)TPCA分析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地面沉降在该长时序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2)第二主成分得分为正的空间点与可压缩层厚度在130 m以上的域在空间分布上有一致性和相关性。(3)在空间上,第一主成分为负值与第二主成分为正值的永久散射体点分布在年均沉降速率30 mm/a以上的严重沉降域。严重沉降具有明显的南北沉降分类现象和季节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北部沉降在春夏季节的沉降量大于秋冬季节;南部沉降则与之相反。总之,基于时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分析得到研究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化规律,为城市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赵亚丽王彦兵王新雨田秀秀李小娟余洁
关键词: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

相关作者

陈蓓蓓
作品数:102被引量:451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地面沉降 PS-INSAR 北京平原区 沉降 地下水
王新娟
作品数:40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研究主题:北京平原区 地下水 浅层地温能 适宜性 地下水资源
栾英波
作品数:32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研究主题:北京平原区 浅层地温能 北京平原 影响因素 热导率
郭高轩
作品数:89被引量:784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研究主题:地下水 北京平原 北京平原区 第四纪 冲洪积扇
郑桂森
作品数:48被引量:391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研究主题:城市地质 北京平原区 浅层地温能 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