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56篇“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相关文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探索
2025年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方式与传统就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日益凸显,其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就业理念、就业方式、就业政策快速变化,大量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劳动者群体。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创造更为良好的从业环境、更有前景的发展环境,泸州市江阳区人社局调研组对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舒康军
关键词:数字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
数字经济视域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路径研究
2025年
数字经济催生新就业形态,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立足于数字经济视角,通过概述新就业形态的内涵与特征,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社会就业容量以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三个维度阐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具体路径,以此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符建
关键词:数字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
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2025年
新就业形态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兴工作模式,对当前扩大就业容量、调节劳动力市场意义重大。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达职工总数的21%,已经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为例,调研发现,当前普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行政管理手段有限、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等问题。一、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复杂,难以精准认定平台为降低用工成本,常采取加盟、代理、外包、信息撮合等方式招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关系杂糅,相关权益保障往往不能适用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严可仕
关键词:劳动者权益保障
平台经济下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模型构建及应用
2025年
在平台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诊断发现存在劳动关系界定模糊、社会保障缺失及维权困难等痛点。基于此,构建劳动者权益保障生态体系模型,明确生态主体包括政府、平台企业、劳动者和工会;生态关系涵盖共生、捕食、制约关系;生态机制包括制度规范、监督执行和支持服务。模型指导下,提出平台经济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对策,强调多方协同合作的必要性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效能。Under the backdrop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economy, this study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identifying key issues such as vague labor relationship definitions, lack of social security, and difficulties in rights protection. Consequently, a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ecosystem model is constructed, specifying ecological entities including government, platform enterprises, workers, and trade unions;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encompassing symbiosis, predation, and regulation;and ecological mechanisms comprising institutional norms, supervisory enforcement, and support services. Guided by the model, strategies for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in the platform economy are proposed, emphasizing the necessity of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卢文静
关键词:平台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生态系统模型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2025年
杭州市被誉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从业人数众多。通过分析杭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薪酬计算方式的透明度、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公正性、报酬支付足额与及时性、劳动争议解决的效率或简便性等指标对权益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健全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加快协同治理,积极构建全方位权益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选树先进典型,着力营造职业荣誉感的良好社会氛围。
俞姣
关键词:权益保障评价指标
承德市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承德市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问卷调查报告
2025年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普及迅速,平台经济发展迅猛,外卖送餐、快递配送、网约车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逐渐增多,成为新业态从业。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以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以月收入、是否缴纳社会保险、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被克扣劳动报酬等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是否被克扣劳动报酬、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缴纳社会保险等因素对新业态从业工作满意度呈现显著影响,而且新业态就业人员面临工作时间长、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保水平低、平台企业以扣罚工资代替管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建议从明确劳动关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入手,使新业态就业人员权益得到保障
石英
关键词:新业态劳动者
我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实践样态、形成逻辑与优化路径
2025年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新业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以治理工具为视角,对我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践进行类型化分析,揭示实践特征及其形成逻辑,并提出优化路径。我国综合运用利益平衡型、资源赋能型、劳动过程干预型等工具来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呈现出治理工具的组合性与连续性特征。治理实践特征的形成受到四种因素影响:权益保障问题的多元化、权益保障目标的复杂性、治理工具功能的差异化以及治理网络结构的复合性。这些因素要求治理实践在工具运用上做到类型多样且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治理工具的组合与连续有助于提高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整体效能,但应当进一步丰富治理工具箱,健全治理工具的配套支撑,并把握好治理工具的执行环节。
堵琴囡
关键词: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会保险
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实践分析 以安徽省三级人民法院2020年至2024年涉新就业形态纠纷案件为视角
2025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幅增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场所并不固定。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用工模式与传统劳动关系存在较大差别。
李有鹏王惠玲张明正
关键词:劳动者权益保障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纠纷案件
新就业形态下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及思考
2025年
随着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兴起,新就业形态为女性劳动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然而,这种就业模式也对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探讨了新就业形态下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新就业形态下女性就业所特有的挑战,如算法带来的性别偏见、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基于此,提出了加强新就业形态下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策略,旨在为政策制定、平台经济企业及女性劳动者提供思考和参考,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李彦琳
关键词: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性别平等
生产力变革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变化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2025年
基于生产力变革背景下,分析了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数字化驱动下的生产方式重塑、平台经济催生的灵活用工形态大量涌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雇佣关系调整等新趋势下,劳动者劳动合同履行、工作时间边界、收入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研究认为,亟须厘清劳动关系变革脉络,从完善立法、健全社保、创新工会工作方式、规范灵活用工等角度,建构适应新业态特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任明明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灵活就业

相关作者

何平
作品数:49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保险 调解 长期照护 解雇保护 养老金制度
李业兴
作品数:10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党政部门 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 教学改革 集体行动
肖竹
作品数:38被引量:76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
研究主题:反垄断法 政府规制 民营化 分权 法治
董保华
作品数:129被引量:1,71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 社会法 劳动合同 劳动法
徐景一
作品数:32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关系 民营企业 资本 劳资关系 经济自由