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篇“ 包膜形成“的相关文章
- 大分子透明质酸对硅胶假体置入术后包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 黄亚伟
- 多孔硅胶鼻假体改善包膜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孔硅胶鼻假体改善包膜形成的机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多孔硅胶鼻假体及传统无孔硅胶鼻假体分别置入兔背皮下,于置入后4周、8周、12周每次处死3只兔子并取出假体。观察假体周围组织愈合情况并取出假体切取包膜行Masson染色及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对包膜中MMP9及TIMP1蛋白表达量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两组假体均无异常移位、穿出及感染。肉眼可见实验组多孔硅胶假体组包膜较对照组薄,包膜内可见规律突起组织长入假体空隙内。包膜切片Masson染色和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多孔硅胶假体包膜的炎症反应较对照组轻,且纤维组织结构更为纤细、排列更为齐整。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多孔硅胶假体包膜较对照组MMP9表达下调,而TIMP1表达上调。结论:多孔硅胶鼻假体较传统无孔硅胶鼻假体包膜炎性反应轻,增强包膜胶原的降解和重塑,可能降低该假体临床应用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 张骏刘宸闻可刘佳黄金龙
- 关键词:包膜挛缩隆鼻术I型胶原
- A型肉毒毒素在大鼠硅胶假体包膜形成中的作用与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对大鼠体内置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后包膜形成的影响作用与机制。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U组、2.5 U组、5.0 U及对照组,大鼠背部正中线两侧各取2个点,每点置入1 cm×1 cm PDMS,术后即刻在置入部位注射1.0、2.5、5.0 U的BTX-A和0.1 ml生理盐水(对照组),3个月后超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HR-US)检测置入部位假体周围纤维组织厚度,随后对包膜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通过H-score半定量分析各组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 protein, COL-Ⅰ)、Ⅲ型胶原(type Ⅲ collagen protein, COL-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差异。细胞实验中向人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完全培养基和含BTX-A浓度为2.0、5.0、10.0 U/ml的完全培养基,培养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CNA和α-SMA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R-US结果显示,5.0 U BTX-A显著减小包膜厚度(P<0.05),HE染色结果显示1.0 U组、2.5 U组、5.0 U组包膜厚度均减少(P<0.05)。HR-US和HE染色测量结果间具有相关性(P<0.0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COL-Ⅰ、COL-Ⅲ和PCNA无明显差异,2.5 U和5.0 U BTX-A组α-SM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实验中细胞增殖活性略有下降,PCNA和α-SMA表达量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0 U BTX-A通过减少α-SMA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从而减小包膜厚度。同时,将超声检测作为临床上诊断包膜挛缩的补充检查,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兰雨洁燕荣帅雷泽源陈瑶石小花张一鸣樊东力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硅胶假体包膜形成Α-SMA
- 基于mRNA测序分析扩张皮肤新生和包膜形成的基因表达特征和调控网络
- 研究背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以下简称“皮肤扩张术”)是指通过扩张装置对皮肤施加机械牵拉刺激,促使皮肤软组织量增加,再利用新增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覆盖缺损的一种整形外科手术技术,可提供与受区的颜色、质地、感觉功能与毛发分布相近的...
- 刘维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机械牵拉包膜形成
- 硅橡胶材料表面纹理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包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 隆乳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乳房美容和重建。硅胶乳房假体是最常选择的隆乳材料,主要由硅橡胶外壳和内部的硅凝胶构成,根据硅橡胶外壳的表面纹理将其分为光面假体和毛面假体。 假体植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异物反应(F...
- 黄书清
- 关键词:硅胶乳房假体表面纹理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包膜形成
- A型肉毒毒素对硅胶假体包膜形成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BTX-A对硅胶假体包膜形成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 1.材料准备 (1)硅胶的制备: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控制(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CNC)精雕设备...
- 兰雨洁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硅胶假体包膜形成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
- Periostin在乳房假体包膜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 的]随着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运用,隆乳术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整形手术之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AG)注射式丰胸曾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风靡于我国,数...
- 杨莹
- 关键词:乳房假体植入硅胶假体包膜挛缩PERIOSTIN
- 文献传递
- 三维磁共振弹性成像诊断肝癌纤维包膜形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诊断肝细胞癌(肝癌)纤维包膜(FC)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诊的5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9例;平均年龄(49±1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分别采用MRE测量肝癌硬度值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来诊断FC,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将患者分为FC组(28例)与无FC组(22例),评估MRE诊断FC准确性。两组硬度值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诊断试验评价MRE和DCE-MRI诊断FC的效能。结果 FC组肝癌硬度值为(4.6±1.1)kPa,明显低于无FC组的(6.7±2.8)kPa(t=-2.853,P<0.05)。MRE诊断F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最佳诊断界值为5.6 kPa,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68,诊断准确性为0.74。DCE-MRI诊断F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3、0.09,诊断准确性为0.56。结论 MRE测量肝癌硬度值可较为准确地诊断肝癌FC形成,其诊断效能优于DCE-MRI。
- 杨浩陈景标张瑶肖远强邝思驰王劲
- 关键词:纤维包膜硬度值磁共振弹性成像
- 牛心包脱细胞基质补片对组织扩张器包膜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牛心包脱细胞基质补片在生物体内的转归及力学特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小型猪建立牛心包脱细胞基质补片在生物体内转归的动物模型,观察脱细胞补片在生物体内融合、血管化及降解过程,并测定主要力学性能变化,为其在乳...
- 侯楷
- 关键词:血管化包膜挛缩肌成纤维细胞
- TGM1基因表达沉默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观察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表达沉默前、后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TGM1基因表达前、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物K10、内披蛋白、丝聚蛋白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的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small proline-rich proteins,SPRRs)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TGM1沉默后细胞K10、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呈弱阳性表达或阴性表达,而内披蛋白和丝聚蛋白呈中等阳性表达或强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TGM1沉默后K10、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的蛋白条带亮度明显降低,而内披蛋白和丝聚蛋白条带亮度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TGM1基因沉默可能通过抑制K10的表达影响表皮细胞分化;通过抑制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的表达影响表皮细胞角质化包膜的形成。
- 张三泉高歆婧丘文苑梁景耀周欣田歆唐志平赵恬张芳李薇张锡宝
- 关键词:细胞分化
相关作者
- 周志中

- 作品数:36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术后
- 欧阳天祥

- 作品数:209被引量:7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 栓塞硬化 注射治疗 静脉畸形
- 赵恬

- 作品数:22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银屑病 基因 突变 银屑病患者 鱼鳞病
- 虞杰

- 作品数:44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婴幼儿血管瘤 注射治疗 栓塞硬化 微创治疗 静脉畸形
- 肖燕

- 作品数:55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婴幼儿血管瘤 注射治疗 栓塞硬化 微创治疗 普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