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80篇“ 化学组成特征“的相关文章
- 苏南五市秋冬季PM_(2.5)化学组成特征和空间差异被引量:2
- 2024年
-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苏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收集PM_(2.5)滤膜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苏南五市PM_(2.5)各组分中ρ(NO_(3)^(-))均为最高[(9.54±10.1)^(12.1±11.3)μg·m^(-3)],比其它目标组分高约2倍以上.由于受更多道路扬尘和燃煤源的影响,常州市PM_(2.5)中Ca^(2+)、Cl^(-)、OC和EC的浓度平均值高于其它4个城市.将所有目标组分浓度相加得到重构PM_(2.5)(r PM_(2.5))浓度,发现各城市r PM_(2.5)浓度均由二次无机离子(NH_(4)^(+)、NO_(3)^(-)和SO_(4)^(2-),SNA)主导,占比高达(59.2%±11.1%)^(70.8%±9.72%),且r PM_(2.5)浓度平均值在不同城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南五市ρ(r PM_(2.5))日均值>35μg·m^(-3)的情形主要发生在冬季,且出现的日期相同,此期间r PM_(2.5)中NO_(3)^(-)占比[(35.5%±6.64%)^(43.3%±6.48%)]远高于其它时间[(23.7%±9.87%)^(28.5±10.4%)].各目标组分在不同城市间的相关系数和离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受二次源主导化学组分的浓度在时间变化趋势和数值大小上均具有高度的空间相似性.因此,减少PM_(2.5)二次组分前体物的排放和加强区域间的联防联控是进一步改善苏南城市地区PM_(2.5)污染的重要途径.
- 冯蔚丁峰尚玥谢鸣捷
- 关键词:化学组分
- 典型重工业城市PM_(2.5)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实时高分辨率在线监测2019年邯郸市城区PM_(2.5)中碳组分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分析研究了2019年全年邯郸市PM_(2.5)组分的变化特征和不同污染情景下PM_(2.5)组分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探究了PM_(2.5)及其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邯郸市PM_(2.5)中OC和EC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相似.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NO_(3)-、SO_(4)^(2-)和NH_(4)^(+)是PM_(2.5)中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在四个季节均与PM_(2.5)有较强的相关性.邯郸市PM_(2.5)呈弱碱性,NH4+主要以(NH_(4))_(2)SO_(4)、NH_(4)NO_(3)和NH_(4)Cl的形式存在.OC、EC和二次无机离子在PM_(2.5)污染日和O_(3)污染日有所增加.冬季污染加重时,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随PM_(2.5)的增加而升高,OC和EC占比下降,SO_(4)^(2-)和NO_(3)-占比升高,且SOR和NOR也逐渐增加.PMF分析结果表明二次源,机动车源和燃烧源是邯郸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邯郸市主要受到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山西中部和河北南部传输影响.该研究将会为重工业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 齐超楠齐鹏张艺铃
- 关键词: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
- 深圳市不同施工阶段建筑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3
- 2024年
- 采集并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建筑工地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和19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以及碳成分(OC和EC)的组成,结果显示建筑工地PM_(10)和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9.0±51.7)μg·m^(-3)和(47.2±28.7)μg·m^(-3),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土石方≈主体施工>桩基施工>一般建设,较环境空气PM_(10)和PM_(2.5)分别升高(43.9±33.2)μg·m^(-3)和(21.7±14.7)μg·m^(-3).含量较高的元素包括Ca、Fe和Al,Cd元素富集明显;NO_(3)^(-)和SO_(4)^(2-)是主要的阴离子,Na^(+)、NH_(4)^(+)和Ca^(2+)是主要的阳离子;PM_(10)和PM_(2.5)中OC/EC比值分别为6.1±10.4和3.8±1.7.不同施工阶段扬尘化学组成差异明显,主体施工阶段Ca和Fe含量较高,桩基施工、土石方和主体建设阶段NO_(3)^(-)、OC和EC含量高于一般建设阶段.与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市建筑扬尘中的NO_(3)^(-)以及OC和EC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工程机械排放相关.桩基施工阶段扬尘的重金属组分经呼吸途径引起的非致癌风险最大,Mn是主要的风险来源.
- 黄冠聪黄晓波颜敏吴水平李香
- 关键词:化学组成施工阶段
- 杭州市临安区冬季PM_(2.5)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
- 2024年
- 为研究杭州市临安区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2月28日在线监测临安区的PM_(2.5),并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临安区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53.91μg·m^(-3),NO_(3)^(-)和有机物对PM_(2.5)的贡献较大,分别占31.07%和19.66%。氮氧化率(NOR)、硫氧化率(SOR)和二次有机物(SOC)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区冬季PM_(2.5)的二次转化较明显,对PM_(2.5)有重要贡献。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临安区冬季PM_(2.5)主要有七类来源,分别为二次硝酸盐(52%)、二次硫酸盐(16%)、机动车尾气(14%)、燃煤(6%)、扬尘(5%)、工业排放(5%)和生物质燃烧(2%)。在污染过程中,二次硝酸盐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有所上升,建议当地政府在污染期间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降低PM_(2.5)浓度。
- 马勤许振波
- 关键词:化学组成硝酸盐
- 2019年杭州市PM_(2.5)化学组成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研究杭州市大气中PM_(2.5)污染特征及成因,基于2019年全年杭州市PM_(2.5)及其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杭州市PM_(2.5)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占比、季节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杭州市PM_(2.5)中无机组分SNA(NO_(3)^(-)、SO_(4)^(2-)、NH_(4)^(+))和有机物OM(OC*1.6)贡献显著,不同季节占比均在80%以上,其中SNA占约44%~55%,OM占约23%~43%。SNA中NH_(4)^(+)和NO_(3)^(-)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二者在冬季浓度较高,夏季浓度较低;SO_(4)^(2-)浓度季节变化较小。NO_(3)^(-)二次转化受湿度影响较大,高湿度更有利于NO_(3)^(-)二次生成,而SO_(4)^(2-)二次生成更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含碳组分OC中存在丰富的SOC,全年占比均在50%以上,其中夏季受强辐射影响,SOC生成强于其他季节,占比达80%;冬季SOC生成较弱,占比在56%左右。本研究为开展杭州市PM_(2.5)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提供了科学支撑。
- 严仁嫦林旭许凯儿金嘉佳俞雅雲
- 关键词:化学组分SNASOC
- 华北北缘石炭纪角质煤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特征
- 华北地区北缘石炭纪地层中发育角质体相对富集的角质煤,本次研究利用显微观察、工业及元素分析、岩石热解以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山西和准格尔等地角质煤的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北缘石炭纪角质煤...
- 唐姬婷
- 关键词:华北北缘
- 2019—2021年徐州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11
- 2023年
- 徐州市地处四省交界,大气污染物来源复杂,颗粒物污染在气象条件不利时较为显著。通过地面观测数据、颗粒物组分连续观测、源解析及轨迹溯源等方法,对徐州市2019—2021年颗粒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定量解析各类污染源的贡献,识别对颗粒物贡献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PM2.5各组分质量占比中二次无机盐和有机碳相对较高,其中二次无机盐SNA(SO^(2-)_(4),NO^(-)_(3),NH^(+)_(4))占比达到59.1%~62.7%;水溶性离子总浓度逐年降低,但Mg^(2+)和Ca^(2+)浓度2021年分别同比增加2%和12.5%,说明扬尘污染存在反弹。秋冬季水溶性离子明显较高,Cl-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表明徐州市秋冬季受移动源、燃煤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共同影响。PM_(2.5)中OC与EC质量浓度比为4.88~8.40,说明徐州市颗粒物受多源影响,柴油、汽油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燃煤排放对颗粒物贡献较大。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严重的1月污染物主要来自4个方向,其中来自苏北和鲁南的2条轨迹气团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34.36%和29.21%,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00μg/m^(3)和106μg/m^(3),不同方向轨迹的组分具有较大不同。
- 饶永才冯春莉邓国庆孙瑞李辉孟庆江郁建桥
- 关键词:源解析后向轨迹
- 曼谷城区总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其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
- 2023年
- 城市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不利效应密切相关,由于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其引致的健康毒性效应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查城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采集泰国曼谷城区一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水溶性离子、微量金属元素、碳质组分及有机分子标志物含量,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解析曼谷TSP来源;测定人肺上皮细胞A549暴露于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后细胞毒性的变化,包括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生成、白细胞介素-8(IL-8)及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曼谷TSP浓度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季节趋势,有机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TSP的主要组分(>50%)。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24.7%)、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1.1%)和土壤扬尘(20.6%)是干季内曼谷TSP质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而湿季内曼谷TSP的主要来源为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9.5%)、生物质燃烧(16.6%)及海盐(16.0%)。曼谷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均可引起A549细胞毒性,其中TSP有机萃取组分暴露后的细胞具有更高的死亡率、ROS水平和凋亡率,而TSP水萃取组分暴露后的细胞则具有更高的IL-8水平,这种差异表明诱导胞内ROS(即氧化应激响应)和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与凋亡率)的主导活性组分与诱导IL-8的主导活性成分不同。
- 王嘉琦赵时真张倩玉梁耀辉马慧敏李军张干
-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A549细胞源解析
- 三个产地碧玉的矿物组成及化学组成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产自中国新疆且末和台湾花莲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碧玉样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和质谱分析,就其矿物组成及化学组成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产地碧玉多为绿色、深绿色、墨绿色,且均含有斑点状或条带状黑色副矿物;常规宝石学特征相似,难以区分。镜下观察可见三个产地碧玉样品主要矿物成分均为透闪石,加拿大碧玉中可含少量阳起石和辉石,且末碧玉中副矿物主要为钙铬榴石,加拿大和花莲碧玉中副矿物主要为钙铝榴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矿物是透闪石,且随Fe、Cr含量的增加碧玉颜色显示出由浅至深的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花莲碧玉S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产地,可视为该产地碧玉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
- 廖冠琳杨萧亦景璀周征宇周征宇
- 关键词:矿物学特征化学成分特征碧玉电子探针
- 2016~2020年上海市PM_(2.5)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被引量:12
- 2022年
- 2016~2020年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6个点位开展了颗粒物系统性观测研究,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无机元素等化学组分,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PM_(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上海PM_(2.5)浓度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年均质量浓度依次为46,43,37,40,39μg/m3,表现为冬高夏低,西高东低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机物在PM_(2.5)中占比最高(30%~32%),不同年份和季节间的差异较小.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其中硝酸盐的占比在5a间升高最多,且在冬季污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解析得到PM_(2.5)的来源有9类,分别为二次硝酸盐(30.6%)、二次硫酸盐(20.7%)、机动车(12.6%)、工业(8.0%)、生物质燃烧(7.7%)、扬尘(6.5%)、燃煤(5.8%)、海盐(4.8%)和船舶(3.2%).机动车和船舶等移动源、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等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浓度在研究期间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相关治理措施的管控效果.
- 赵倩彪胡鸣伏晴艳
- 关键词:化学组分
相关作者
- 冯银厂

- 作品数:258被引量:2,717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源解析 PM2.5 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PM10
- 孙哲

- 作品数:11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化学组成特征 重金属污染 酸雨区 大气降水 PM10
- 彭林

- 作品数:117被引量:1,072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PM 多环芳烃 空气颗粒物 元素碳 环境空气
- 王红宇

- 作品数:9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化学组成特征 重金属污染 酸雨区 大气降水 PM
- 牛彧文

- 作品数:7被引量:1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有机酸 化学组成特征 大气降水 PH值 化学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